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鄒白白
分析根據我國會計準則內容,可知債務重組方式可分為以下三種:(1)以資產清償債務:主要是債務人通過資產轉讓的方式嘗清債權人的債務,此種資產類型有現金、存活、無形資產與固定資產等。(2)將債務轉為資本:此種是基于債務關系,將債務人的企業股權轉讓給債權人,以便補償債務份額。(3)其他債務方式:如減少債務本金、降低債務利息等手段。
在會計核算期間,應明確債務重組是由債權人讓步為前提進行的債務處理模式,在會計核算期間,債權人應做好壞賬風險處理,避免因為壞賬問題出現,使資金成本匱乏無法為債務重組的工作開展提供幫助,如此對債權人與債務人的合作關系都會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其次,債務人在非現金資產轉讓期間,勢必會出現除債務重組收益之外的經濟損益,因此在會計核算期間,需按照非賬面的公允價值判定債務份額。若資產轉讓為無形資產,則此類資產形式應作為其他業務收入處理。期間根據資產份額、成本與稅金之間的關系確定資產損益,此類損益同樣可反映在利潤表中;若資產轉讓為固定資產,則會計核算工作需要將公允值落實入固定資產賬戶,以便總結收入與支出差額,由此總結資產損益,在損益反映方面不需要單獨設置科目進行核算。
選擇合適的重組方法,完善會計損益處理
商業銀行的債務重組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完成,如果單純地利用“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進行處理,則會影響當期的會計損益,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優化會計準則,要求商業銀行根據不同的債務重組方式,選擇合適會計處理方式。在債務方利用非貨幣方式償還債務的時候,可以將收益計入“遞延收益”科目中,并利用與固定資產折舊類似的方法,將這一收益分攤到不同的經營周期中來;當債務方利用非現金償還債務的時候,表明債務方與債權方之間出現了權益轉讓行為,而對于債務方而言屬于經營性收益,也可以計入“遞延收益”科目中,并分期處理;當商業銀行利用債務轉資本的方式償還時,是債務債權雙方的資本交易行為,其不需要在債務方的利潤報表中體現;當利用修改債務條件進行債務重組時,債權債務雙方不僅要在會計的應付金額中加以體現,還應該重新制定債務合同。
完善債務重組政策,明確重組的對象與范圍
目前在商業銀行的債務重組中,能夠被雙方廣泛接受的主要就是利用非貨幣的方式償還債務,如將債務方的存貨、股權、固定資產、專利技術等進行市場評估,并抵償債務。但是在這一過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很容易對債權人的經濟利益造成影響。因此,我們在優化商業銀行債務重組方式的過程中,應該重視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讓債權、債務雙方盡可能在信息透明的情況下,進行公平、公正的協商,以盡量減少債務對雙方產生的損失。如相關條例在限定債務重組中,“財務困難”、“讓步”等操作條件的時候,應該明確會計核算的對象與范圍,并加大對商業銀行債務重組的檢查控制力度,避免任意重組對債權方以及市場經濟造成的沖擊。
完善公允價值基礎,科學選擇重組計量方法
首先,在商業銀行債務重組的過程中,相關部門應該重視對公允價值的宣傳,讓商業銀行深入了解公允價值在債務重組中的重要性,并能夠在會計處理中以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有效核算。其次,債務債權雙方應該根據公允價值選擇恰當的會計計量標準,明確市場價格的波動形勢,保證商業銀行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相符,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可靠性,控制商業銀行的財務風險。最后,引入第三方機構,培育具有資產評估機制的社會機構,建立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的會計核算制度,提高我國的資產評估水平。
提高會計人員素質,保證債務重組的專業性
商業銀行在債務重組過程中,應重視對會計人員專業素質的培養,一方面應加強對當前會計人員的職業培訓,根據新會計準則,對債務重組這一部分內容進行深入學習,以加強專業準則對債務重組工作的指導;另一方面重視對專業人才的引入,積極吸引具有豐富的債務重組經驗的會計人員,加強與會計事務所的合作,優化人才結構,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提高債務重組的有效性。
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會計作為商業銀行基礎管理工具,對于商業銀行整體管理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伴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和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商業銀行也在由傳統的類壟斷地位向市場化發展,加之近年來營改增全面擴圍和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趨同的修訂,都對商業銀行會計核算與管理帶來較大的影響。本文從商業銀行的債務重組角度出發,提出了加強商業銀行債務重組會計核算的措施,希望能對商業銀行未來的發展提供一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