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目前按照經營模式劃分,可以將森林經營方式分為生產性經營以及生態性經營兩種模式。生產性經營主要是生產商業木材以及其他相關的森林資源產品;而生態性經營主要是用于生態環境改善,例如生態自然保護區、原始林、防護林、防風固沙林等方面。根據經濟關系進行劃分,目前森林經營模式有國有經營、合作經營以及個體經營三種經營模式,北方地區大多為國家經營模式。
森林經營的主要目的是滿足人們日常經濟生產和生活基本需求,其主要作用有三個方面:確保正常的木材產業供應需求;實現環境改善、穩固土壤、提高綠色覆蓋面積、為動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發揮森林資源,推動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由此可見,森林經營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充分發揮出森林自然資源的環境改善功能的前提下,推動區域經濟的穩定發展。
森林經營對于資金數量的要求比較突出。但在現階段北方地區森林經營過程中,存在資金數量不充裕問題,這樣就容易給森林經營帶來比較大的難題。在森林經營中,無論是國有經營還是合作經營和個體經營,都需要強大的資金作為支持。但目前北方地區的部分森林經營企業存在資金鏈短缺、財政扶持政策較少等問題。森林經營企業的年產值不高,自身效益有待提升,商品林生長周期較長,這樣就導致企業的資金積累量不足,無法滿足日常經營需求和發展需要。再加上國家撥款數量逐漸減少,政府逐漸鼓勵企業在社會進行融資積累,這樣就導致一些企業面臨資金數量短缺,社會資金籌措量不足,貸款或融資行為比較困難等問題發生。部分資金量短缺現象嚴重的企業,甚至在短期沒有種植新的樹苗,經營資金投入量嚴重不足,給企業的經營與發展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現階段的北方森林經營中,存在科學技術投入量較低,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科技含量低、現代化基礎建設不全面。總的來說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仍然與資金量不足有重要關系。部分森林經營企業由于現代化科學技術運用不充分,難以滿足新時期的森林經營基本要求。現代化通信工程、基礎道路設施等方面建設不完全,很容易導致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率下降。大部分北方森林經營企業已經認識到科學技術對森林經營工作的積極影響,已經加快相關部署建設,提高科技含量。但是從整體上來看,科學技術的配套設施建設和運用仍然無法滿足森林經營的發展需求。
在森林經營中,幼苗的種植和管理是重點工作內容。為了解決部分企業資金難、資金鏈短、資金短缺等問題,政府部門可以對優質森林經營企業進行幫扶,這樣能夠提升森林經營企業的積極性,改善資金短缺等問題。政府部門可以適當放寬商業貸款政策,減少貸款利息,環節企業還款壓力;同時制定相應政策,鼓勵和促進市場其他企業對森林經營企業進行投資,這樣也能豐富資金鏈,確保資金充裕,對森林經營的幼苗種植和管理起到積極作用。另外,地方政府應當做好"牽頭"工作,提高森林經營企業和其他企業之間的聯系,這樣能實現多方面信息交流,對于提高森林經營質量有著重要影響;政府部門還可以對優質森林經營企業適當減免納稅金額,這樣也能減輕森林經營企業的稅負問題,對于北方森林經營帶來重要扶持作用。
新時期的北方森林經營,必須要建立在科技的基礎上。科學技術不僅體現在基礎設施和相關配套設施中,同時也要將科學技術與森林經營生產相融合。這樣不僅能夠提升森林資源的自然環境保護能力,同時也能提升商業價值,對于森林產業的發展和森林生態旅游業的發展都具有比較明顯的推動作用。森林經營企業應當加緊與相關科研單位的聯系,及時進行信息的交流和互通,這樣能有效提升森林經營模式和相關項目的科技含量。另外,高水平的經營模式離不開高質量人才作為支撐,要提高相關待遇,招募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這樣才能確保森林經營向現代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北方地區的森林經營正處于轉型和改革的關鍵期,最終目的是要提升森林經營質量,實現森林經營的長效發展,進而完成生態環境改善、推動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設目標。設施北方森林經營的分類經營管理,相關部門應當積極完善管理辦法,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提高森林經營的規范性,同時根據森林經營的不同目的,制定不同的約束制度,提升公益林和商品林的經營質量。在統一的管理制度下,實行分類經營管理,不僅能夠提升公益林的生態效益,也能提升商品林的經濟效益。對于公益林要嚴格進行保護,嚴禁私自采伐;對于積極建設商品林的行為,應當放寬扶持政策,提升森林經營的積極性。森林經營企業應當與地方林業局共同進行管理,明確雙方職責,防止出現管理盲區或重復管理等問題。在公益林的經營中,還應當積極發展配套產業,這樣能夠緩解林區地方經濟,解決了環境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的沖突問題,積極發展生態養殖業、旅游業、林下種植業等,提高區域經濟。
結語:北方森林經營會遇到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北方林業和相關企業的建設與發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站在理性的角度進行分析,既要保護公益林的生態價值,又要發揮出商品林的經濟價值。在森林經營過程中,要對出現的問題合理分析,制定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確保在體現生態價值的同時,帶動林區區域經濟的發展,實現森林經營的最終目標,這樣才能推動北方森林經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