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軍
(山東省路橋集團有限公司)
在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很多地區已經開始推行電子招標,這也進一步增加了項目的競爭者數量。企業常用的競標手段為壓低報價,這也會把中標企業的經濟利潤進行大幅度壓縮,如果后期施工沒有合理地成本控制體系進行輔助,很容易形成施工企業虧損的局面。對此,施工企業需要做好工程造價管理工作,明確管理過程中的成本控制要點,進而提高施工企業的管理效果,為企業經濟利潤的提升提供保障。
在大環境背景下,目前工程項目的規模正沿著不斷擴大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項目從投資決策階段,再到項目竣工后投入使用,其周期時間也在延長,這也增加了不可控因素的影響性。例如,在施工過程中,有時需要根據現場作業情況進行施工變更,或者材料市場價格出現了上漲,這些情況都會導致工程造價的增加,并且一直處于動態變化的情況,直到竣工結算時,實際的工程造價才可以得到最終的確認。
由以往的施工經驗可以得知,工程項目在實際應用階段,存在著許多的單體項目,如民用建筑工程在施工中,可以分為土建工程、電氣安裝工程、裝飾裝修工程等,這也意味著工程項目具備了較高的層次性。而工程造價在應用中也分為了三個應用層次,分別是工程項目總造價、工程項目單體造價與單位工程造價。每個層次的工程造價管理肩負著不同的任務,同時相互之間還存在著包含關系,共同作用于工程項目造價管理。
之前的章節中已經簡單提到,根據服務區域、服務對象、項目功能性的差異性,其工程造價也會存在較大的差別。而且工程內容與產品形態的差異性,也會導致工程造價計算復雜程度的差異性。例如,工廠廠房項目的造價計算體量,和高層辦公建筑的造價計算體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而且所使用施工材料的市場單價的差異,也會導致在實際應用中,工程造價計算結果的差異性。
項目決策階段作為整個工程的開端,施工企業的重視程度決定了項目決策階段工程報價的精準性。即便施工企業有很多個工程正在齊頭并進,也不應當顧此失彼,而應當對每一個工程都抱以同樣的態度去進行工程整體格局的分析。并且在評估項目價值時,需要將未來發展代入到考核內容當中,以經濟性指標(如施工成本、獲得利潤、時尚性等)和性能指標(如美觀性、耐久性、穩固性等)來做好相關內容的評價工作。而且還需要做好業務溝通工作,使評價結果更加準確,結合評估結果對項目定位、具體規模進行調整,隨后再進入到工程造價計算,這樣可以提高降低估算數值和計算數值之間的容錯率,使其能夠更加貼合項目實際情況,提高工程造價結果的可靠性。
之前的章節中已經提到,,工程項目在實際應用階段,存在著許多的單體項目,以民用建筑工程為例,可以分為土建工程、基坑工程、管線工程、電氣安裝工程、裝飾裝修工程等。在項目設計階段,為了提升設計速度,會由不同部門設計人員進行圖紙設計,由于交叉作業情況的存在,施工企業與設計人員之間的信息交互速度、交互質量,也將會影響到設計內容的合理性。例如,現階段,會有許多施工企業在設計階段使用BIM技術進行“沖撞”試驗,以此來協調設計中存在沖突的部分,從而提高設計圖紙內容的可靠性。同時,施工企業需要和設計人員明確各環節的造價金額,設計人員需要圍繞該金額進行建筑結構、剪力墻形式、內外裝修方式等內容的調整,使預計金額可以貼近預設金額,以此來避免你工程造價超支的情況。
招標階段對于發標企業而言,是一個需要審慎用心的階段。由于建筑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故而很多無良施工單位為了能夠中標會不顧道德底線的進行工程造價的壓價。但對于發標企業而言,他們所需要尋找的,是一個能夠對整個項目負責的施工單位,而不是價格最為低廉的施工單位。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發標單位在招標階段的工作,都要有限考慮到項目竣工后的質量。因此工程造價不能作為評價投標單位競爭實力的唯一因素。發標企業應當從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對投標單位進行考察。確保投標單位中標以后,能夠以較為專業的施工技術,較為高效的施工節奏,以及較為合理的工程造價來完成整個項目的建設。因此,這對于投標企業來說,是非常考驗企業眼光與能力的階段。如果企業只能看到工程造價的高低,而忽略了投標企業的其他競爭因素,那么項目是無法得到圓滿的完成的。因此綜合考量、擇優選擇才是發標企業應當遵循的考核理念。對于那些口碑不佳、能力不佳的投標企業,哪怕工程造價十分低廉,也不能夠納入考慮的范圍之內。
從投入時間占比情況來看,施工階段屬于時間占比最長的造價管理階段,同時該階段也是不確定因素發生頻率最高的階段,受到人員操作失誤、地質環境改變、不可抗力等因素影響,經常出現施工變更問題。根據施工變更計劃內容的復雜性,所造成的造價浮動情況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例如,軟土地基厚度的改變,有時需要調整樁深、支護結構,此類內容所帶來的造價問題相對較小,而剪力墻支撐體系強度不足,需要增加其他協助結構來穩定建立墻支撐能力,在對此類內容進行調整時,需要考慮結構安裝位置、應力分布情況、避免應力集中等問題,此類變更帶來的造價影響相對較大,而且如果處理不當,還會增加施工變更頻次,導致工程造價上浮的情況。在該環節的工程造價管理,主要是提前明確各環節施工管理要點,同時做好現場管理,搭配著相應的管理制度(如安全管理制度、應急管理制度、質量管理制度等),以此來減少變更問題的出現。即使出現了施工變更的情況,也可以利用一些先進技術,對變更計劃合規性進行評估,盡量降低計劃對于后續工程施工的影響,以此來控制施工階段的工程造價。
工程項目在進入到收尾階段,需要對整個施工過程中,各個施工階段的工程造價情況進行匯總,以此來評估該工程造價管理的合理性。在以往的施工企業管理中,這是很容易被忽視掉的環節,這也增加了企業利益受損情況的出現。在該階段管理過程中,需要選擇可靠的核算人員對結算金額進行核算。并且核算人員需要對每一個支出環節進行核算,對于賬目信息進行仔細分析,確保實際支出和核算結果保持一致。如果存在差異較大的數據信息,需要對異常數據的來源途徑、原因、正確性進行核查,根據責任管理制度找出該環節的負責人員,確定費用的具體用處,若存在私自挪用的情況,那么也需要根據制度對其進行處罰,必要時可以追究其法律責任,從而確保施工企業經濟利益不受損害,提高施工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
通過推行全過程造價管理,能夠對每個環節的費用支出情況進行監督,同時也為結算階段提供了便利,減少了結算時的工作量。在實際應用中,全過程造價管理會與精細化管理模式搭配在一起,將整個工程項目運行周期劃分為決策管理階段、設計管理階段、合同管理階段、招標管理階段、施工管理階段和結算管理階段,根據不同管理階段特征,將管理內容進行進一步細化,如在施工階段可以將其劃分為若干個子項目管理,子項目又可以分為施工材料、施工技術、施工人員等管理內容,將該階段的總工程造價細分到其他子項目上,以此為基礎來進行工程造價管理,提高了管理工作的針對性,減少了費用額外支出的情況[1]。
通過組建高水平管理隊伍,可以提高管理政策的落實效果,減少人為失誤引起的造價問題。在具體應用中,第一,需要適當提高管理隊伍的選擇門檻,篩選管理能力強、執行力強的工作人員加入到管理隊伍當中,以此來提高管理隊伍的綜合能力[2]。第二,加強管理人員業務能力的培訓,培訓內容不只是理論方面的內容,對于實踐方面的內容也需要做好掌握,并且在面對一些突發情況時,可以及時做好處理,以此來降低事件帶來的造價影響,提高工程造價管理水平。
通過加強動態管理水平,能夠及時捕捉成本異常的情況,并對其進行及時處理,從而確保工程造價的合規性。在具體應用中,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對于現階段運行數據進行采集,明確每一個環節的造價預警紅線,待數據超過預警紅線時需要做好分析工作,確定紅線問題出現的具體原因,如施工質量問題、施工變更、安全事故等,根據問題產生的具體原因對其處理,同時將多出的造價成本均攤到后續的施工環節中,以此來確保整個工程項目工程造價的動態平衡[3]。
通過建立數據采集體系,有利于減輕結算階段工作人員的核算負擔,同時也可以提高分析結果的可靠性,為“智慧工地”建設提供數據參考。施工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互聯網技術來完成數據采集體系的建立,在體系細分環節,可以利用神經元網絡技術對項目各個環節內容進行分別建模,以此來提高數據體系內容的細致性。以天為單位進行數據整理,及時反饋異常數據,從而加快異常問題的發現速度,提升造價管理水平。
綜上所述,推行全過程造價管理,能夠對每個環節的費用支出情況進行監督,組建高水平管理隊伍,可以提高管理政策的落實效果,加強動態管理水平,能夠及時捕捉成本異常的情況,建立數據采集體系,有利于減輕結算階段工作人員的核算負擔。通過采取合理措施來加強工程造價管理和控制,對于提升施工企業工程造價管理水平有著積極地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