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晶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安達市高級技工學校)
由于我國農業人口基數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給各行各業包括藝術領域帶來了新的機遇與發展機會,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日益完善,廣大農村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日益豐富多彩,農民對身邊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有了自己獨立的探求欲望。農民畫的市場化發展也漸漸由小眾范圍走向大眾視野,從20 世紀50 年代末發展至今,短短幾十年,農民畫所取得的藝術成就越來越受到了國內外藝術界領域的廣泛關注和普遍認可。
作為通俗畫的一種,我國的農民畫大多是由熱愛繪畫的農民朋友出于天性和熱愛而自發創立的繪畫技巧,出于對周邊生活的細致觀察和敏銳目光,以及天然的想象力,形成了獨立自主,風格迥異,手法奇特,思維奔放的藝術風格。廣大的農村世界給了農民朋友們無拘無束自由發揮的創作空間,很多農民朋友們通過自己制作的繪畫和印畫,頗有東方畢加索之美譽,比如說農民自印的紙馬、門畫、神像以及在炕頭、灶頭、房屋山墻和檐角繪制的各種信仰圖騰及各式各樣的吉祥圖畫。近年來,還不時有很多現代農民繪制大型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繪畫作品,這些不受學院派限制的繪畫作品,大多來自于農民畫家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目前,我國農民畫自五十年代誕生以來,全國有現代民間畫鄉一百多個,農民畫家一萬多名,全國各地逐漸形成了農村、牧區、漁島、社區的數十個農民畫畫鄉,比如江蘇邳縣(邳州)、安徽蕭縣、南京六合等地。農民畫家以自己特有的繪畫方式,用自己樸實的畫筆勾勒出社會主義新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真實地反映著中國廣大農村農民的日常生活,成為中國農村生活變遷記憶的生動直觀資料,記錄著最廣大人民群眾對時代的感受。
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農民畫經過70 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無論是在報刊還是各種圖書雜志上,以及那些在全國各地的優秀作品展出中,到處都能看到越來越多的農民畫家取得的優異成就,這些農民畫充滿真實的生活情趣,很多被編輯成冊,被美術館或私人收藏,農民畫逐漸走上市場化的發展道路。縱觀我國農民畫發展歷程,有如下幾方面特點,首先是我國的農民畫早已形成了一個基本成熟的獨特畫種,越來越多的農民朋友由于熱愛和喜歡,在農民畫這一領域進行多年的努力和深耕,已經形成具有一定專業素質的農民畫群體,這些農民畫作風格獨特,標新立異,思想多元,富有哲理和詩意,更不乏生活情趣,既有民俗價值觀理念的傳承,也有現代生活的意識和主張,有一部分的農民畫還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社會影響,并產生市場經濟效益,這同時也為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現代轉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其次是這些農民朋友所作的畫,大多取材于鄉間地頭,鄰里鄉情,既是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忠實記錄者和見證者,同時也是反映我國從建國之初到改革開放40 多年來農村發展的歷程的真實代言人,具有農業水利,自然科學以及人文和社會學等多學科的價值;其次是農民畫的產生和發展也是農村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由過去單純到現在豐富的生動寫照,最主要的是這些農民畫在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的同時,也為大多數農民畫作者帶來了可觀的市場空間和經濟收入。
中國農民畫的起源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可以說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環境下的產物,農民畫的原生形態更多汲取了民間文化的營養,我國從五十年代建國初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我國的農民畫領域也面臨著原始生態環境被侵襲和破壞的問題,現代工業文明的快速發展正以強大的滲透力瓦解著支撐農民畫原始美學形象的特定環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農民畫的快速發展。
筆者認為在如今急功近利,盲目浮躁的社會,要把培養人的生存技能和藝術情操共同納入到對廣大普通人員的學習和培訓上。莘莘學子天下如蕓,金榜題名畢竟寥寥甚少,每年考上正規名牌大學的畢竟是一少部分人,還有相當多的年輕人,尤其是農家子弟與大學失之交臂,那么,有很多農村家庭已經拿不出太多經費供養大學生,這些高考失利者就會把學習一項生存技能當作求生的法寶。
筆者目前就職于東北某地方高級技工學校,面對這樣的情況,我認為在技工院校開設農民畫不失為一條兩全其美的良策。首先,學習農民畫門檻相對較低,只需要培訓繪畫基本技能就可以上手,而且繪畫工具成本不高,這些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很容易接受,學生也沒有太大的壓力。其次,這些技校學生雖然普遍文化課成績不好,但是他們也有別樣的優點,比如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創新意識濃厚,尤其難得可貴的是這些年輕人大多數來自農村,對農村生活場景比較熟悉,這正是適合農民畫的創作的要求之一。同時有利于激發年輕一代對農村的熱愛,有利于對民間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永遠扔不掉的產業,農民畫追根溯源離不開農業,如今伴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農民畫也開始向市場化,產業化發展,年輕人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與時代接軌,這對農民畫產品的營銷,發展和創新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同時,我國目前農民畫已經儲備出一定的師資力量。農民畫從五六十年代產生,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大批高水平的專業創作團隊和專業創作人才,他們將農民畫與國畫、農民畫與油畫、與民間圖案很好的融合,創作出大量精美的作品,近年來全國各地農民畫都在蓬勃發展,涌現出許多中青年作者。他們在農民畫的教學,理論研究,產業化發展等方面都有成熟的理論和經驗,這些畫家將會成為農民畫教學雄厚的師資力量。
進入21 世紀以來,農民畫迎來了市場化發展的新機遇,國家對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一步推動了農民畫的市場化進程,使得普通民眾對農民畫的價值有了新認識;很多地方政府出于文化建設、經濟建設的需要,紛紛出臺扶持農民畫產業的相關政策,還有地區專門投資建造了農民畫展館;從制度上保障了農民畫的傳承和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農民畫市場進程正在以不同速度的發展態勢進行著,從總體上來看,這些年來我國農民畫的市場化發展態勢還是漸入佳境的,孕育的市場上升空間也很大,很多地方創作、銷售均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尤其后續培養和傳承專業人才隊伍,依然需要地方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給予扶持力度和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