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剛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工業和信息化局)
縣級工業經濟的發展戰略,從整體上來進行分析,主要是以科學發展觀來作為指導,以市場化來作為發展導向,以農業化來作為基礎,以工業化作為主導,以城鎮化來作為支撐,并以農民增收以及促進農村經濟建設作為主要的發展目標,從而全面加快縣級工業的經濟發展。
縣級工業經濟發展戰略需要以市場化為導向,其主要是指應以市場配置資源來作為基礎,從而有效地促進城鄉商品和勞動力,以及資本技術等相關的生產要素,在市場機制的基礎上可以自由地進行流動,從而逐步建立起城鄉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促進城鄉產業之間的整合以及城鄉企業在市場機制基礎上進行有效的重組,從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能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縣級工業經濟發展機制[1]。
縣級工業經濟發展戰略需要以農業現代化來作為基礎,實際上就是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使其從傳統的發展模式當中跳出,通過走以工業來進行反哺農業的道路。首先,我們應該通過產業化的方法來發展農業經濟,調整農業結構,從而使傳統的農業向現代農業進行轉變。其次,我們應該通過企業化的方式來大力發展農業,通過龍頭企業來組織和引導,使得農戶聯合進入到市場當中。最后我們還應在發展農業的過程中,引進先進的理念和科技來更好的經營農業,通過對農產品進行加工,以及種養業的企業化規模化發展,從而使其更加的標準化,提高綜合生產力,也提升農業的市場競爭力[2]。
縣級工業經濟發展戰略需要以工業化來作為主導,主要是通過已有的工業體系,來對縣級工業化進行支撐和帶動,從而更好地發揮出地區優勢,并明確縣級經濟的主導產業。通過對鄉鎮企業大力發展可以進一步促進城鄉工業一體化的建設,并以此來加快建設縣級工業園區,提高產業的集中度,并使縣級工業園區向著規模化、集約化的方向快速發展。對此我們應該積極承接國內一些發達地區和城市的產業梯度,使其得到有效的轉機,再將發展配套產業作為縣級向外開放的主要發展方向,以此來壯大縣級的經濟實力。通過對傳統產業進行技術改造和升級,使其向著資源加工型、勞動密集型以及科技應用型等工業企業的方向發展,使產業鏈條不斷地延伸,產業規模不斷的壯大,產業層次不斷的提升[3]。
縣級工業經濟發展戰略需要以城鎮化來作為支撐。城鎮化主要是我國農業向著第二和第三產業轉移,而農村人口則主要向著城鎮來進行聚集,而城市文明向農村地區進行擴散,這樣一種三位一體的社會變革過程。建設重點主要是以城關鎮和部分條件好以及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建制鎮,經過科學規劃和合理的布局,從而有效的發揮出農村地區經濟和文化的重要作用,以此來建設出具有地方優勢和特色的城鎮。同時還應對城鎮戶籍制度進行改革,從而使一些不利于城鎮化的體制和相關的政策障礙得到有效的消除,將農村勞動力向著非農產業以及城鎮進行有效的轉移,從而有效地促進工藝和農業之間的良性互動,推進我國的城鄉一體化建設[4]。
縣級工業經濟發展需要以提高農民經濟收入以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來作為重要的目標,而針對目前的發展現狀來進行分析,我國農村人口較多,但土地資源相對較少,因此應該加快農村勞動力向著非農產業和城鎮產業進行轉移,這也是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途徑。而縣級工業經濟的發展,也將會有效的推動農村非農產業的發展,進而為更多的農村地區提供廣泛的就業門路以及更多的就業機會,這也將為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創造良好的條件。而縣級工業經濟的發展也應圍繞著農民增收這一重要目標來進行展開,只有當縣級經濟發展起來,農村居民的收入才能夠更好的得到提升,農業發展以及農村建設的相關問題才能夠更好的得到解決[5]。
(1)縣級工業經濟發展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通過立足于現有的產業結構來更好的確定具有優勢和競爭優勢的行業,從而全面提高產業的市場生存能力。從各個縣級經濟的要素,所占據的比重結構來進行分析,一般比較優勢主要包括自然資源、資本資源以及勞動資源等三個方面。而其中自然資源具體包括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等。而資本資源則主要包括資本量和技術水平。勞動力資源則包括人才和人際關系。因此如果資本相對比較豐富,而勞動力又相對較少,則應該發展資本密集產業,生產一些資本較為密集的產品,使用資本密集的相關技術[6]。
相反,如果該地的勞動力相對較多,而資本卻相對較少,則應該大力發展勞動力,相對密集的產業,生產勞動力密集的產品,并使用勞動力相對密集的有關技術。而從自然資源的主要優勢來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我國的地域遼闊而且人口眾多,地域資源十分的豐富,這也為發展特色經濟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條件,也奠定了資源基礎。
因此,我國各地應該根據該地的主要要素來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并找準比較優勢,探討能夠適應自身特色以及市場發展規律的產業,對特色經濟大力發展。這也是縣級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出路,我國各個縣區都有著各自的優勢,而其關鍵需要中國內乃至國際產業分工體系當中來準確地定位自身產業,并充分的利用當地資源,來有效地打造出特色產業體系,將自身所具有的資源優勢成功地轉化為經濟優勢。而且應該利用高新技術來對特色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從而創新優勢。對于新興的特色產業,應該加強重視并集中力量來使企業得到快速發展,擴大企業規模,打造企業品牌,通過這種方式來有效的促進縣級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例如,我國縣域經濟十強當中的浙江紹興縣,其作為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也是著名的紡織城,其所走的正是特色經濟發展道路。紹興縣通過將傳統的輕紡優勢得到發揚,從而打造出了全國紡織品制造中心以及國際紡織品貿易中心。浙江紹興縣以工業區來作為主要的載體,培養出了一批主業突出而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以及核心技術的企業集團,其具有著十分強大的國際競爭能力。
(2)縣級工業經濟發展戰略應該具有較大的關聯度,通過利用本地資源來使原有的產業結構得到壯大,從而優化和調整縣級工業結構。與此同時,通過特色產業可以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但必須要具有與技術相適應,而且與該地區具有較大關聯度的特征,能夠與該地區內的經濟要素、產業結構、資源條件等相互關聯。
此外,工業經濟的發展還應生態環保,因此,必須要強化產業的生態優勢,從而走新型的綠色工業化道路,促進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應該確保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而可持續發展不僅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要求,同時通過創造出優美的生態環境還能夠更好地吸引投資,具有十分明顯的優越性。
現如今許多縣級生產企業自身的生產技術水平較低,而且缺少環保意識,一些企業甚至還存在著雄霸資源,以及過度的消耗環境等現象。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工業化和可持續發展之間產生的矛盾也必須要得到有效的處理,防止生態環境再繼續惡化。最后我們需要注重科技創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因此我們應該鼓勵企業團體乃至個人等相關的社會力量,更好的參與到科技成果的研發轉化和應用當中,以此來創新機制和體制,有效的整合資源,制定出完善的科學技術成果轉化體系,全面提高縣級工業經濟的核心競爭力[7]。
縣級工業經濟發展需要培育特色工業園區并打造產業集群,這是加快縣級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和載體。工業經濟的發展可以利用工業園區的形式以此來進一步加強產業集群,基礎設施的建設,使產業集群空間布局得到有效的優化,集群功能也得到一定的完善,從而促進產業集群的快速發展。而具體路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首先應該發展產業集群,而成熟的產業集群并非純粹的生產性企業集聚,也不是以低成本來作為基礎所進行的一種簡單扎堆兒,而是應該按照產業鏈所具有的發展要求將生產性的企業和流通性的企業以及相關的中介來共同組織,從而形成一個產業集群,在擴大規模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提高市場影響力和信譽度。
但這種良性循環是需要長時間的打造來積攢下來,通過創建區域品牌以及提高區域信譽可以更好的促進產業集群的發展。而集群內部的相關企業可以進行有序的競爭并配套協作,從而使生產與銷售一體化發展,促進產業鏈更好的發揮優勢,提升產業向外擴張的能力。而集群內的核心企業則主要負責招商,并以此來完善產業鏈,提升產業的配套能力,企業通過相互之間的協作,以此來形成相應的分工協作系統,使企業和集群之間相互促進,不斷吸引新的投資。
而且通過大量的集中市場以及產業配套的完善,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在投資過程中所產生的風險。投資者對于市場機會也更容易發現,進而不斷的壯大區域內的產業規模。而發展產業集群的主要載體便是工業園區,工業園區具有著十分明顯的優勢,分別是核心業務和核心企業,在與其相同或者相近的產業鏈當中,能夠吸引相關的產業,向著園區不斷的進行集聚,進而帶動著園區內產業的技術進步,推動園區的產業可持續發展,并以此來提高園區核心產業的市場競爭優勢[8]。
(2)我們應該重點培育骨干企業,發展縣級工業經濟需要發揮出具有優勢和特色的產業,并立足于產業基礎,通過揚長避短來培育一批具有著明顯優勢和鮮明特色的骨干產業,從而使其來帶動縣級的經濟發展。我們應對龍頭企業所發揮出來的帶動作用加以重視,從而有效的發現和培育龍頭企業,通過其來帶動相關企業的發展,并使產業集聚,吸引相應的企業來不斷加盟,擴展產業鏈的規模,提高產業所具有的知名度。
以我縣支護產業為例,其具有著港口物流優勢,公路鐵路運輸網絡完善,運輸物流成本低,精品鋼鐵作為主導產業之一,未來兩年將形成2000多萬噸品類齊全的精品鋼鐵產能,同時充分利用京津產業轉移,選定建筑支護裝備作為縣域特色產業,既具備了生產原料、運輸成本優勢,也一舉多贏的延伸耗鋼鏈條,提升鋼鐵產品附加值,加速新舊動能轉換,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綜上所述,在發展縣級工業經濟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根據縣級區域內的特點和主要優勢來發展特色產業,并制定出符合自身實際情況以及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工業經濟發展戰略,從而全面促進縣級經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