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德國特約記者 潘亮 青木
與中國一開始的謹慎應對不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一些歐美國家起初還是很樂觀的。但隨著確診人數的不斷上升,一些國家也開始愈發重視起來——上周還在歡天喜地參加尼斯狂歡節的法國人如今也不淡定了。不僅關了盧浮宮,還開啟了無接觸式購物模式。無獨有偶,一些德國人也放棄了豐富多彩的娛樂生活,開始了宅在家里的日子……
截至當地時間2日上午,法國共有確診病例130例,死亡2例。法國《巴黎人報》2日稱, 300名盧浮宮的工作人員當天早上集會,“幾乎全票”通過了履行“撤離權”的決議。博物館領導層雖然出席了會議,但沒能成功勸說他們繼續工作。有員工稱每天接觸上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非常危險。根據最新消息,盧浮宮官方2日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應對措施。盧浮宮并不是唯一一個因疫情停擺的文化場所。為了防止病毒進一步擴散,法國政府取消了很多文化活動——5000人以上的沙龍(如巴黎書展)、展覽、音樂會、演唱會等等,不僅如此,法國12個市鎮的中小學冬季入學也被推遲。
除了不能聚集,法國還呼吁民眾改變之前的一些生活習慣。近日,法國東部兩個小城的市長都感染了新冠病毒。其中一名染病的市長達維在社交網上確認了自己確診的消息并勸誡市民,“懇求你們不要再行法式貼面禮,不要再握手,無必須不要出門!”不僅如此,法國人現在也學會了無接觸式購物法,即先通過手機的小程序訂貨支付,之后直接開車去超市取貨。
對內謹小慎微,對外更是嚴防死守。上周末,法國留尼汪島、馬提尼島的居民為了阻止之前經過泰國的郵輪及來自意大利的航班入港,與警方爆發激烈沖突。一名示威者說:“我們不反對接待游客,但我們得確定他們沒帶來病毒。”法國電視二臺評論稱“島民好似進入戰時狀態,病毒正在攻破人們的心理防線”。
法國衛生部長維蘭對媒體稱,法國正在經歷新冠肺炎感染人數的“敏感增加”時期。《環球時報》記者能非常明顯地感受到法國民眾對疫情態度的轉變。兩周前,法國人還在跟記者說“病毒未知且遙遠,與我關系不大”,如今卻表示已經囤了幾盒口罩。不僅如此,一些法國人對政府的抗疫措施也表示質疑。此前,法國政府對從意大利等疫情重災區的飛機以及自駕游的人員沒有采取任何檢測措施,一律放行。大學教授阿爾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如果疫情大暴發,法國人是做不到中國那樣嚴格和服從的。還有悲觀者認為,因為一直不夠重視,未來法國和歐洲的疫情必將出現令人擔憂的“大暴發”。
被疫情改變了生活的不只是法國人。“疫情正改變德國人的生活”,德新社2日報道稱,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最新數據顯示,德國16個聯邦州中,10個州已出現新冠肺炎病例,共有150人感染。新冠肺炎已經成為德國人每天最關注的話題。而德國人也慢慢接受了疫情之下的“新生活”。
近日,《環球時報》記者走訪了柏林一些大型超市。一名超市經理對記者說,超市一周來銷售額猛漲,尤其是那些可以儲藏的食品。德國政府危機部門上周建議每人應儲藏10天的糧食,還公布了一份購物清單,上面包括雜糧、蔬果、飲料等物品。與超市的銷售額暴增相反,德國的餐館、咖啡館、酒吧卻生意慘淡。電影院、劇院、博物館等文化藝術場所也是門可羅雀。更有意思的是,為避免感染,德國內政部長澤霍費爾2日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一次會議上碰面時,竟拒絕與默克爾握手。默克爾也幽默地舉起雙手,兩人都笑了起來。
北威州小城海因斯堡處于德國的疫情區,目前有近1000人被隔離。來自當地的居民卡特琳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小城兩周前舉辦狂歡節后,參加活動的一對老夫婦被查出感染了新冠病毒,此后,與老夫婦有接觸的人都被隔離。當地學校也紛紛停課,許多企業停工。卡特琳說,雖然他們一家四口沒有疑似癥狀,可以有限自由活動。但他們害怕出門,因為當人們聽到他們來自海因斯堡,還是被隔離的人時,會對他們“另眼相看”,甚至刻意避開他們。隔離期間,他們一家人在家看看書,做做游戲,或是烹飪美食,他們把這叫“在家度假”。本周開始,卡特琳一家的隔離期也結束了,但她和丈夫仍忐忑不安,擔心去上班會不會受到“歧視”。
工程師馬庫斯來自柏林,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現在德國對疫情的恐慌情緒正在不斷上升,但也有一些德國人對疫情抱著“無所謂”“聽天由命”的態度,他們沒有采取任何的防疫措施,照樣去熱鬧的地方,一點都沒有防范意識。最擔心疫情的要數在德國的華人。德國媒體報道稱,一名家住漢堡的中國女婿因為不滿孩子幼兒園不采取防疫措施,把狀告到了當地教育部門和媒體,引起熱議。▲
環球時報20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