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璐豪
證券業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從我國興起,中間經歷了多次重大改革,在2006-2007年的大牛市開始被人們接受,開始了更多的認識。人們漸漸地認識到了證券投資的可投資性和風險。在2015年的杠桿牛市中,人們更加認識到了證券投資的專業性,投資顧問這一概念越來越多的人們接受。但是隨著證券行業的普及和發展,投資顧問的競爭越來越趨于白熱化競爭,從券商的傭金戰到現在的個性化券商的發展,不同的券商都有了自家的特色。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數據信息化時代也逐漸的成為人們所依賴的新型時代。而對于山西證券公司而言,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健全,客戶已經不僅僅存在于身邊的熟人,打破地域界限,客戶的廣度已經擴散到全國范圍。證券公司數字化財富管理發展應貫徹以客戶為中心、圍繞價值鏈建設全面數字化體系、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用數據驅動業務發展。
互聯網對于證券行業的影響不僅是技術手段的運用,更重要的是思維方式的轉變進而產生經營模式與行業生態的再造與重構。目前證券公司的互聯網模式主要還是集中在技術手段的應用,比如標準化業務的線上遷移、基于大數據的客戶分類和服務、線上線下業務模式改造升級等,總體而言還處在互聯網證券的初級階段,距離形成完整的互聯網思維和生態框架還有不小的距離。互聯網思維的核心可以歸納為“消費者主權”,也就是大家已經熟知的“用戶至上”,其他諸如快速迭代、增值服務、極致體驗等,都是實現“消費者”主權的手段。傳統的工業化時代就已經有很多學者提出“用戶至上”的理念,但是在非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對于企業的設計、生產、銷售、服務等環節是無法參與的。而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全球的消費者都成為了參與者,一個共享、開放、互動的開放架構已經形成。消費者既是信息的發布者,也是信息的消費者。消費者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購買、消費以及評論。企業的設計、生產、消費也必須尊重消費者主權,否則就無法在市場中生存。
目前通道化的傳統經紀業務競爭已經白熱化,靠低傭金的低層次的競爭不利于公司長遠發展。證券公司在互聯網時代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金融的優勢,打造差異化的競爭策略,明確自己的客戶目標群體與盈利模式。山西證券根據自身的資源來選擇合適的發展方式,根據自身的特點來定位業務的差異化。對于營業部數量較少的中小型券商而言,其營業網點不如大型券商分布區域廣,線下服務能力也相對較弱,山西證券就主動發展線上業務,將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根據市場趨勢與行業特點,走專業化道路,在局部領域做到精致。
山西證券不僅僅利用自己的軟件開啟線上投顧平抬,更與互聯網金融新貴同花順進行合作,打造專業線上投顧平臺。作為一款線上投顧平臺,平臺匯聚專業投資顧問,通過互聯網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投資咨詢服務,包括直播、觀點、視頻、錦囊、交易圈、組合等,降低投顧服務的門檻,提高投顧服務的半徑和效率,解決用戶找投顧、問投顧和跟投顧的問題。
直播:以圖文形式解讀A股市場,并且結合當前特點,給予股民一些必要的心理疏導,上漲的行情中能“與民同樂”,下跌的行情能“與你同在”。同時,通過互動解答等方式,充分調動用戶情緒,增強用戶粘滯,不斷積累和擴大自己的粉絲數,為收費打基礎。
觀點:以文章(文字+圖片)的形式,發表對市場的分析觀點、趨勢判斷、操作策略等,供股民參考和學習。同時,也可以起到增強粉絲黏性的作用。
錦囊:以虛擬賬戶的形式進行模擬組合(炒股)。在組合調倉過程中,系統將調倉信息第一時間通知到用戶,以便用戶進行跟蹤操作。
交易圈:以群組形式將股民“圈”起來,通過群聊形式,及時傳遞對市場的分析、趨勢的判斷、投資的策略等;通過私聊形式,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和針對性投資指導;通過“金股池”,將值得投資的個股推薦給股民,以供其參考。使得投顧服務更加及時和更具有針對性。
本文在山西證券為原型的基礎下,介紹了山西證券的整體互聯網投顧化建設,并且主要提到了在當下互聯網金融的時代,山西證券是如何定位,如何利用信息化建設開始轉型為互聯網投顧的券商并實現盈利。我認為對于中小券商而言,他有他的劣勢就是市場份額不足,市場占有率不高,但是也有他的優點就是結合自身地域性的條件,挖掘市場前沿信息,搶占市場先機,突出自身優點,并抓住當前數字化時代的機會搶占先機,這對當下中小券商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