◎黃芳
引言:水是最常見的物質之一,卻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在生命進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我國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過程中消耗了大量水資源,同時對水資源也產生了污染。因此,加強水資源管理,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發揮水資源的重要作用,成為重中之重。
1.可恢復性與有限性。水資源具有可恢復性的特點,是一種再生性自然資源,它不同于礦產資源。大體以年為周期的水循環,其中對人類最重要的是淡水的自然循環。水從海洋蒸發,蒸發的水氣被氣流輸送到大陸,然后以雨、雪等降水形式落到地面,一部分形成地面水,一部分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一部分又重新蒸發返回大氣。地面水和地下水最終流回海洋,這就是淡水的自然循環。
2.時空變化的不均勻性。我國占地面積之廣,南北方氣候差異較大,一般來說,北方降雨量少于南方,西部地區的降雨量少于東部地區,這種自然現象,導致了水資源不均衡現象非常嚴重。因此,我國水資源在分布的區域上存在著不均勻的特點。
3.水資源的不可代替性。水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離不開水的供給,大到工業農業林業等的生產,處處可見水的大作用,因此具有不可代替的特點。
近五年來,我國通過多種綜合管理手段,水資源利用率實現了大幅度增長。同時,通過對各河段、湖、沿海水資源分區治理,提高工業生產廢水排放標準,加強水文檢測與研究等方法,地表水質也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由于我國地緣廣袤、人口眾多,同時城市化發展和工業發展在水資源管理和保護方面還遺留著很多問題,加上水資源綜合管理政策實行時間不長,所以水資源污染問題依然比較嚴重。例如,我國大部分地區水體污染物含量雖然有所下降,但是還沒有達到優化生態、保證用水健康的水準,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都含有一定的污染物,一定程度上也給人們生活、灌溉用水凈化機構帶來了壓力。在我國十三五的重要階段,政府強調需要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管理,主要努力方向包括:嚴控廢污水排放;加強廢污水凈化處理;深入研究廢污水凈化技術;制定短期、長期水資源管理機制等。這一切,都是我國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措施,也是保證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法。
1.加大對水資源節約和保護的宣傳力度。水作為人類及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水的問題已成為人們高度關注的民生問題。客觀地講,我國在水資源保護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綜合來看,仍然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水資源危機及挑戰。對于生活在祖國大地的每一份子,每個人都應該樹立強烈的水資源保護意識,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另外,需要加強水資源保護和節約的宣傳力度,可借助于網絡、媒體等采取各種各樣的形式來加大宣傳力度,呼吁人們節約用水,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使節水觀念深入到每個人的心中。
2.建立健全的保護水資源管理體制。中國雖然河流眾多,覆蓋面積廣,但我國人口眾多,所以平均下來每個人擁有的水資源量并不高,加上水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每年我國有些地區都會出現洪澇災害,而有些地區則蟬喘雷干;每年6月份為雨季,雨量增多,而三四月份則降水相對較少。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各種生產方式加速了水資源短缺的現象,保護水資源成為我們的重要事情。為了實現對水資源的有效保護,針對于當前水資源的使用,國家推出了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劃定水資源“三條紅線”,實施用水總量控制、萬元工業值用水量控制、萬元GDP排污量控制,同時還設立了專門的管理部門。根據我國水資源的具體情況,目前需要建立健全水資源管理體制,加大對水資源管理的力度,并注重管理經驗的積累,從而實現水資源的有效保護。
3.遠近結合的長效治理機制。保護水資源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好短期目標,即在剛開始出現水污染時,就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理措施將其控制住,首先加強對污染治理初期的重視,不能置之不理或視而不見;其次協同各部門,加大對污染治理初期的投入,只有做好了治理初期的治理工作,才能最終提高污染治理的效果;二是制定好長期目標,一般來說,短期目標做到了,想要達到長期目標并不難,初期污染問題不嚴重,治理工作沒有那么大,相應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等也沒有那么大,在長期目標來看,不僅效率高,還能節省各方面的支出。因此,提高對污染治理初期的重視,加強對污染治理初期的投入,做好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污染治理效果收效顯著。
1.智能水資源管理模式。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用水量也在快速增長。有效利用現有水資源是提高水質的重要途徑,而更好地進行資源規劃就顯得尤為重要。物聯網有助于有效控制水資源,因此開發高效優化的智能水監測系統至關重要。通過智能水管理系統,特別是在城市地區提供了更好的灌溉設施。不僅如此,人們開始在家里采用智能供水系統。智能的水監測功能幫助水資源解決方案提供商開發智能水管理解決方案,這些廠商精通實時水泄漏檢測、水質監測、通過傳感器進行水管理等。這類系統有助于了解實時水壓、水位、溫度、水流等關鍵因素。
2.智能水資源管理模式的優勢。提高效率,采用智能水資源管理模式可以通過實時操作,企業可以使用實時數據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這些實時數據有助于控制運營流程中發生的威脅,從而在運營成本之前做出決策,并降低運營成本。來自傳感器的實時數據和減少的人為干預有助于改善水資源管理實踐。
增加收入,對所有設備進行實時監控有助于降低總體管理成本,并顯著降低維護成本,節省能源成本,改善運營流程,降低基礎設施成本,并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干預。水資源行業中主要的成本消耗因素之一是流動性,即將水資源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降低流通成本以及水的使用會帶來更高的收入。
更高的生產力和效率,在物聯網的幫助下,人們可以確定實時數據和信息,從而做出更明智的業務決策。這些預測性維護功能有助于預測即將發生的故障并立即修復風險。因此,這提高了系統的生產率和效率。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環境下,水資源管理水平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水資源遭到破壞,這并不是歷史進程中的偶然現象,在現實中應當引起高度關注。針對水資源管理中存在問題,深化對水資源管理的認識,把水資源保護擺到重要的位置,在原有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前進,全面提升水資源管理水平,推動社會科學發展,形成新的發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