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來華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
縱觀我國公立醫院,在實施內部控制的過程之中,所存在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單位以及業務這兩個層面。相關管理人員應當認識到這類風險的重要性,并采取具備較強針對性的措施來對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及處理。
公立醫院單位層面內部控制所存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公立醫院相關領導層并未正確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存在著重臨床、輕內控的思想,這就導致了部分公立醫院中并未單獨設立相應的內部控制部門,缺乏典型的部門發揮出內部控制牽頭作用,這樣一來公立醫院的內部控制建設顯得流于表面。第二,公立醫院治理結構顯得較為混亂,并未正確分離公立醫院各項經濟活動的執行、決策以及監督,并且議事決策這一機制亟待完善。第三,公立醫院并未科學設置內部組織機構,不同部門之間的職能分配不夠合理,不相容崗位之間缺乏合理的制約以及監督,部分關鍵崗位缺乏相應的輪崗制度以及責任制度。第四,公立醫院信息化建設進程較為緩慢,醫院內部所開展的各項經濟活動以及內部控制并未構建一個良好的交流與溝通機制,嚴重抑制了內部控制的效率。
業務層面內部控制主要是指通過各類控制方式來對公立醫院具體業務及相關事項進行控制,目前公立醫院業務層面內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預算業務方面的風險。部分公立醫院在進行預算編制時缺乏科學性以及準確性,在執行預算時顯得雜亂無章,這些都會讓公立醫院財務管理面臨較大的風險。第二,收入支出業務方面的風險。部分公立醫院針對醫療項目違規收費,存在著處罰或社保拒付的風險;公立醫院部分科室擅自辦理收款業務,脫離了財務部門的直接監管,是貪污腐敗的源頭所在;部分公立醫院相關會計人員分析收支業務時不夠全面,加之監控不到位,同樣會引發一系列經濟糾紛。第三,資產業務風險。目前部分公立醫院并未構建一個完善的貨幣資金管理崗位責任制度,這就使得舞弊現象以及賬實不符現象層出不窮;相關人員針對無形資產以及實物資產在使用、配置以及處理等方面并未作出嚴格的管理與控制,并未根據相關制度要求來對公立醫院所擁有的資產進行清查與盤點,使得公立醫院固定資產賬賬不符、賬物不符;公立醫院投資決策流程不符合標準,投資成功率較低,會對醫院經濟效率產生較大的損害。第四,建設項目業務風險。部分公立醫院在立項之前并未嚴格按照相應的標準來做出合理的立項論證與可行性研究,很容易引發資源浪費現象的出現;在進行建設項目招標時存在著“暗箱操作”,這對于醫院的經濟有著不利的影響;在進行竣工驗收時,所采取的竣工決算方式不當,并未經過獨立第三方審計,使得決算報告出現了失真的現象。第五,科研項目業務風險。部分公立醫院所作出的預算和自身實際需求背道而馳,出現了不合理的經費分配現象;科研申請以及審批流程不符合相關標準,科研經費使用及報銷流程不規范等。
第一,構建一個完善的醫院內部控制組織結構,做好不同部門、不同科室以及不同員工的職能分配,明確自身的責任與義務。例如在公立醫院中設立一個單獨的內部控制部門,具備推動醫院內部控制相關工作順利開展的職責;醫院審計部門以及紀檢監察部門則具備內部監督以及評價的職責。第二,對內部控制工作體系進行完善。相關人員嚴格遵循執行、決策以及監督相分離的原則,定期梳理以及設計醫院部門設置、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治理結構以及工作標準;對醫院決策議事機制進行完善,防止“一言堂”現象的出現。例如讓臨床專家以及醫學專家的作用得以充分的發揮,構建一個藥事管理、醫療質量安全管理的專業委員會,針對部分具備較高專業性以及技術性的決策事項進行深入研討,進而做出最為合理的決策。第三,通過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來讓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得以加強,相關工作人員將內部控制的基本理念、根本原則、實施方式以及一般流程以信息化的方式固化至相應的信息系統之中,管理人員就能夠利用信息系統來完成更為優質的內部控制。
第一,加強預算業務控制管理。一般而言,公立醫院針對預算業務進行控制的目的是為了讓資金管理由“用了再算”這一流程轉變至“算了再用”,以此來讓醫院資金使用具備更高的計劃性,這樣一來醫院財務管理就會由事后反映轉變成事前、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考評。在進行預算編制時,公立醫院可以構建一個完善的組織體系,主要是由預算辦公室、估算歸口管理部門、預算管理委員會所組成,其中歸口管理部門應當引導預算使用科室正確使用預算,以此來讓預算編制具備更強的準確性以及科學性。在執行預算時,應當構建一個良好的審批機制,根據既定的流程來有效控制不同資金的支付,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如若因為某些因素必須對預算進行調整,那么就應當在通過審批之后,由相關成員分析可行性之后再酌情完成調整。第二,加強收支業務控制管理。公立醫院應當做好收入監控以及支出審批等工作,并且對收支核算體系進行完善。具體而言,首先要設立相應的崗位來對醫院醫療收費進行全方位的監控,防止醫療收入出現不合法不合規的現象;其次要在審批支出項目時,明確不同支出事項的開支標準以及開支范圍,嚴格根據既定的流程來審批不同支出申請;最后在核算醫院收支時,應當正確設立會計明細科目,從而讓醫院應收應付往來賬的實際情況得到準確的反映。第三,加強資產業務管理。公立醫院應當通過財產清查、授權審批、會計控制以及不相容崗位分離這類手段,來讓醫院所擁有的資產具備較強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充分發揮出自身所具備的作用。在取得資產后,應當構建一個投資、籌資方案論證及審批制度,對重大籌資、投資方案應按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實行集體決策或聯簽手段。第四,加強建設項目業務控制管理。公立醫院應當在開展各類工程項目時做好全過程的控制。在進行立項時,應當根據既定的預算指標來做好項目立項申報工作;在進行項目決策時,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構建一個投資集體決策機制,群策群力,以此獲得最為合理的決策;在對方案進行設計時,應當嚴格根據預算編制的相關要求設計出符合標準的方案;在進行招標時,應當根據行業標準來編制合理的招標文件,選擇恰當的招標手段;在進行審核的時候,應將立項申報、審批、預算等所有報告傳遞到符合標準的中介機構完成審核;在進行項目施工時,應當構建一個完善的項目施工管理制度,并按照相關的要求嚴格執行,保證工程進度以及工程質量;在進行竣工驗收時,應當嚴格按照規定及程序進行驗收和決算評審。第五,加強科研項目業務控制管理。公立醫院應當在申請項目以及立項這一流程之中,做好科研項目負責人的培訓及審核,并讓相關的專家學者深入論證項目申報書,以此來讓預算具備更高的科學性;在執行科研項目時,應當做好科研經費支付審核管理,公立醫院科研科室應當嚴格檢查經費的使用是否符合相應要求,財務科室則應當審核經費報銷憑證的真實性以及合法性。
綜上所述,公立醫院要想讓內部控制達到應有的成效,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醫院全體員工都應當對內部控制建設引起高度的重視,明確內部控制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結合公立醫院自身水平以及社會發展實際情況,采取合理的措施來對這類風險進行有效的預防及控制。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質量及效率,促進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