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譯
(南寧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廣西南寧,530001)
區域游戲是幼兒園普遍開展的游戲形式之一,具有注重自主性、興趣性的特點,能夠較好地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幫助幼兒發展愛探索、勤學習、樂社交等良好個性品質。作為幼兒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他人,教師在區域游戲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作為成人,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經驗,其教育意圖在游戲中可以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幼兒,幼兒也可以在游戲的輕松氛圍中接受成人的教育和影響。[1]而在實踐中,一些教師還未意識到關注幼兒游戲過程的重要性,基本不會對幼兒的游戲做過多指導,還有一些教師雖然給予幼兒游戲充分的關注,但在指導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游戲規則是區域游戲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幼兒不僅是游戲規則的執行者,也應是游戲規則的制訂者。但在實際情況中,一些教師并沒有樹立讓幼兒參與制訂游戲規則的意識,而是僅憑借自己的主觀經驗設置游戲規則,幼兒變成了游戲規則的執行者,失去了參與制訂規則的機會,自主性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在游戲中,幼兒有權選擇自己想要探索的游戲內容。但在區域游戲中,一些深得幼兒喜愛的區域常常會出現擁擠現象,而一些教師會為了保障各區域人數適宜,在進區前就替幼兒安排好所要進的區域,或是在發現某些區域超過上限人數后就將幾名幼兒隨意地安排到其他區域中,剝奪了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內容的權利。
教師介入區域游戲要把握好介入的時機,采用恰當的方式,否則會打斷幼兒的游戲思路,破壞幼兒的游戲體驗。在實踐中,許多教師沒有意識到教師的有效介入對于促進幼兒游戲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對幼兒游戲采取不介入的態度。還有一些教師雖然意識到有效介入幼兒游戲的作用,但未能把握好介入的時機,常常在幼兒游戲興趣正濃時頻繁介入,采用的介入方式也不適宜,未能達到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效果。此外,一些教師沒有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扮演紀律維持者與游戲操控者的角色。
區域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游戲形式之一,但在實際活動中,很多教師給予幼兒區域游戲的時間不多。一些教師為了更好地安排其他活動,常常縮短幼兒區域游戲的時間,導致幼兒在區域游戲中還未盡興就被匆匆叫停。另外,區域游戲時間容易被占用。當其他活動超時導致區域游戲時間不夠時,區域游戲就會被取消,幼兒當天就沒有了進行區域游戲的機會。區域游戲時間的不足或區域游戲被臨時取消,會導致教師觀察幼兒游戲的機會減少,教師也就難以判斷新投放的游戲材料是否適宜、自己的指導工作是否有效等。
及時開展討論評價,能有效幫助幼兒整理新經驗,豐富已有經驗。而在實踐中,一些教師雖然組織幼兒開展了討論評價,但未給予幼兒充分表達觀點的機會。還有一些教師在幼兒結束區域游戲后直接讓幼兒洗手、喝水,未組織幼兒對游戲進行討論評價,忽視了評價游戲的重要作用。以上情況不僅剝奪了幼兒分享自己在游戲中所獲經驗的機會,也未能較好地引導幼兒整理新經驗,而對于在游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也沒有與幼兒共同討論解決方案,為下一次區域游戲做好準備。
為了保證游戲真正作為兒童的權利讓他們充分享有,成人在指導兒童游戲的時候,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充分發揮兒童游戲的自主性。[2]每個區域都需要制訂不同的游戲規則,但這些規則不應只由教師一人制訂,幼兒不僅僅是游戲規則的執行者與遵守者,他們還應是游戲規則的參與者。在開放新的區域之前,教師可以先組織幼兒討論,初步為新開放的游戲區制訂規則。待幼兒進區體驗幾次后,他們會發現最初制訂的規則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游戲的開展。這時,教師便可再次組織幼兒展開討論,將該區域的游戲規則補充完善。這樣不僅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而且在規則制訂中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在游戲內容的選擇上,教師應給予幼兒充分的自主選擇權,而不應替幼兒決定他要玩什么以及怎么玩,如果出現了某一區域人數較多的情況,教師可以采用環境暗示法調節這一現象,提示幼兒該區域能容納的人數,在幼兒發現人滿后,也應由他們自由選擇其他區域進行游戲。教師還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與需要設置一些較為機動的區域,適當拓寬熱門區域的空間,以滿足幼兒的探索需要。
例如,在區域游戲“快樂餐廳”中,教師發現餐廳里有一名小男孩未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過了好一會兒,這名男孩突然吆喝起來,為他們的“小餐廳”邀請“客人”,口中還不停地說著廣告標語。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發現這名男孩在一旁無所事事后,并沒有直接給他安排其他的游戲內容,而是在一旁耐心觀察,看他是否能夠自己找到要扮演的角色。過了沒多久,這名男孩自己找到了愿意扮演的職位,當起了負責邀請“客人”的“服務員”,并且還為自己的角色創編了廣告標語,充分發揮了自主性。
在區域游戲中,教師應學會判斷介入幼兒游戲的良好時機,而不宜在幼兒游戲興趣正濃時介入。當幼兒遇到因自身能力有限而無法解決的問題并且將要失去游戲興趣時,教師方可介入,“只有當幼兒的探索興趣即將消失時,教師的介入與指導才是積極有效的”[3]。幼兒在區域游戲中存在安全隱患時,教師應及時介入,防止幼兒遭受不必要的傷害。此外,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方式有許多種,如語言介入、角色介入、平行介入等,教師應在觀察的基礎上,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分析,選擇適宜的方式進行介入,以促進幼兒的發展。
例如,在一次區域游戲中,教師看到“餐館”里的“廚師”和“小助手們”不斷地在重復手頭的工作,且發現幼兒游戲興趣在逐漸減弱,于是教師扮演起了“小客人”的角色向餐館點菜,幼兒看到有新顧客光臨,馬上積極了起來。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在發覺幼兒游戲興趣開始減弱后,以角色身份介入幼兒游戲中,不僅豐富了幼兒的游戲內容,還提升了幼兒的游戲興趣。
現場觀察發現,隨著區域游戲時間的增加,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得更專注,教師的指導也更專心。[4]教師應合理安排一日活動中的各個環節,保障幼兒的區域游戲時間,這樣,幼兒不僅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自己的游戲計劃,還能夠利用剩余時間進行更多探索活動和創新活動。在區域游戲時間充足的條件下,教師可以觀察到更多幼兒的游戲行為,可以判斷新投放的材料是否適宜,還可以借此機會對能力較弱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以幫助他們在原有水平上進一步發展。此外,區域游戲時間的保障能夠讓教師觀察到更多的現象,教師可以把握機會,積累豐富的觀察指導經驗,提升自己的指導能力,以更好地為引導幼兒游戲做好充足的準備。在區域游戲結束后,教師應做好反思工作,可以把每次區域游戲活動后所觀察到的案例與自己的引導方法都記錄下來,以便在下一次區域游戲中進一步觀察指導成效,從而不斷獲得進步。
例如,一天下午,教師給予幼兒充足的時間開展區域游戲。教師發現建構區的幼兒搭起了各式各樣的富有創意的小型城堡、高樓大廈等,幼兒在完成了自己的搭建計劃后還興奮地向教師介紹了他們的建筑以及設計理念。從以上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充足的區域游戲時間讓建構區的幼兒完成了自己的搭建計劃,還有機會向他人介紹一番,教師也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觀察幼兒的建構水平,了解幼兒建構材料的使用情況,為進一步引導幼兒提升搭建水平以及進一步投放建構材料做好準備。
幼兒在區域游戲中通過探索會獲得多種經驗,但這些經驗對幼兒而言是不系統的、零散的,教師需要組織幼兒開展討論評價,以幫助幼兒整理新經驗,拓展已有經驗。在游戲過程中,幼兒難免會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些幼兒會通過多種方法解決問題,一些幼兒會在游戲中產生新的疑惑,還有一些幼兒會體驗到與伙伴合作的樂趣或是助人的快樂。教師在區域游戲結束后,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討論評價,讓幼兒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合作經驗等。這樣可以讓幼兒增強自信心,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個體;還可以讓有新疑惑的幼兒提出問題,大家共同商討解決的辦法。此外,區域游戲開展前的討論環節也十分重要,教師不應忽視游戲前的討論環節。教師回顧游戲經驗有助于幼兒游戲水平的提升,教師適當贊揚上一次游戲中幼兒的良好行為,有助于強化該行為的發生。
例如,在一次區域游戲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開展了討論評價。教師在屏幕上放出了一張損壞了的繪本照片,原來閱讀區里一些繪本的頁面掉出來了。教師想請幼兒共同討論保護繪本的辦法,這引發了熱烈的討論。有的幼兒說看書的時候要輕輕翻頁,有的幼兒說看完繪本后要盡快把它放回書架上,還有的幼兒說要用透明膠把壞掉的頁面貼好。從以上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在游戲結束后組織幼兒進行了討論評價,并且把討論的主場交給了幼兒,大家一起努力想辦法解決問題,此次討論不僅能讓幼兒知道保護繪本的方法,還培養了幼兒愛惜物品的好習慣。
總之,區域游戲是幼兒自主探索、直接感知的游戲形式,教師的指導作用對幼兒區域游戲有重要價值。教師應為幼兒創設寬松、民主、愉悅的游戲環境,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仔細、耐心地觀察記錄,注意把握介入幼兒游戲的最佳時機,給予幼兒適宜的引導,真正促進每位幼兒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