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孫 聰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編制各項“十四五”規劃的承上啟下之年。這一年,金融辦負責編制東城區金融業發展的第一個專項五年規劃。《控規》是為核心區制定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為金融業的發展規劃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基本依據。因此,著眼新時期首都的規劃建設,緊扣《控規》基本要義,科學謀劃與布局東城區金融業發展,做到航向清晰、動力充沛,才能切實增強金融業作為區域經濟增長極的核心作用,實現東城區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最終使金融業成為推動東城區社會經濟健康發展的元氣血脈。
首先,透過現象看本質?!犊匾帯繁荛_泛而無實的全方位提升,“貴精不貴多”的目標定位使城市發展方向得以聚焦。東城區作為核心區,經濟社會發展也應該更聚焦,“求精不求全”。金融業是構建“高精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城區應該聚焦發展符合功能定位的文化金融、外資金融、智能金融等金融業的“白菜心”領域。同時,跳出金融看金融,《控規》中首都功能核心區的定位是國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這三個功能的核心承載區,要將非核心功能不斷疏解,核心功能不斷積聚,實現減量、減負、疏非、提質。這不但為東城區發展金融業提供了巨大的空間,更能使金融作為國民經濟元氣血脈惠及社會、經濟、民生等各個領域,為東城區發展文化金融、外資金融和智能金融提供更廣闊的舞臺。正在編制的《東城區金融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中提出,立足本來,發展文化金融;吸收未來,發展外資金融;面向未來,發展智能金融,將東城區建成符合首善標準的金融示范區。
《控規》中提出首都功能核心區的發展目標是建設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和人居環境一流的首善之區。何為首善?首善即表率。結合首善的標準,金融業“十四五”規劃中提出,東城區作為核心區,將要以首善標準做好“十四五”時期金融工作。發展目標是將東城區建設成產業生態發展良好,優秀人才集聚,營商環境優越,智能科技賦能強勁,服務實體經濟精準的具有全國影響力和示范作用的國際一流“首善金融示范區”。
《控規》明確了首都功能核心區的戰略定位是全國文化中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區。東城區文化資源豐富核心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十幾年來堅持實施“文化強區”戰略,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獲得批復。因此結合《控規》,金融業“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發展文化金融,構建文化金融合作高地,引導和促進各類資源參與文化金融創新,探索金融資源與文化資源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同時,東城區的文化軟實力也正以其“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助推金融業發展。曾經有一家遷入東城的國際頂級金融機構總裁說過:公司之所以決心將辦公地遷入東城,原因之一就是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每日工作節奏很快,精神緊張,而在東城放眼望去,視野中不再僅僅是林立的高樓,而是老北京文化韻味十足的胡同街區,讓人心定神怡。這位外籍總裁說的,正是《控規》中提到的傳統風貌基調的眺望景觀、城市色彩與第五立面,吸引金融機構入駐的也正是和諧寧靜、雅韻東方的人居畫卷。東城的文化底蘊為金融業的發展貢獻著獨特的力量。
《控規》明確了未來要將核心區建設成為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的戰略定位。更高水平的國際交往和國家首都形象展示,為打造金融業更深層次的開放格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東城區站在新的歷史節點,將發揮對外開放“展示窗口”和“前沿陣地”作用,堅持開放合作,打造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金融業開放新格局。因此,金融業“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積極融入北京市的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建設,全方位提升東城區金融業開放協同水平,支持符合條件的區內金融企業探索跨境金融能力建設試點“走出去”,以財富管理等領域為重點積極推動各類國際金融機構“引進來”,加強各類國際金融機構集聚,提升資產管理國際化水平,把東城區建設成為具有更高水平的國際金融開放前沿區。
《控規》明確,要統籌構建智慧精細的城市管理體系,并設定了大數據在城市精細化治理和應急管理中的貢獻率達到90%以上的目標。建設智慧精細的城市管理體系,以及大數據在城市精細化治理和應急管理中的應用,為智能金融業態的后續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和可共享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同時,也為智能金融的發展提供更廣闊領域的應用場景,使得金融科技力量能夠在社會養老、社區服務、應急消防等城市管理的各個領域貢獻力量。因此,金融業“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場景與創新融合,構建智能金融應用高地,打造全智能金融發展服務平臺,探索應用智能工具支持普惠金融。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通過金融科技賦能金融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讓智能金融的力量惠及經濟、社會、民生等各個方面,將東城區建成更具引領力的智能金融創新區。最終,將東城區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和示范作用的國際一流“首善金融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