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綺雯
摘要:為了明確自身的教育使命和責任,漢語國際教育研究者進行了大量的教學實戰,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是漢語國際教育在新時期開展的重要方向。為推進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工作,就需要就漢語國際傳播領域內的若干問題實現探索,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與中國夢緊密聯系在一起,從多個方面就漢語教學中所伴隨的文化教學內容進行詳盡的解答。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中華文化;國際傳播
引言:
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其文化輸出具有悠久的歷史,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中國均擁有光輝燦爛而又神奇深邃的古老文化,通過漢語國際教育進行文化的輸出,無論是知識文化還是交際文化,漢語教學所展現出的都是新時期多元化的特色。漢語國際教育具有獨特的核心任務,強調漢語教學的教學任務和途徑將有助于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
一、漢語國際教育國際交流與傳播的意義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培養漢語與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人才,它是具有無限發展潛力的朝陽專業,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各地區蓬勃發展,還有國際傳播成為我國日益壯大的顯現,漢語國際教育,通俗的來說就是對外漢語教學其學科特征涉及到的多學科理念,有關于漢語言文學、應用語言學、教育學和心理學,同時還結合適當的歷史知識藝術知識,是一個多元化的交叉性學科。開展圍繞漢語國際教育所展開的國際間交流,正是讓外國學生在最短時間之內學好漢語,解決國際漢語教師在漢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有助于中華文化的有效傳播,不僅可以向其他國家的人介紹中華文化,而且還可以使中華文化的一些基礎性精髓,成為學習者學習的重要內容。漢語教學是伴隨文化教學的一種教學理念,但是其二者又是并不完全相同的漢語教學,類似于其他的外國語教學,它既具有文化傳播的功能,同時又不能被文化教學喧賓奪主,漢語教學的主要內容是為了加強基礎知識層面的學習,與此同時,發揮漢語教學的文化傳播功能。
二、漢語國際教育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有效策略
(一)緊扣中華文化的新呈現內容和呈現心態
隨著時代的發展,民族文化會不斷的發酵,在進行漢語國際教育和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住文化的時間跨度,從古代文化和當代文化的分界點來進行新時期的文化傳遞。漢語教學所伴隨的文化教學內容,應該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新時代文化內容,雖然在漢語國際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材是既定的文化教材和漢語文字教材呈現出多樣化的文化教學視角,但是文化點的選取和文化內容的拓展則可以依據新時代的發展,不斷地推陳出新,并且引發教學者的注意和思考。燦爛的古代文明是中華民族的財富,傳遞古代民俗和中華文化的精髓,需要不斷的擺正心態,文化交流應該本著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心態,而不是盲目的自信或自大,文化傳播中必須要緊扣中華文化的新時代特征,緊扣當代文化的新發展方向才能夠與世界各國展開平等,而更加具有平和心態的文化交流。
(二)注重民族和國家文化傳播時的對外形象
最早的漢語國際教育與中華文化傳播是秉承文化發展的實用性原則,民族和國家文化的拓展,在宣傳的進程中是否能夠有效的進行,主要是考慮到海外各國是否有相應的需要。實用性原則永遠是文化傳播過程中最具有現代性的原則,而有效的文化傳播關鍵因素則需要通過語言和文字奠定傳播的基礎。中國人的國際形象和民族形象是中華文化的窗口,也是展現時尚中國的鏡子,因此在進行國外看與國際教育的同時,教育工作者和國內人士應該更加注重自身形象和文明環境的營造,對一些最基本的人際交往、道德風尚、衛生習慣、生活習慣等應理性對待、合理處置。塑造更加良性的民族形象,塑造國人形象是中華文化傳播是潛移默化的輔助者,也是最重要的助推力量,現代化和國際化的信息發展態勢造就了中華文明的對外拓展,而在新知識階層內,只有時刻注重民族和國家文化傳播時的對外形象,才能夠使得我國的漢語國際教育更加深入人心,使中華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文化傳遞的同時緊抓新時期語言教學的重點學習問題
漢語教學和其他的外語教學一樣,作為語言學習科目,有其自身的教學規律,在漢語國際教育不斷進化的過程中,漢語教學文化傳播的功能具有不斷擴大化和不斷更新的特點,漢語國際教育和其他的語言教育一樣,既要注重文化和不同國家背景的因素,同時更要立足于語言的交際功能。不能把語言課程作為文化課程,而是應該緊緊抓住語言教學的核心理念,掌握字詞和語言技巧,語言教學的基礎理念時刻不能丟。恰當的評價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傳播功能,并且在中華文化滲透的過程中比較外國語言文字的特點與中國漢語語言文字特點之間的區別。作為漢語國際教育的文化傳播者,要時刻牢記漢語教學,最直接的目的是希望能夠讓外國漢語學習者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掌握漢語語言知識,中國語言技巧的傳播需要廣大漢語國際教育工作者向外國人更好的介紹語言學習的技巧,傳遞漢語學習理念不能偏離合理的方向,傳遞新時期的中國精神。
結論:
漢語國際教育工作者在新時期需要能夠幫助國外漢語學習者更好的掌握漢語文字,提供相應服務、做好基礎教學、把握本民族立場,從整體上實現綜合漢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切實做好漢語言文字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武志怡.漢語國際教育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探究[J].傳播力研究,2019,3(31):35.
[2]詹海玉.跨文化傳播中漢語國際教育的教學模式研究[J].學理論,2019(10):141-144.
[3]戴定華.漢語國際教育視域下安徽淮河文化的對外傳播策略[J].新聞世界,2019(08):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