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芳
(永州市道縣教育局示范幼兒園,湖南永州,425300)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提出,游戲是幼兒園最主要的教學方式,游戲能夠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文件還提出了指導教師開展游戲的方法。區域活動是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序的區域活動能夠發揮幼兒的潛能。進區卡在區域活動中具有引導、指示等作用,進區卡的設計和制作會影響區域活動質量。
一般情況下,幼兒園為了滿足幼兒的活動需求,在每個班的活動室里都開設了不同的活動區,以引導幼兒開展自主活動。各種類型的活動區混雜,容易導致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爭執、使用材料混亂等問題。使用進區卡能夠維護活動秩序,防止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等待、爭執等情況。教師在設計活動區域進區卡時要依據幼兒的年齡、興趣愛好等,以便合理劃分各個區域中的活動人數,促進區域活動高效率開展。進區卡還可以作為幼兒學習記錄的工具,教師可以在進區卡中設置表格,記錄幼兒的活動情況、區域選擇情況,這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讓幼兒更好地游戲。
第一類,配掛卡。這種類型的進區卡卡面主要的組成因素是各種動植物,佩掛方便,小、中班的幼兒是該類進區卡的主要服務對象。小、中班的幼兒剛剛進入集體生活,規則意識不強,在活動中使用進區卡可以保證活動的秩序。一般情況下,配掛卡有手腕卡和掛件卡等形式。
第二類,子母卡。這種類型的進區卡的主要適用對象是中班幼兒,也適用于大班幼兒。教師在班級中設置一個母袋,讓全班幼兒放置卡片,在各個活動區域的角落中安排一個子袋,幼兒進入區域前將進區卡放入子袋中。幼兒首先從母袋中選出自己的進區卡,隨后將其放置到自己活動區域的子袋中,活動結束后區域卡歸回原位。子母卡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進區卡,具有十分豐富的形式,有粘貼式、插卡式、磁吸式、盛放式、懸掛式等。
第三類,書寫卡。書寫進區卡適用于大班幼兒,因為書寫卡對幼兒自律、規劃等方面能力有較高的要求。5~6歲幼兒具備正確書寫名字的能力,因此,書寫進區卡可以設計成表格的形式,放置在各個活動區域的角落中,旁邊掛一支水筆,幼兒可把自己的學號或名字寫在相應的格子里。
第一,適宜性原則。適宜原則是指進區卡要與幼兒審美、思維方式等實際情況符合,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滿足幼兒不同層次的發展需要。第二,方便性原則。進區卡要取用方便,不需教師逐一分發,幼兒能夠自主取拿,因此安放位置不能太高或者太低,以保證幼兒能夠獨立使用進區卡。此外,進區卡在使用過程中應該具有便捷性,不會對幼兒活動產生干擾。第三,安全、耐用性原則。幼兒的思維不夠成熟,缺乏安全意識,因此,教師設計和制作進區卡時一定要遵守安全性原則,防止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刮傷、丟失進區卡等。此外,進區卡的制作周期較長,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與財力,幼兒每天隨時會取用,因此,進區卡需要具有耐用性,能夠被反復使用。第四,合作性原則。進區卡的制作可以師生共同參與。中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參與到進區卡的設計與制作過程中,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這樣,當進區卡制作成功的時候,幼兒不僅能夠體會到成功的滿足感,還會對進區卡產生更多的愛惜情感。
在區域活動開展過程中,進區卡的主要作用是維持秩序以及方便幼兒的操作。幼兒是進區卡的主要使用者,教師在設計進區卡時應充分考慮幼兒的興趣、審美等,制作符合幼兒偏好的進區卡,從而有效激發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的積極性。首先,教師要注重進區卡的外觀設計,收集幼兒的意見,設計符合幼兒審美的進區卡。其次,教師要注重插卡處的美觀,需要制定一個設計主題,根據設計主題對活動區域進行整體規劃。
小班幼兒喜歡色彩鮮明、形象生動、富有視覺沖擊力的事物,筆者將幼兒的喜好作為基礎,對進區卡進行了科學的設計與制作。筆者制作進區卡時運用一些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元素,給幼兒帶來一定的視覺沖擊。由于小班幼兒操作能力有限,因此教師需要盡量簡化進區卡的使用過程,采用一一對應的使用模式。以森林系國產動畫“萌雞小隊”為主題的區域活動為例。首先,教師需要區分動畫里的人物角色,讓人物角色與班級的不同區域對應。其次,以配掛卡的形式制作進區卡,幼兒隨身帶著進區卡,便于操作。在活動過程中,一旦發現亂竄區角的幼兒,教師可以根據進區卡及時干預,督促幼兒回到原來的活動區,引導幼兒順利完成活動。最后,進區卡上鮮明生動的設計元素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加上配掛卡方便幼兒的使用,因此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遵守規則的意識,引領幼兒順利完成活動。
教師在設計制作區域卡時要考慮幼兒所處的年齡階段,將幼兒的年齡特點作為設計出發點,制作出適合該階段幼兒使用的進區卡。例如:在進區卡圖案的選擇上,要根據幼兒的思維能力選擇一些指示性較強的簡單圖案;在規劃進區卡的收取時,要考慮幼兒記憶、操作等方面的能力水平,規劃安全、簡便的收取流程;為了充分發揮出進區卡的指向作用,在進區卡設計的過程中可以運用物體對應匹配這一手段,讓進區卡上的圖案與對應區域的圖案形成有效呼應。
例如,中班幼兒已經具有較強的辨別能力與適應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中班幼兒用的進區卡時應該考慮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區域卡上增添一些特別吸引他們的東西,如合理利用形象、符號、文字等因素,給中班幼兒設計母袋,并在各個區角中安排對應的子袋。活動開展時,幼兒可以從母袋中挑選出自己的進區卡,并將進區卡放置到自己活動區域的子袋里,活動結束后區域卡歸回原位。這樣可以讓中班幼兒在使用進區卡過程中鍛煉觀察能力與操作能力。在制作進區卡的初期,教師可以讓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大頭照作為進區卡上的圖案,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到制作過程中,使幼兒能夠感受制作的快樂,同時對進區卡產生愛惜之情。
進區卡是引導幼兒進行區域活動的重要工具,也是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重要工具,教師在設計和制作進區卡時要嘗試挖掘進區卡的教育價值。例如,賦予進區卡一定的使用規則,幫助幼兒樹立自我管理意識,引導幼兒參與到進區卡的制作中,鍛煉幼兒設計和動手制作的能力。
大班幼兒已經具備較強的思考能力以及動手能力,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普通的進區卡難以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因此,大班幼兒使用的進區卡應該符合他們的特點,教師可以嘗試應用書寫卡。大部分大班幼兒都會書寫自己的學號和名字,教師可以讓幼兒在進區卡上書寫自己的名字并做修飾,激發幼兒制作進區卡的興趣。在剛開始實施時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教師可以逐漸引導幼兒用書寫名字的方式制作進區卡。在實踐中筆者發現,一學年結束后幼兒都會書寫自己的名字了,他們還能夠認出班里其他幼兒的名字,進區卡發揮出更大的教育價值。總之,使用進區卡能夠有效減少區域活動中幼兒的無序行為,防止混亂、半途而廢等情況的出現,從而保證區域活動的質量。此外,進區卡能夠幫助幼兒樹立規則意識,鍛煉幼兒自我約束、獨立思考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教師要充分發揮進區卡的使用價值與教育意義,引導幼兒更好地進行區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