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王 旭
目前,在各級黨委及人大等相關工作人員中,占比逐步增長的是事業編制人員,并且在基層具有更大比例,此類事業編制人員承擔的工作任務大多是以行政管理事務工作為主,并且其在機關行政管理中發揮的作用十分重要。在機關內部各部門管理及調配這類人員時,往往會存在差異化現象,并且人員使用多以是以機關行政單位各部門內分散形式為主,之后在行政事務工作中直接參與,工作職能基本等同于公務員。因人員分散及組織結構虛化等因素制約,尤其是此種組織結構自身具備的特殊性及隨意性等特征較為顯著,使得組織建設工作一直被忽略,發展難度較大。
屬于行政審批窗口單位的機關內部事業單位,通常會存在行政層級式組織形式,多數機關事務服務單位往往會有如下組織特征體現:即分散的崗位、部門界限缺失、較大工作內容差別、小型化組織等,從這些組織特征來看,機關內部事業單位是以團隊結構或虛擬組織等類型為屬性,這兩種類型中、管理者對員工職能活動缺乏足夠控制力這一弱點普遍存在,因此,組織建設過程、需要以團隊結構型或虛擬組織型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為依據,進而開展組織建設工作。
目前組織工作中,常用的一種手段就是團隊結構形式,因每個機關內部事業單位并沒有大量編制人員,少則幾人多則十幾人,因此是小型組織屬性,從這些人出發向團隊方面進行組織,能從行政層次組織形式角度來補充機關內部事業單位。對于難以形成團隊組織的機關內部事業單位來說,就可將其看作虛擬組織形式,此時需要領導層把自身管理職能方面的靈活性充分發揮,組合人員時可選擇借調等特殊形式。
機關內部事業單位的管理層級應把界定明確出來,在行政機關工作的事業編制人員,其崗位多是在行政單位內多個部門進行分散,此時多頭管理問題極易產生,而因單位存在的各類主管及領導等人員較多,一旦存在多頭管理現象,管理混亂局面極易形成,因此需要把管理權限順序流程理清。以統一辦公的團隊組織為例,應把部門界限積極突破,在工作團隊成員手上下放決策權,由團隊來負責機關事務工作,加之由團隊負責人和團隊人員共同商定具體分工合作,能夠保障工作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此時必然會使得單位領導工作負擔有效緩解,促使團隊合作意識逐漸強化,保障工作效率逐步提升。
針對人員在各部門分散情況加以考慮,應以虛擬組織類型管理方式為依據,并且對于事業單位負責人來說,需要在集權力度方面進行加大,基于人力資源管理權力的行使,及時跟蹤并考核員工工作績效,對其工作效益進行準確評定,進而把員工績效工資及各類獎金發放等前期工作做好。值得注意的是,領導層應分離業務管理權及人事管理權,由事業單位領導主管人事管理工作,而所在崗位部門領導則負責業務管理權。
在有效成立機關內部事業單位組織的情況下,應把人力資源管理配套的健全制度積極建立起來,此時應從招聘培訓及人員使用、調動等一系列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為出發點。
首先,從招聘方面來說,應對崗位說明書進行制定,把該崗位人員需要具備的專業技能及知識等充分明確,之后借助正規渠道、選擇嚴格考試及面試等方式,通過規范化的流程實現優質人才招聘,使得無序性及隨意性的因人設崗及人員上崗選擇等現象有效避免,用制度把人情世故等因素的影響有效規避,促使機關內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其次,從管理層方面來說,新員工進入崗位前后,都應該在培訓方面進行不斷加強,具體可選擇單位組織培訓的方式,同時也可以選擇培訓機構加以委托的方式,借助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開展,為新員工對崗位技能的了解和熟悉提供幫助。
此外,機關內部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開展時,需要領導對員工意見進行積極聽取,基于員工思想動態的充分了解,為員工工作及生活等方面的困難及問題解決提供幫助,促使組織凝聚力有效提升的同時,實現人才隊伍有效穩定及人才流失現象預防等目的。與此同時,還應該在以競爭上崗為核心的用人制度方面加強建立力度,確保機關事業單位員工的工作動力及活力得以進一步激活。
對于機關內部事業單位來說,要想實現人才資源有效利用的目的,必須要在人力資源管理的組織建設方面提高重視程度,通過組織形式的明確、管理層次的確定、用人制度的建立等實現組織建設目的的同時,提升單位人力資源管理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