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春
(中國音樂學院,北京,100101)
互聯網技術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如今,移動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高校教育中,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對高校教育管理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微博、微信等軟件已經成為大學生群體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這些工具在給學生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對其思想和價值觀念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新媒體時代的高校教育管理中,探討如何促進教育管理的人性化發展,對高等教育管理機制的優化具有現實意義。
2020年9月公布的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當前,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9.4億,相比2020年3月新增網民3625萬,互聯網普及率達67%。其中,大學生群體成為拉動網民數量上升的重要力量。因此,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必須對新媒體的相關知識進行充分了解,使其能夠在高校管理中充分發揮作用,將人性化管理理念融入高校教育管理機制中,促使高校教育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
新媒體的出現與互聯網有著緊密的聯系,而且是與“傳統媒體”相對應的。然而,新媒體已經不再是互聯網原有的意義,其主要是通過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等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是在新技術支撐下形成的一種新的媒體形態。新媒體自產生以來迅猛發展,很快成為網絡信息傳播的主流媒體。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App的出現也大大增加了學生對新媒體的關注和運用,這些客戶端具有較強的交互性,且信息更新及時。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更加“平易近人”。因此,新媒體自產生之日起就有了廣泛的使用者,如今更是成為人們生活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1]
首先,信息傳播主體得以大幅擴展。智能手機功能的不斷完善使其成為新媒體迅速發展的豐沃土壤。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得以大幅提升,信息傳播主體多樣化。用戶不僅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發布者,每個人都是一個信息發射源。[2]在高校教育中,新媒體為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搭建起一座新的橋梁。同時,大學生還可以利用新媒體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其次,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更加多元化。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相對單一,無論是報紙,還是電視,基本上都是屬于單向傳播,人們只是單純地接收信息,難以對信息進行反饋。而在新媒體背景下,大眾不再是單純的接收者,而是融接收與傳遞信息于一體。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傳播的方式更加多樣化,大眾可以選擇性地接收和發送信息。新媒體的形式多元,不僅可以傳遞簡單的文字信息,而且可以包含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的信息,使信息的發布及表現形式更加多元。
再次,改變了傳統的交互方式。新媒體在交互方式上的優勢是傳統媒體不可比擬的。新媒體能夠實現信息發布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間的實時交互,信息發布者可以隨時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發布出來,這些信息經過他人的轉發和評論等,極有可能成為熱點話題。高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通知等都能夠通過新媒體及時傳送到學生的手機上,并得到實時反饋。這與高校用傳統媒體發布文件,再得到學生的反饋相比,速度大大提升。同時,高校利用微博、公眾號等發布相關的活動信息能夠及時收到師生的反饋,從而根據師生的反饋及時對活動進行調整和完善。新媒體的交互性大大拉近了學生和學校之間的距離,同時為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提供了廣闊的平臺。[3]
最后,新媒體還具有虛擬化特性。新媒體是基于網絡產生的,因此,其天生就帶有虛擬化特性。在新媒體時代,移動終端的使用者不受職業、身份的限制,用戶都可以利用新媒體進行信息的接收與發布。大眾可以針對網絡上的各種社會熱點通過匿名的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這也充分體現了新媒體的平等性。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以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目標為指導,高校在新媒體時代的教育管理中融入人性化管理理念,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路徑。高等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向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因此,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融入人性化管理理念,能夠對校園學習秩序起到規范性作用,也有利于高校為大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于深化改革的進程當中。在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中融入人性化管理理念,也是其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從教育的本質來看,受教育者的差異化特性對于其學習效果的提升有著直接的影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也是人性化在教育中的重要體現。[4]高校在構建教育管理制度的過程中,必須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育管理制度的制定要與學生的發展相符合,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高等教育的價值。
在新媒體時代,將人性化管理理念融入高校教育管理當中符合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人性化管理也能夠為師生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人性化管理機制有助于促使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學習環境,進而提升教學質量。[5]從學生層面來看,人性化管理對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和價值追求具有重要意義,能夠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專業知識的學習當中,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高校在制定教育管理制度時,要明確人性化教育管理觀的重要性。在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中融入人性化管理是教育管理制度進步的一種表現。在傳統的教育管理中,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被管理者。而在新媒體時代,高校教育管理制度能夠體現學生的意志,使教育管理制度的制定更加符合學生的需求。[2]例如,學校在教育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可以向學生廣泛征集意見和建議,借助新媒體,學生的想法能夠及時傳送給教育管理制度制定者,這種做法可以使學生在大學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難題得以及時解決。教育制度的完善也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增強其自主學習動力,為高校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
在高校教育管理機制的建立和健全過程中,人性化管理理念的融入能夠對高校教育管理起指導性作用。在具體工作中,高校要不斷對管理理念和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促使高校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高校將人性化管理理念融入高校教育管理機制時,要對教師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從而使教育管理機制具有實效性,而不缺乏實際意義。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也成為構建師生和諧關系的一種新的渠道。網絡聯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教師給學生帶來的壓力,從而使一些不愿意面對教師的學生能夠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觀點,拉近師生關系。[6]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新媒體對一些學生進行指導,積極發布各種活動信息,并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調整和優化,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管理學生。
在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中,要想將人性化管理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就需要高校管理者對本校的具體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在修訂管理制度時以學生的需要為落腳點,從而使高校教育管理制度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在新媒體時代,高校管理者應與時俱進,改變自己的傳統觀念,積極了解和學習新媒體相關知識,利用新媒體技術搭建為學生服務的網絡平臺,通過創建學校論壇、班級微信群等措施實現學校的信息化管理。這些教育管理平臺能夠極大地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這樣,學校不僅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而且能夠根據學生的需求及時做出調整,為其提供幫助,打破傳統教育管理中學校與學生之間的壁壘,得到學生的認可。
在新媒體時代,將人性化管理理念融入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中對提升管理效果具有重要作用,而優化高校教學管理環境也是人性化管理理念能夠貫徹實施的基礎。因此,高校要切實做到提升學習和學術研究質量,優化教學管理環境建設,以此突顯人性化管理的作用。[7]在新媒體時代,高校管理者要適應新媒體給高校教育管理帶來的種種挑戰,及時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應用新媒體技術不斷對高校教育管理環境進行優化。對此,高??梢岳眯旅襟w技術完善原有的校園宣傳平臺,為學生創建一個近距離的網絡平臺。此外,高校還可以在給學生提供技術和經濟支持的情況下,鼓勵其創建反映大學生思想文化的平臺,同時,應將學生作為主角來進行學校宣傳和正面意識的引領,進而促進高校教育管理環境的不斷優化。
新媒體為教育者提供了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的平臺。因此,高校在教育管理中應該借助新媒體技術搭建學校輿情管理平臺,從而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進行了解,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充分的關注,積極地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如果發現學生存在負面情緒,可以及時聯絡該生的輔導員,讓輔導員對其進行網絡關懷。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約出來,像朋友一樣聊聊天,將其向積極的方向引導。[8]通過學校輿情管理平臺,高校管理者可以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如果發現學生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可以及時做出應對,在直面問題的同時,做出正確的表率,引導學生積極地看待問題。同時,高校管理者還可以借助輿情管理平臺,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網絡道德。
綜上所述,新媒體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應用,無論是為學校還是為學生,都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為高校教育管理的深化改革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在新媒體時代,將人性化管理理念融入高校教育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其與高校的健康、穩定發展也具有直接聯系。因此,高校教育管理的相關工作人員應充分重視新媒體時代教育管理制度的人性化發展,通過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尋求有效的解決途徑,促使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不斷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