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聞世勝
棚戶區主要就是指城市中一些老舊的房屋,在棚戶區內,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環境衛生條件差,治安和管理比較很混亂,相應的也是貧困人口的集中地區,可以說棚戶區是城市建設和發展中的瘡疤。當前在進行棚戶區改造的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困境和難題就是資金,要走出融資困境,就要從融資渠道、融資政策、投資收益等方面加以優化和改進,不斷提升棚戶區改造工程項目的吸引力。
當前在進行棚戶區改造的過程中,存在融資路徑單一的問題。作為重點民生工程,改造項目的主體只有政府,棚戶區改造資金的主要來源是政府財政補助和銀行貸款,地方財政面臨著較大的壓力,而由于棚戶區改造的內容十分復雜,既包括新的建筑項目的投資,又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涉及到土地賠償以及拆遷補償安置等等,項目協調周期較長,投資數額高,投資回報率低,難以吸引社會資本的加入。
在進行棚戶區改造的過程中,之所以難以吸引企業和民間資本的融入,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長期規劃,導致投資者信息不足。棚戶區改造要與城市規劃相符合,其用途有可能會隨城市規劃的變化而改變,這就使得許多的融資方案容易中途流產。在此條件下,社會上的一些企業或者是民間資本一旦投入資金,有可能面臨著資金用途不相符的問題,還要面對較為繁瑣的審批流程,導致企業或民間資本在投資的過程中比較被動,投資信心受到嚴重影響。
棚戶區改造作為大熱的民生工程,影響投資的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加,相應的土地出讓成本和房地產銷售價格不斷上升,棚戶區居民對拆遷安置補償款的數額要求不斷上漲,棚戶區居民安置難問題日益凸顯,使得一些企業和民間資本望而卻步,加劇了棚戶區改造工程融資難的困境。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要使棚戶區改造項目走出融資困境,政府就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正面宣傳,來吸引社會各方的關注,有效的拓寬棚戶區改造的融資渠道。第一政府負責棚改的相關部門要進行實地的考察和調研,結合城市整體規劃和城市發展水平,明確棚戶區改造的資源優勢和地理優勢,重點宣傳棚戶區改造項目建成之后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第二政府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對棚戶區改造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進行正面宣傳,吸引一些大企業的關注,從而優化和改進當前的融資環境,為解決棚戶區改造的融資問題奠定重要的輿論基礎。
要在根本上解決好棚戶區改造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就要制定長期規劃,增加社會資本的信心。首先,將棚戶區改造與城市整體功能區規劃結合起來,明確改造后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途徑,以優勢項目和資源拉動資金支持。其次,要健全棚戶區改造商業融資政策,取消政府購買棚改服務模式,通過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等的方式給予社會企業和民間資本最大的優惠力度,減輕社會企業和民間資本的顧慮。最后,要完善棚戶區改造政府和企業的溝通連接機制,政府財政部門及城市規劃管理部門要聯合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專門負責同企業、棚戶區居民進行政策溝通和聯系,并且引導企業正確的利用銀行貸款、發放債券等的形式來籌集資金,有效幫助社會企業分散風險,緩解資金壓力。
在進行棚戶區改造的過程中,社會企業及民間資本最主要考慮的問題就是收益和融資是否平衡,是否能夠獲得合理投資回報的問題。因此這就要求棚戶區改造要堅持市場導向,政府要適當放手,提供政策支持,在惠及民生的同時兼顧企業的投資回報,把更多的自主權交給社會企業,不斷的探索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多種經營建設模式,靈活對棚戶區土地的開發和利用,在不違背城市規劃建設大方向的同時,實現對土地用途多元化的探索,這樣才能夠增強企業的投資信心,保證后期的項目盈利,從而反哺前期的融資本息,很好的解決投資和收益平衡的問題。
綜上所,經濟新常態下,要加快解決棚戶區改造的融資問題,就要持續改善融資環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堅持市場導向,健全棚戶區改造的融資體系,進一步推動棚戶區改造工程項目的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