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波
摘要:在關于建設美麗中國的一系列理論,深刻闡釋了什么是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是生態文明的核心理念,具體闡述如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以及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針措施。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最新的行動指南。為指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發展提供了具體方案。其中關于建設美麗中國系列理論繼承了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論中人與自然物質統一性。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生態政治觀。在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具體措施中弘揚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中的系統思維。
第一章 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論人與自然的繼承和發展
在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由于工業革命轟轟烈烈的開展,世界出現的生態環境,人口資源等全球危機問題。不僅僅是表面上所呈現的生態系統失衡的嚴重破壞,從背后隱隱顯現出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衡。馬克思在唯物論中已經清晰地表述到,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人的特殊存在方式就是以物質生產活動為基本內容的實踐活動,而人類的整個物質資料生產活動和生產方式都是圍繞自然界依賴于自然界而開展的。人類并不主導自然界,而是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是先于人類社會存在的,但自然與人的互動關系是相互影響的。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而生產的過程離不開自然界,沒有自然界提供的各種物質資料,人類就不可能生存,不可能開展一系列的生產活動。馬克思認為應當合理地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自然界為我們無私地提供了各種生產資料的同時,也從各方面限制著我們的生產生活。比如地形,氣候,地理等等,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并合理對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必將遭到大自然的反噬。人類只有意識到自身與自然是協同發展的,遵循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重視保護自然環境,自然才能夠向著人類所期盼的一面發展。否則大自然會加倍懲罰人類。
在建設美麗中國的系列理論中提到,文明生態文明的核心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從最本質最核心的角度闡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深刻理解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的核心思想。其中提到人生活在天地之間,自然界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發展之源。縱觀人類歷史長河,人與自然的關系從依附自然到利用自然再在意識到人與自然需要和諧共生的發展歷程。在一系列血和淚的教訓之下,全世界都形成了這樣的普遍共識: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對人自然界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個客觀規律誰也無法抗拒。因此我們要將美麗這個詞加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內涵之中。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習近平也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了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從國情出發,我國的資源是日益短缺,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生態環境的現狀不容樂觀。經濟發展蒸蒸日上,但一部分的經濟發展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所以我們必須樹立起正確的生態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最首要要求。我們不能貪圖短期的經濟快速發展,而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走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新時期。
第二章 對馬克思主義生態政治觀的繼承和發展
馬克思提出的生態思想認為生態不僅是研究生態問題。而是將政治和生態結合起來。站在唯物史觀的高度,用聯系的方法將生態意識和政治意識聯合起來一同探討生態危機的實質和根源。同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基礎上也進一步發現和提出了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之間的辯證關系。人與自然之間應該構建科學的框架,尊重合理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同時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共產主義社會的設想中包含著不僅僅是經濟上和社會上的相對公平。同時也包括了對自然的尊重和保護,我們不僅要建立生產力高度發達,人民幸福共產主義社會,更要建立一種合理生態秩序的全新社會。
美麗中國建設系列理論是將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多方面的協同發展。用詳盡嚴密的思想對生態進行了總體的概述。他認為政治問題不是夸大懸空的問題,而是與人民等現實問題息息相關,互為連理。也是與生態問題緊密相關的存在。將政治問題和生態問題緊密相連。同樣都看作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政治有其優勢性,表現為政策落實、治理能力、領導作用等等。應該與政治和生態緊密相連。化解生態所引起的一系列危機和矛盾。才是落實黨的使命宗旨的根本表現。我們指的美麗中國一般指的就是生態環境上的美麗。我們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保持生態系統平衡發展,按照合理的程序去進行。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這是從無數的歷史生態災難中總結出來的血淚教訓。我們既要創造更多更好的物質財富,讓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但同時也需要優美的環境,合理的生態系統人民創造優美的生態環境生存空間。經濟的發展決不能以環境的損害為代價來進行。正如習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說到:“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第三章 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中的系統思維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認為,系統是由很多要素構成的,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的特性是總體趨勢能夠走向優化。系統也構成了事物和事物之間內在的聯系。在事物相互聯系的過程中,系統是一種普遍的狀態。在研究事物的運動狀態中,我們應該用系統的方法去看問題,也就是說要全面的用整體思維去看問題。
大自然本身是一個系統,而人類社會是其中的重要要素。在探討大自然與人類社會的辯證關系中,應考慮它們之間的整體和部分以及系統和要素之間的關系。調整好它們之間的辯證關系是建設美麗中國系列理論的基本價值。大自然在整個系統中具有主導作用,人類要認識到這一點依附于依賴于大自然。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對大自然的變化和發展起很大的作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要求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調整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在不破壞自然的環境下大力發展綠色生產力,合理有序建設人類社會,這是建設美麗中國理論的根本價值。
從整體論的角度,強調了人類自然與社會之間的和諧關系。美麗中國建設強調要尊重自然發展規律,保護自然伴隨著國家的重視,將美麗中國提到了戰略高度,從建設進程和情況可以看出美麗中國建設充分體現出了辯證的生態哲學思想。只有從意識上真正理解了人與自然是和諧共生的,才能正確地指導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努力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