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華龍
近年來,由于各種各樣的競爭強度越來越巨大,人與人之間的分配收入、社會地位等差異越來越顯著,社會特殊群體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心理健康也成為專家學者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涌現出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如青年學生心理狀況分析及教育對策;青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研究;青年學生心理障礙的類型成因及對策研究;青年學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障礙及心理調適研究等等。通過網絡(CNKI中國期刊全文庫)查詢,雖然關于青年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數量較多,但都屬于寬泛的描述性和廣義的對策性研究,缺乏實證調查的定量研究和理論思辨的定性研究。
職業院校青年學生是未來中國經濟建設主戰線的生力軍,也是高等教育接受者中一個特殊群體。因為他們同時面臨著求學與就業的雙重競爭壓力,加之社會上仍然存在著嚴重的鄙薄職業技術教育的傾向。因此,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遇到或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更為突出,有些問題如果不能給予足夠重視,并加以及時解決,就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乃至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為此,通過對甘肅省職業院校青年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了解并全面掌握職業院校學生心理上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干預對策,旨在為本省創建預防性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途徑提供理論參考。該研究不僅有助于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和《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等文件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對職業院校培養目標的實現和高等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理論和實踐價值。
從甘肅省27所高職院校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13所高職高專院校的40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
(1)文獻研究法:通過網絡檢索,中國知網、萬方數據資源庫等搜集、整理與本研究項目相關的文獻資料,主要包括著作、期刊、博士、碩士論文等,為本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論依據。
(2)問卷調研法:根據本研究課題的內容和目的,遵循科研方法和社會學關于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經過專家咨詢和反復修改后,設計了“甘肅省職業院校青年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現狀調查問卷(專家部分)(教師部分)(學生部分)”等三份調查問卷。并進行效度和信度檢驗。
調查研究顯示目前職業院校學生心理處于不健康或亞健康狀態的學生約占60%左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踏著鈴聲進出課堂,宿舍里面不聲不響,互聯網上述說衷腸。”這句順口溜實際上反映了相當一部分青年學生的交際現狀。青年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不會獨立生活,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不懂交往的技巧與原則。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愿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
對網絡產生過于強烈的依賴性。不少青年學生一方面因交際困難而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尋找心理滿足,另一方面也被網絡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有的甚至染上了網癮,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上,沉湎于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不愿與人面對面交往。
學習與生活的壓力。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下,極可能導致青年學生出現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壓力主要在于學生不善于獨立生活和為人處世,還有生活貧困所造成的心理壓力。
就業壓力。由于社會競爭的加劇,就業市場的不景氣,職業院校學生找工作或找比較理想的工作越來越困難。這對學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壓力,使他們因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
近年來職業院校心理障礙或嚴重和較嚴重心理問題學生人數呈上升趨勢,且來自城鎮學生高于農村學生。分析其原因是城鎮生活相對農村生活而言,城鎮生活節奏較快,壓力較大,且來自城鎮學生獨生子女較多,加之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成績相對較差,入學前一直面臨升學考試的壓力,不擅與人交往,欠缺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由此誘發部分學生情緒低落,精神緊張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研究結果表明職業院校青年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良者與心理健康狀況良好者的身體形態和心肺功能各項指標與之間沒有明顯差異,而在力量和耐力素質各項指標有明顯差異。原因是這些學生缺乏體育鍛煉,自信心不足,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毅力。體育鍛煉對于人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被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
實踐證明體育鍛煉可以使人放松身心,情緒得以宣泄,能夠使學生擺脫消極情緒。因此,經常參加體育比賽等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堅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和永不放棄的精神。為了贏得比賽,就得集中精力發揮出個人的最佳水平,還得需要團隊隊員的相互配合、團結協作才能完成。比賽贏了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會產生成就感。比賽輸了,也會讓學生積極去尋找失利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期待在下一次比賽取得勝利。總之,讓學生在不斷的輸贏中得到鍛煉,培養其頑強拼搏、不服輸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品質。另外,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還會擴大學生的交際范圍,因共同的興趣愛好使他們走到了一起。所以,進行體育鍛煉,有利于改善人際關系。
綜述,各職業院校應高度重視青年學生身心健康問題,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狀況有積極的調節和促進作用,應作為調節學生心理狀態和人際關系,緩解壓力的主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