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王清蓮
營業稅改增值稅能夠高度順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從設立試點后,受到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參與的企業也越來越多,該模式也直接影響了企業的財務管理。對此,企業需正確認識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以期在改革的過程中把握機遇,促進企業經濟的更好發展。
營改增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稅種發生了變化。國家將營業稅的應稅項目變為增值稅的應繳項目。增值稅是企業生產中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過程中所產生的增值部分進行繳納稅款的稅種,可有效控制重復納稅。我國有關部門最先在現代服務業和交通運輸業中試行營改增,在若干年后向全國各地推廣。從當前試點概況中不難看出,該政策對中小企業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將廣告行業作為主要的分析對象,推行營改增前,中小規模廣告公司需繳納5%的營業稅,出臺該政策后,需要繳納的稅費僅為3%。從上可以看出,營改增有利于降低企業的稅負。
(1)對會計核算的影響。營改增后,我國的會計制度也使營業稅和增值稅在會計工作中發生較大的變化。營改增之初,部分地區采用當期進項稅額中扣除當期銷項稅的計算方式,故而有增值稅的稅額計算方式也不同以往。混合經營企業主要以內容分類,以內容分類會計核算企業。但是部分企業為復合型企業,需要結合業務類型引入不同的稅率完成會計核算工作,且稅率相對較高,無法減輕企業的稅務負擔。另外,會計人員個人素質的差異也會影響會計工作的有序開展。(2)對企業稅收負擔的影響。增值稅本質上是一種附加稅,營業稅則是稅收,營地變化后,企業的稅基也產生了較大變化,根據原增值稅納稅方式,增值稅納稅人不可在經營中扣除增值稅進項稅額。稅制改革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服務行業的可抵扣進項稅額,可抵扣稅項比例也從7%升至11%。因此營地改革可有效減輕企業的稅負。但是企業發展階段和經營策略均存在較大差異,營改增時出現了諸多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納稅金額。(3)對企業財務分析的影響。增值稅和營業稅在會計處理中存在顯著差異。增值稅不出現在損益表當中,改革后,企業內部負債表中不得納入營業稅,減少了企業期末余額。企業固定資產原址和累計折舊也隨之減少,短期內也會減少公司的資產和負債,降低營業稅金及附加稅金額。但是這也會增加企業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權重,企業經營中發生的費用明顯減少,以此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4)對企業發票管理的影響。稅收變化中,企業的發票類型也隨之變化,針對小規模納稅人,能夠開具一般發票,而基于一般納稅人角度,發票主要分為普通發票和特殊發票。營改增后,營業稅和增值稅專用發票間存在差異。企業不重視發票管理,也忽視了不同發票的科學識別,進而增加了發票管理中的風險。如違反了法律法規,則需承受法律的嚴懲。我國法律規范中對增值稅專用發票也提出了較為嚴格的要求。
1.優化企業內控管理結構。營改增稅收政策能夠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但與此同時,也為企業建設帶來了諸多的挑戰,企業需要應對較高的財務風險,財務管理中也需要應對更多不確定性因素。為此,企業應結合營改增的特點,適當調整、優化內控結構,加強企業財務風險識別和處理的能力,企業還需根據發展現狀加大管理監督檢查力度,協調企業發票流、付款流及實物流。這樣可有效控制營改增對企業的不利影響,推動企業平穩運營。再者,企業還要結合營改增的要求創建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改革風險防范機制,提升企業內部控制的水平。
2.積極調整納稅籌劃。營改增可減輕企業的經濟負擔,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需不斷改善納稅籌劃,一方面滿足規范要求,另一方面也可減輕企業的稅負。財務管理人員應準確把握營改增制度的內容,確定會計核算、財務管理中所發生的變化。基于會計計算方式和調整財務管理流程的方式,降低企業的應納稅額。此外,企業財務管理的差異也使企業的稅率有所不同。對此,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要合理劃分企業業務類型,不可以企業收入最高的業務作為納稅標準,在合理范圍內避稅,減輕企業稅負。
3.加強增值稅發票管理規范化建設。現階段,稅務部門十分重視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我國法律法規中也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與應用提出了具體的規定。
對此,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需不斷優化和完善專用發票管理,促進管理工作規范化及科學化建設。具體來說,人員要結合法律文件和稅務局規定的要求,調整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辦法和流程,保證發票信息的真實性。且財務管理人員在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時,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如出現發票管理問題,可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規避票據管理風險,促進營改增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營改增制度可促進企業的穩步經營,也會影響企業的會計核算、財務分析、發票管理、財務風險和納稅管理等工作。建立完善的企業內控管理制度,促進增值稅發票規范化管理,加大財務風險控制力度,能夠推動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維護企業的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