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濤
(蒙城縣財政局)
蒙城縣是我國第四批基層農技推廣運行試驗縣,蒙城縣以《農業技術推廣法》作為基礎,進一步加強和落實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自推廣工作實施以來,蒙城縣貫徹“三農”理念,以“一個中心,兩個增強,三個發展”為推廣目標,努力提高農業技術推廣效率,為農民的農業生產提供高質服務。
農業技術法的頒布,引起了蒙城縣政府和農機部門對農業技推廣任務的高度重視。蒙城縣的農業推廣單位開始不斷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落實農技推廣職責,農技推廣人員開始努力進行農技推廣服務,加快農技的科學研究,做好農業科技成果的轉換,有效促進農業高效生產,提高農產品產量使農民增加收入。農技推廣部門具體采取了以下幾種推廣途徑,并獲得了不同成效。
農業技術的推廣結合法律政策和惠農政策,在保證農業技術得到有效推廣的同時還應當遵守法律,考慮到部分農民的法律意識淡薄,農業相關法律知識差,蒙城縣將農技推廣任務和農業相關法的普法任務結合起來,進行同時宣傳。農機部門的農技推廣人員主要通過下鄉走訪、宣傳會、農技培訓課、廣播以及電視網絡等途徑進行農業技術的推廣,營造出濃厚的農技推廣氛圍,推廣人員從被動改為下到一線進行主動出擊,保證每一個農民都能夠享受到農業技術的服務,并懂得農業相關法律,有效促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農業技術的推廣離不開農業技術推廣機制,為此蒙城縣開始依據本縣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制定建設農技推廣體系的方案。再依據方案建設農業技術高效推廣體系,完善農技推廣的基礎設施,加強對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建設,落實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職責,截止目前為止,蒙城縣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推廣隊伍已經初具規模,縣政府和農機部門為蒙城縣的農業綜合站配備了專業化的農機管理人才,建立起完整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為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實施提供良好的基礎[1]。
蒙城縣農業推廣機制以為民服務為宗旨,著力于服務,優化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保證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落實到每家每戶,根據季節的播種特性下派不同的技術人員對農民進行技術指導,保證推廣的高效性和及時性。在農業技術推廣的同時,不斷提高農業技術水平,以實現推廣技術的實際性。蒙城縣目前重點推廣的農業技術有玉米機械化直播技術、玉米機械化收獲技術、小麥旋耕施肥播種復式作業技術以及土地深松技術等,有效提高了農作物產量,減少了勞動力,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益,為我縣農業發展做出貢獻。
在蒙城縣政府和農機部門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10月,蒙城縣農機部門建立了農機推廣示范基地,該基地總占地面積為3.33公頃,其中包括小麥、玉米、麥豆等農作物的機械化種植試驗區域。研究農作物采用不同農業技術種植的產量和質量對比,將對比結果作為改進機械設備技術的基礎,最終得出最佳農業技術方案。然后將試驗得出的農業技術經過有關部門的審核以后,由蒙城縣政府下達指令向全縣的農民進行技術推廣。目前蒙城縣的農業技術試驗基地還處于起步階段,很多制度還不夠完善。
在蒙城縣全力貫徹農業技術推廣法進行農技推廣工作的過程中,通過幾年的實踐發現,我縣的農業技術推廣體制存在不足,并不適應我縣的農業發展。其具體表現為各鄉鎮的農業推廣工作管理人員在業務和行政上受到上級部門的制約,致使其實際進行農技推廣任務的時間并不多,在推廣的過程中,往往只是草草了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沒有落實到位,農民沒有切實的掌握新型農業技術,農戶對推廣工作的滿意度不高,也就不愿意使用農業技術。
推廣工作的落實離不開成熟的推廣隊伍,但目前蒙城縣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人員少、素質不高的弊端十分明顯。這主要是由于待遇有限,很多專業技術人員不愿意做基層的推廣工作,致使各鄉鎮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專業人員不多,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達不到總工作人員的30%,工作人員的學歷不高,專業能力不強,創新意識不足。
雖然縣政府和農機部門對農業技術推廣任務大力支持,但作為公益性的項目,其資金的扶持力度不夠,導致在農技推廣的過程中出現經費不足的現象。主要表現在前期的宣傳費用不足、農業技術機械設備不夠完善、技術人員的工資待遇不高導致人員流失等方面。農業技術推廣任務的開展離不開大量的資金支持,農業技術的創新也需要資金的投入,經費不足的問題使得推廣運作較為困難,推廣效果亦是不佳。
為了使農業推廣體制更適合蒙城縣的農業發展,使農業推廣工作落實到位,需要加強和完善農業推廣體制。根據蒙城縣的具體農產品種植面積、具體農戶農民數量以及經濟水平,制定合理化的農業技術推廣體制。建立起縣、鄉、村的連接性推廣網絡,使農技推廣實現時效性。整合重大的農業項目,將這些農業項目作為推廣工作的重點,給基層推廣技術人員設置推廣任務和推廣時間,保證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落實到位,促進蒙城縣的農業發展。為了提高推廣效率,還可以設置農業技術示范戶,將對農業技術和法律知識掌握良好的農戶設置為農業技術示范戶,以此來促進周圍農戶學習農業技術。
為了保證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高效性和穩定性,必須盡快提高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素質,強化農技推廣隊伍。要建立起健全的培訓機制以及考核機制,對現有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能力的培訓。主要培訓其農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實踐技術操作水平,并利用考核機制對培訓的結果進行考核,并設置崗位動態管理,晉升晉職管理,評先評優管理等,促進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保證現有推廣人員的專業能力達標,綜合素質過硬。還要提高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薪資待遇,加大招聘力度,增加招聘渠道,吸引更多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來從事農技推廣工作,提高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工作效率,努力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離不開大量資金的扶持,蒙城縣縣政府和農機機構應當積極向財政部門申請對農業技術推廣機制的資金撥款,加大對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的投資力度,并保證資金落實到位。投入的資金應以完善人才隊伍建設、研究新型農業技術、建設農業技術試驗基地以及完善農業技術基礎設施等方面為主。在人才的培養方面,加大培訓資金的投入;在開發新技術方面,加大科研資金;利用扶持資金擴大建設試驗基地,保障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后備力量;完善農業技術基礎機械設備,保證每一個農民都能通過實踐來進行技術學習。強化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公益性職能,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雖然不能帶來直接性的經濟利益,但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職能是將科學技術轉換為生產力,提高農作物產量,促進農業發展,其具有很大的社會利益,政府應當重視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公益性職能,保證蒙城縣農業產業的良好發展。
為了進一步優化蒙城縣農技推廣體系,應當對農技推廣服務方式方法進行創新,具體從幾個方面出發。一是要進一步全面實施科技入戶,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結合當前農業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標準和示范縣項目的實施,打造具有綜合性、便捷性、高效性的服務模式。保證農業推廣技術人員直接到戶,農技種植方法直接到田,農業技術直接到人,優化農技推廣服務方法。二是實施包村聯戶制度,形成“以點帶戶,以戶帶村,以村帶鎮,以鎮帶縣”的擴散性推廣模式,加快農業技術的推廣速度。三是建立起現代化的農業技術示范區域,將某個村的農田作為農業技術示范區域,采取先進的農業技術種植農產品,允許其他地區農戶到示范區域進行參觀,增加農戶的自信心,促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更好地推行[2]。
以農業推廣隊伍為主體,聯合科研部門、社會團體、農資企業以及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將行業協會作為龍頭,將社會組織作為推廣平臺,與農資企業達成合作,有效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將農業技術轉換為農作物產量,提高蒙城縣農業的經濟效益。還可以向安徽省農業科技研究所以及安徽省農業大學申請提供技術支持,保證農業技術的研究有序進行。與社會農資企業進行合作,開展科技下鄉等活動,讓農資企業為農業技術推廣提供物質支持,推廣達成以后的農產品再由農資企業收購。建立起農業技術推廣網站,網站也采取各組織合作的模式,包含農業技術相關知識法律、新品種新農藥購買渠道、新技術學習渠道等,形成多元化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網站,擴大農業技術推廣的渠道,提高農業技術推廣的效率,為蒙城縣農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綜上所述,蒙城縣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在多方支持下已經初具規模,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也有了明顯的成效,但在推廣過程中還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由本文分析可知,為了提高蒙城縣農技推廣的效率,還需要從推廣體制、人才培養以及投資等方面進行完善,同時還要對推廣方式和發展模式進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