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核心素養這一教學理念,為我國的教育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不能繼續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要不斷創新自身教學方法,革新教學觀念,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本文針對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方法進行了探討,希望能為相關語文教學工作者提供部分有價值的參考,為教育事業的發展略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高校課堂;構建方法
一、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問題
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我國的教學領域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視程度逐漸加深。然而,目前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方式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課過程中經常采取灌輸式教學方式,難以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對小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重視程度不足,課堂氣氛過于沉悶。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學習興趣以及實踐能力等的培養工作重視程度不足,使得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較差,難以達到理想的語文教學效果。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與語言表述能力
在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師想要構建高效語文課堂,就要重視自身教學理念的革新,重視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主導地位,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重視對學生語言組織能力以及語言表述能力的培養工作。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大象的耳朵》這篇課文時,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讓學生到講臺上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喜愛的動物,通過這一環節導入課堂內容。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起到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可以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課堂,也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此后教師可以用生動、詼諧的語言講解課文內容,提升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課程結束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項作業,讓學生模仿文章寫一篇小短文,用文字描述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二)合理的設計教學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問題,并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課程內容的興趣,有效的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課文內容,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那一定會很好》這篇課文時,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如:“為什么一定會很好?”“誰覺得那一定會很好?”等,從而激起學生閱讀課文、分析課文的欲望,并且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也可以在學生閱讀課文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對文章內容提出質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
(三)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參與到探究活動當中,增強學生對教師所教授的語文知識內容的理解。此外,教師也可以為各個小組設置一些問題,讓組內成員分工合作,共同探討和研究這些問題。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火燒云》這篇課文時,可以按照合適的方法將班級內的所有學生進行分組,讓各組學生分別分析和探討火燒云的變化特征,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小任務,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收集火燒云的相關圖片與資料,并在語文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究火燒云的形成原因和特點,充分拓寬學生的知識范圍,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達到優化課堂效果的目的,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有著積極的影響。
(四)深入挖掘課本教材,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目前我國小學生所使用的語文課本中存在著一定的藝術性,涵蓋了社會美、自然美、人性美等內容。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要著重強調教材內容中具有美感的部分,合理的利用語文教材中的文字美感,有效的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以及想象力,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文字的藝術性,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達到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目的。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秋天的雨》這篇語文課文時,可以為學生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從文章中找出能體現秋天特點的句子和詞匯,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感受到文字中所散發出的美感,使其體會到文字的魅力。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秋天的景色以及具有秋天特色的事物,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感受,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效率。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不斷反思與改正自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與文字表述能力,著重提升學生的文字審美能力,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利用小組學習模式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從而達到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潘生銀.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9):181.
[2]吳丹妮.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才智,2020(18):18.
劉燕?浦北縣福旺鎮坡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