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天鶴
引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凝練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民族的基因,根植于中國人的血液中,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動軌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培養人的寶貴資源,它蘊涵的思想觀念、道德規范、人文精神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實踐密切相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是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需要,是培養大學生審美能力的需要。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用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搭建育人平臺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它不僅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傳承,而且使學生獲得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思想品質,將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大學階段是學生思想最充滿活力,且又是在向社會過渡的階段,這不僅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階段,也是一個技能發展的階段,對這個時期的大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各高校應該積極思考如何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來,引導大學生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教師應該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實踐活動,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思想、尋找方法、尋找美,在教書育人的全過程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因素,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與價值自信,做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通過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基地建設,打造全方位的文化育人空間,盡快筑牢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根基。
1.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數千年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其獨特的價值體系已成為中國人主要的思維模式和行動方式。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維護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重要手段,把傳統文化教育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長期任務,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思想特點,還要利用傳統文化教育來鼓勵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因此,積極推進優秀文化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將中國傳統優秀教育體系融入到教育體系和教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是全方位育人的需要。大學生進入大學校門后,心態通常會發生很大的改變,自我意識的迅速完善導致大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客觀的評價自己,當出現問題時經常從他人身上尋找毛病,之所以出現這樣問題,其原因在于這些大學生的價值觀和文化認同等方面存在偏差,嚴格自律,修身正己等傳統文化修養缺失。長期以來,大學都非常重視學生的專業基礎理論教育和專業訓練,而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都比較缺失,基本上忽視了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因此需要對以往存在的問題進行矯正,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也能準確的解決之前存在的問題,對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影響。此外,許多學校將考試成績作為對學生的唯一評價標準,在評價中沒有納入對思想政治品德的要求,這樣的評價標準是不完善的,不符合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原則。只有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構建“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大格局,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的有機統一。
3.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需要。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順利實施,一方面促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全世界的快速傳播,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在國內的傳播也在加快,有些大學生熱衷于過情人節、感恩節、圣誕節等洋節,而對清明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表現冷漠,有許多學生根本不了解傳統節日的來源和意義。很多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經典知之甚少。在這樣的背景下,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對大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將會加大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讓大學生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人,解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失傳的問題。
4.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社交能力。現在的大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在利益方面獨占的意識比較強,在工作中團隊協作精神比較弱,對網絡帶來的便利性和娛樂性更加感興趣,不善于面對面的交流。這些情況在今后走向社會開展工作是非常不利的。通過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使大學生養成以謙卑的胸懷去待人,以忠信的態度去交友,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念,使他們養成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關愛他人、忠信不欺、重感情、講德義的傳統美德,為日后奠定良好的社交基礎,進而增強其團隊協作精神。
5.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培養大學生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積極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在處世態度上的顯著特征就是提倡自強不息的入世思想,強調通過自我修養以適應客觀世界的發展,具體體現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堅貞剛毅品質,體現為“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撓的精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思想政治教學的方式來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教育部門曾多次強調,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中,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強調“要加強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探索和解讀”。我們應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吸收,了解并學習其中的優秀道德品質和思想成分,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中,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健康的培養,使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僅只進行了傳播,還要對學生未來的發展發揮是重要的作用。
1.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方面,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積極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方式,引入多種形式的訪談和講座。在多媒體教學廣泛應用的當下,應該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使其可以進行自主化學習。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可以解決他們日常中遇到的很多問題,方便學生進行全方面的發展。另一方面,學校要創造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途徑,以多種形式營造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學生在價值觀上成長的精神建構,環境育人是任何課程都無法替代的。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組織的集體活動和社團活動,使用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來提高傳統文化在學生中的傳播,引起學生的興趣。如民間藝術、藝術節等活動,積極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展開,使傳統文化教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的重要理論和實踐課題。要提高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在多媒體傳播環境下的傳播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普及度。
2.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活動來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力。如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中華文化經典誦讀、研討會,使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興趣并產生自主學習的行為。這樣的學習方式具有多種優點:一是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并且還可以擴大知識的范圍;二是運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解決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困難,讓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緊密結合。三是這有助于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和研究實踐。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培養學生關心現實的能力,增進交際能力,提高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日常生活中涉及到傳統文化知識的地方有很多,這也方便學生的理解和參與。在學生學習和討論的過程增強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這些都對傳統文化在大學生中的傳播有著重要的作用于意義。
3.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不斷浸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加強傳統文化在學生中的影響力,也提高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中的落實程度。例如,以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培養大學生節約、環保的生活理念。為了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組織大范圍的經典誦讀比賽等,讓學生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日常的相互交流,增進對同學與傳統文化的了解,為學生的發展提供積極的作用。
4.學生具有向自身榜樣學習的特點,學校可以通過學生的這一特點來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中的學習。讓學生身邊的榜樣以身作則,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那么一定會帶動許多學生進行積極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與交流。我們還可以利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生活中的作用來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例如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幫助我們幫助他人、處理人際關系等,這樣的宣傳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廣作用。我們應該對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在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時,教師應該及時進行引導,當學生取得出色成果時教師應當積極鼓勵,鼓勵可以給予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方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中的傳承。傳統文化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優秀的傳統文化提倡的是在意他人感受、熱愛自己、熱愛生活、積極的生活態度和以人為善的生活理念,這都可以幫助學生之間進行友善的交流,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時,一定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改善生活,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改善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研究,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現代文化的知識素養,同時也發展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使學生成為傳統文化的真正的實踐者和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