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存紅 李 焦 周少燕
(保定理工學院)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經濟發展的廣闊前景,所以學習會計學的學生也隨之增加,與此同時就業壓力隨之凸顯,但是企業卻急需能夠勝任會計工作的人才,如何搞好會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培養出大批應用型人才,能夠及早上手工作獨當一面,至關重要。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度不夠,已然無法滿足企業對人才能力的需求。研究人員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以及專業知識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探究,意在提升人才的能力。
實踐教學不受重視是導致學生們實踐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傳統教學中理論為主,會計學專業知識比較抽象,需要掌握的理論比較多,老師為了讓學生更扎實的掌握知識,可以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實踐,所以將授課的重點放在了理論教學中。而且在高等學校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固定的課程分配,學分設置不同,為了保證學生可以拿到的學分,順利的進行后面的學習,所以實踐課時相對較少。
實踐形式過于簡單也是傳統教育中存在的一大問題。老師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進行課堂理論教學時單一的采取說教式的模式,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久而久之學生甚至會失去學習的興趣,這種教學模式影響了學生的知識掌握效果,自然無法進行高質高效的實踐。再加上,老師給學生創造的實踐機會加少,部分高校將實踐課程安排在了假期,需要學生自己去找單位實習,學生們缺少實踐的途徑,甚至部分學生只是上交一張假期實習鑒定表,到底有沒有實習不得而知。
學生們對實踐的認知不足也會影響實踐教學的效果,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已經養成了別動學習的“惡習”,很多學生缺少主動學習的意識,再加上會計專業實踐教會不足,學生們沒有政治了解實踐的重要性,即使有足夠的實踐機會,可能也把握不好,因此需要老師們加強思想教育,使得學生們認識到實踐訓練的價值。
會計實踐教學需要輔助一些基礎設施,需要學校出資購買一些基礎設備,但是部分院校因為資金的問題,一直沒有建立起獨立的實訓基地。甚至部分領導片面認為經濟類專業不需要建立實訓基地,只需要掌握好理論知識即可。在多種因素的干預下,學生們缺少實踐訓練的機會,為此需要學校提升重視,拓展校內外實訓基地。
實踐教學效果不夠理想阻礙了實踐教學的開展,當前已有很多院校認識到實踐教學在會計學專業開展的重要性,但是在選擇實踐企業這一方面還存在很大問題,企業的規模以及專業性是否適合學生們進行實踐還有待考察。還有老師在規劃實踐教學時局限于會計學本身,沒有進行跨專業綜合實訓,培養學生更全面的能力。老師在進行實踐教學時還需要綜合根據學生們的學習規律以及發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實踐教學方案,提升實踐教學效果。
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實踐,提升學生在崗位中的實操能力,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高校的教育也應當做出改革,建立復合型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機制,要站在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學科教育,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文素養,構筑會計學科核心素養。學生需掌握現代會計理論知識和實務技能,具有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可以靈活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升自身的職業服務能力。
實驗教學的內容與基礎理論知識有直接的聯系,但是教材理論更新速度較慢,如果一味的按照教材進行授課,會影響學生接受現代化會計專業知識,因此老師要在實踐教學中把先進的內容交給學生,例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會計電算化成為主要趨勢,出現了很多的會計機器人,這就需要學生對相關軟件以及機器人的應用方法有很好的了解。
開展實踐教學可以將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專業理論知識靈活的應用到實際案例當中,專業實踐教學方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校內的實驗室學習,學生在在校內會計模擬實驗室進行會計模擬實習, 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問題分析能力。例如學習審核原始憑證以及填寫記賬憑證等就可以在校內的實訓基地展開學習。學校還會定期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實地學習,在具體的情境下感受會計工作。
教學中主要使用的教學手段有講授法,老師通過課件講解知識,使得學生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并且給予學生實踐指導;再一個就是案例教學法,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實踐中將案例進行還原,讓學生對案例進行細致的分析,發現案例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出更好的方法,這種教學模式拓寬看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踐教學組織形式以班級授課制為主,老師帶領學生在校內的實訓基地進行實踐操作,根據課程教學計劃做出的一種安排。還有一種形式是個別教學,學生在進入公司實訓時,為了提升學生的能力,部分學生會由公司的“師傅”引導他們學習,這就是個別教學組織形式。學生只要將自己的精神全部貫注在實習中,在老師以及公司專業會計人員的指導下,自身的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老師要制定完善的實踐教學評價,對學生們的實踐效果進行檢驗,首先需要在考核體系中融入會計實操課程的成績和校外實習操作表現,以此提升學生對實踐學習的重視,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自主學習體系,切實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豐富考核形式,除了實踐證明外,還需要學生定期上交實踐過程記錄,并且到學生們實踐的公司詢問學生的實踐表現等。
老師要協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很多學生在進入高校后,精神會逐漸放松,表現在學習上就是上課不認真,對待老師授課的內容不重視,這非常不利于他們掌握全面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老師要協助學生充分分析自己的特質,加強對職業以及個人的了解,幫助他們做好職業規劃,使得學生可以按照規劃努力。
當前社會就業壓力比較大,再加上會計專業學生比較多,存在很大就業競爭壓力。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建立自主創業觀念,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創造崗位,創造價值。而且還會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實踐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
為了給予學生更高實踐教育,老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模式,使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參與實踐的興趣。可以通過構建分層實驗教學系統,使得學生可以在校內進行實踐,完成手工模擬實驗和電算化模擬實驗。將實踐貫穿于基礎會計、成本會計教學的各個方面,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完理論知識后可以第一時間用于實際操作中。
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使用真實的案例,讓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從各個角度對案例進行全面、綜合分析,選取案例的過程中要以趣味性、專業性、代表性為原則。在開展案例分析時著重分析經營活動是否需要進行會計的確認與計量,指導學生運用軟件等。老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分析,然后對他們分析的不足之處進行補充,避免直接給出答案的教學方式。
為了提升實踐教育的質量,還需要建立專業的教師團隊,對于應用型專業來說需要老師具備多種能力,也就是雙師型教師,既需要老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理論的講解,也需要老師有足夠的實操經驗。為此,還需要老師定期到公司進行培訓,掌握當前行業發展的需求,以給予學生更全面的教育。老師要具備學習意識,通過多種方式提升自身的能力,以此推動會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革新。
學校領導要重視校內實訓基地建立,為學生提供完善的學習環境,除了要重視建立校內實訓基地外,還要積極拓展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創造更多可以進入企業實習的機會,高校要積極與稅務事務所或者會計事務所構建更為長期的穩定合作關系,以獲取更多的實習崗位。
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為了培養更多促進社會發展的棟梁之才,教育不斷進行改革,探索出了更科學的教學理念以及教育方式。會計學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傳統的理論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部分的實操能力不足,比較擅長“紙上談兵”,這非常不利于他們今后的發展。所以高等院校要利用自身的教育資源,為學生創造更多實踐的機會,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完美結合,在實踐中加深知識的理解。本文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還存在很大的不足,日后還會繼續進行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