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孫鴻波
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期,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各行各業的經營模式和發展模式都已經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對于我國經濟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隨著我國農村經濟體制不斷進行改革,傳統的農業經營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今時代農村經濟的發展需求。因此,必須對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進行優化,將先進的科學技術融入到新農村經濟建設中,以實現新農村建設發展的目標。
農業經濟管理機制不健全
我國是農業大國,中華上下五千年,一直以來都是以農業經濟發展為重。但是自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不斷發展,農業經濟已經無法跟上社會主義經濟快速發展的步伐,我國農業生產還是以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進行的,導致目前我國農業發展普遍還是以個人經營和集體經營為主,沒有形成規模的批量生產;農產品的生產回報與城市的就業經濟回報相比,城市就業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導致很多年輕人都由農村向城市轉移,去城市務農打工,導致農村地區的主要生產力都是老人和婦女,生產效率低;由于農業生產主要是靠天吃飯,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較大,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導致農產品的收成不穩定。當地的政府管理人員對于農產品市場沒有足夠的了解,造成農產品滯銷,使得在農村地區的經濟作物投資失敗,極大的影響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以上充分體現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機制不健全,嚴重制約著農業經濟的發展。
缺乏經濟專業管理人才,管理人員專業水平有待提高
農業與其他行業一樣都是需要人才進行相關的專業管理。農業經濟管理與其他管理工作一樣,對專業性要求較高。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開始轉型,農村經濟也從傳統經營模式向科學密集型經濟管理模式轉變。因此,需要有更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農村科學密集型經濟管理的重要支撐,需要有更多專業的管理人才,經濟管理人才和科學技術人員。但在實際經營管理中,農村經濟管理缺乏專業的管理團隊,缺少經濟專業管理人才,由于沒有專業的人員對農業經濟和農業生產進行科學管理,導致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
農產品生產的勞動力不足
由于農業生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切都靠天吃飯,天氣對于農業生產的影響較大,而且農業生產的生產回報較低,每一年在秋收時,很難預測到本年的收成是多少,能否養活一家人正常生活開支。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愿意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和生活方式,因此很多農村的年輕人都選擇打工,進城打工出賣自己勞動力,換得穩定的經濟收入,而且城市化進程加快,有更多的勞動力缺口,工作收入比在家鄉務農進行農業生產更多,獲得的經濟收益較為可觀,能夠富余地供家里孩子上學,供家里老人生活。如此,在農村地區普遍都是老年人和婦女是主要勞動力,農產品生產的勞動力不足,生產效率較低。
生產技術落后農產品產量低,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我國農業生產普遍還是以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為主,生產技術較為落后,自從改革開放時期開始,國家的經濟重心主要向城市經濟發展轉移,一定程度上忽視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導致很多青年勞動力和人才都向城市發展安家落戶。促進我國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從這個角度導致我國農村地區沒有更好的農業經濟方面的投入和人員方面的投入,使得農村地區生產技術較為落后,農村村勞動力較少,造成農村農產品產量低。
同時,由于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很多農產品無法第一時間及時走出農村,走出大山運輸到城市的超市和經銷商處,耽誤農產品最佳售賣時間,造成農產品滯銷。阻礙農業經濟發展。
建立健全新農村建設的農業經濟管理機制
在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為了保障農業經濟更好發展,當地政府必須建立健全新農村建設的農業經濟管理機制。國家和政府應給予農村經濟發展更多的關注,對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認識,結合各地區之間地理條件,氣候條件等因素之間的差異,制定適合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道路和政策。結合當地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針對性的選擇相應的農作物進行栽種,制定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管理方式和策略,最大限度保障農民的利益最大化。必要時可以結合當地發展的特色,發展特色農業,形成產業化生產規模,時刻關注市場信息變化情況,加大投入力度建設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道路和網絡,發展網絡分銷平臺,促進農業經濟快速發展。
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團隊的建設,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
為了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效率,地方政府應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團隊的建設,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招攬先進科學技術人才和經濟管理人才。當地政府應積極協調并組織管理人員到先進的農業經濟生產地區進行考察和學習,與基層農民進行溝通,了解經營管理模式,從而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同時當地政府也應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當地農業經濟管理建設中。
比如本科畢業生在當地學習3-5年,可以為學生提供農業相關專業考研加分等便利,或提供各種出國留學學習和考察的機會,提高薪酬力度,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通過以上方式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團隊的建設,保障農業經濟快速穩定的發展,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效率。
開設代工廠留住農村勞動力
為了保障農村地區有充足的勞動力進行農業生產活動,當地政府應積極招商引資,在當地開設代工廠,將農產品與工業相結合,使得農村地區的農作物進行產業化規模生產,從而留住農村勞動力。
當地農民農閑時間可以去代工廠打工補貼家里的開支,提高家庭收入,當農忙時,農民可以回到農地里協助處理農業生產活動。這樣的方式也解決了很多社會問題,像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都有家人照顧,為農民解決了很多后顧之憂。從而提高農村生產勞動效率,促進農產品的產量穩步增長。在當地開辦相應的代工廠也有利于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拉近城鄉之間距離,為實現社會主義奮斗目標作出貢獻。
提高新農村建設的科學技術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為了促進新農村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當地政府應加大對新農村地區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和現代化建設。提高農村地區科學技術水平,引進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加大力度對農村地區的財政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網絡設施建設,保障農業地區,信息網絡能夠得到普及。
同時建設鋪設路面,促進農產品在采摘完畢之后,能第一時間及時運輸到城市的各個超市和經銷商處,使用已經搭建好的信息平臺將生產方式和銷售渠道都通過互聯網進行開拓,,采取網絡直播的方式,促進農業經濟轉型,加快農業經濟發展。
綜上所述,為了促進新農村農業經濟快速發展,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效率,國家和政府應給予農村經濟發展更多的關注,對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地方政府必須建立健全新農村建設的農業經濟管理機制,應積極招商引資,在當地開設代工廠,留住農村勞動力,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團隊的建設,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招攬先進科學技術人才和經濟管理人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力度進行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和現代化建設,從而促進農業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