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武 周 欣 程雨晴
(武漢商學院)
近年來,共享經濟受到了資本的廣泛青睞,徹底走進了人們日常的生活,為我們提供了切實的便利。2020年共享經濟資本瘋狂擴張階段已經基本結束,同時共享模式和規則日益完善,市場劃分也已經完成,那么在這之后共享經濟應該何去何從?
共享經濟模式主要是依托互聯網信息服務技術,連接資源和使用者,通過資源共享的來實現資源有效利用的模式。這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和交換模式,它的出現有著其特定的歷史背景。當前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信息的溝通和傳遞十分便利,人們僅需在手機上搜索就可以簡單地找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互聯網連接了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經濟的主體,將眾多的人放在了一個網絡空間,這就是共享經濟產生的基礎。資源的置換由此產生,使用者以很小的代價享受了他們想要的東西,所有者通過閑置資源獲得了收入,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共享經濟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資源的有效配置,打破了傳統的商業模式,將私有漸漸地轉化為公有,由于它自身的便利性日漸被人們所接受,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經濟模式。
共享經濟最早的萌芽已經無法追溯了,但是美國的Uber和Airbnb可以算是共享經濟商業化的鼻祖了,只是當時人們對共享經濟這一概念并不熟知,當Uber進入中國后也由于種種原因還是落幕了。
我們再來說說中國的共享經濟,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大力推動包括共享經濟等在內的“新經濟”領域的快速發展。由于中國經濟的放緩使我們不得不尋找新的經濟發展模式,這時新型共享經濟的發展已經引起的政府的注意,同時也在釋放著一種信號。
果然,共享經濟不負眾望。2015至2018年是共享經濟的黃金發展期,以共享單車為起點,共享經濟走進了人們視線,同時這也是共享經濟備受資本青睞的幾年。哈羅、摩拜、ofo等單車企業融資數億美元,無數的共享形式如同雨后春筍般冒出,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紙巾……無數的資本大鱷手握重金,卷入這場資本爭奪戰,無論是創業者還是資本大鱷無一不看好這個新生的經濟模式。互聯網的技術支持,人們的獵奇心理乃至政府的導向,都在推動著這個新生事物的發展。2018年中國互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達73580億元,這是中國經濟史上少見的事。這時的共享經濟已經”瘋了”,投資者不在乎投入了多少錢,創業者也并不在意燒了多少錢,錢仿佛已經不是錢了,這一切都指向一個目標瓜分市場,市場的占領額成了這次資本爭奪戰的主要目標,這樣隱隱為共享經濟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共享經濟是一種新興的商業模式和經濟模式,相對于其他商業模式共享經濟僅用短短幾年便攻占的了市場,發展速度絕無僅有,但是高速發展背后必然伴隨著一系列問題。
前期共享經濟的發展主要依托大量資本擴張,燒錢已經成為常態。當資本熱潮褪去,眾多共享企業早已負債累累,前期的高成本投資和廉價的共享服務始終存在矛盾無法解決[1]。難以盈利似乎成為了共享企業的通病。
悟空單車的破產敲響了共享經濟的警鐘,人們開始停下來思考共享的經濟模式盈利模式,如何才能在高投資與低回報中找到平衡呢?
根據共享單車使用數據顯示,在北京平均一臺單車一天的使用次數是1.1次,無獨有偶,共享雨傘的使用次數在北方僅為4天/月。低效率的資源使用率,并沒有達到資源最大化的利用,供需關系不平等,反而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共享經濟實現了資源的有效利用但是這些資源五花八門,難以形成統一的衡量標準。先前由于法律和監管的缺失,在共享經濟各個領域都出現了問題[2]。共享交通領域,網約車事件頻頻登上熱搜,共享汽車存在安全隱患;共享住宿領域,多家民宿被爆不符合酒店管理標準……由于發展過快,眾多的共享領域未能取得合法經營地位,缺少必要的營業執照,行業內部發展也是參差不齊。共享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來提供服務,然而僅僅以道德為標準,能否引導共享經濟的發展呢?筆者認為是不行的,行業的規范和法案需要盡快健全,現有的法案已經不能滿足于共享經濟的發展,共享經濟的合法性急需得到認可,同時也進行行業的排查監督,去掉那些不合格的企業,或者讓它們變合格,推動整個行業向規范化方向發展。
共享經濟的運營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撐,共享企業通過與用戶和商戶的溝通建立信息服務平臺,通過配比供給和需求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達成交易和再交易。同時不斷升級用戶數據庫,完善用戶信息,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進行精準推薦和信息整合。信息資源隨著平臺的發展不斷增加,平臺因為擁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對后進的企業進行降維性打擊,在其特定的行業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逐步確定壟斷地位[3]。以滴滴為例,在其與Uber的競爭中,滴滴依托其龐大的信息數據通過低價等手段去占領市場,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這是極其危險的事情,當壟斷一旦形成它不利于整個共享經濟行業的發展,也會極大損害消費者利益。
現在的共享經濟已經褪去了熱潮,但是共享經濟依然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并且以后也將存在,它已經轉化成為經濟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為經濟的發展和增長始終貢獻著力量。但是時代在發展,共享經濟也需不斷完善進行戰略性改革和調整才能在新經濟時代站穩腳跟,保持穩速增長。
互聯網信息技術是共享經濟發展的基礎,互聯網平臺是共享經濟交易的基礎,共享經濟離不開互聯網,離不開大量的信息數據。5G時代即將來臨,這對共享經濟發出來挑戰,這是風險也是機遇。共享經濟伴隨著5G的到來也要做出巨大的技術改革和升級。共享經濟企業也都在優化自己的服務平臺,依托云計算服務、電子商務服務以及智能AI技術等不斷加強信息服務和企業升級,提高專利技術和技術壁壘,來提高自己的服務水平和用戶的滿意度。同時各大企業之間也在進行著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平臺和用戶之間也保持著實時溝通,整行業的都在朝著規范化和服務化方向發展。
“互聯網+”時代下,共享經濟徹底顛覆了傳統經濟學理論中內部性與外部性的關系,“使用”取代“占有”,成為人們關注的中心。共享經濟理念已經升入人心,共享經濟實現了資源的有效配置,使資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我們要轉變傳統的共享經濟理念,擴大共享經濟的范圍以豐富共享經濟的內容。
大眾的共享經濟已經不能滿足個性化的共享經濟需求,如何和利用海量數據庫和信息化平臺整合資源要素,改變資源配置機制成為迫切解決的問題。
在信息服務發達如此的現代,每個人都不僅僅滿足自己僅作為共享經濟的消費者,他們正在慢慢轉變角色,慢慢成為資源的提供者,面對這一轉變,更需要共享企業開闊思維,接受轉變,做好服務工作,優化服務平臺,推動個人共享經濟的發展。
先前法律的缺失和行業規范的不完整給共享行業以及使用者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企業押金問題、跑路問題造成了社會惶恐,使人們不在信任共享經濟,市場擴展面臨前所未有的難題。現在政府也出臺了相關規章制度,行業也形成了行業規范和行業道德標準,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共享企業也應該遵守相關法律,守住職業道德,共同建立良好的市場環境,成為共享經濟建設的推動者和引導者。
共享經濟初期交易的基礎主要是依托道德信用標準來完成,擁有者在一定時間內喪失對所有資源的控制權,使用者同時擁有使用權。由于共享資源的分散性和隱私性,對于共享的資源的利用和保護主要由消費者來完成。消費者個人素質的高低和誠信信用成為交易環節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前期部分企業通過收取少量押金來保證資源使用之后的完整性,現在支付寶和微信紛紛推出免押金交易,用戶可以依托自己的信用評分來免押金交易,再交易完成后信用評分再次增加以此推動下一次的交易。我們國目前也正在推動個人征信體系建設,通過大數據記錄每個人的信用狀況[4],反推推動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人們的信用狀況。完善信用體系建設后,用戶可以依托自己的信用實現免押金支付,這樣既保證了共享資源使用之后的完整性,也極大提高了交易的便捷性,降低了交易成本,促進共享經濟的升級和發展。
共享經濟熱潮的褪去對整個行業來說并不一定是壞事,適當冷靜一下,才能更加深刻地思考共享經濟的模式和未來發展方向。目前共享經濟已經是經濟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斷拓寬共享經濟領域,依托共享經濟消耗過剩產能,增加經濟增長新模式,是共享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期待共享經濟在經濟發展新形勢中更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