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勞動力市場發生了很大改變。勞動力的流動呈現出多元化趨勢,人數和流量也在不斷增加。中國作為勞務輸出國,有著人口基數大的優勢和水平較低的問題。隨著中國的經濟地位不斷提高和世界經濟結構的轉變,如何在國際勞動力市場享有一席之地,增加競爭力,是我們將要迎接的挑戰。
關鍵詞:全球化 ?出國勞務 ?剩余勞動力轉移
一、中國出國勞務的時代背景
1.經濟全球化的勞動力流動趨勢
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1942年到1800年,主要是國家層面的探索與殖民;1820年至2000年,主要是公司層面的擴張需求,開始了以勞動力和市場為主導的階段;2000年至今,為全球化的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全球化的主要元素是人,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其中,我們目前討論的全球化即是指的這個階段。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目前全國范圍內活動的外籍勞工有8090萬,外籍勞工在這個數量的基礎上,還保持著飛速增長的流動量。20世紀初剛剛步入全球化第二個階段的時候,全球每年流動勞工大約2000萬人,而如今,這個數量增長了50%以上,已經達到了約3500萬人。
在流動區域上來看,由于全球各國各區域經濟發展不均,歐美大多數國家為勞工輸入國,亞洲大多數國家為勞工輸出國。這是因為發達國家人口增長率低,勞動力成本較高,有較大的勞動力缺口,而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率高,往往會出現勞動力過剩。這些因素決定了勞動力流動的整體趨勢,也自下而上地逐步完善各國的出國勞務政策,使得各國對勞動力的限制逐步放松,為出國勞務創造了先決條件。此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家間依存度的增加和交通運輸的改善,也加速了國際間勞動力的流動。
近幾年隨著產業升級與轉型,出國務工人員的流動不僅僅是發達國家的勞動力的輸入和發展中國家的輸出,發達國家的技術管理人員也不斷地向發展中國家涌入,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新的管理模式和產業類型。發展中國家之間也出現了不同質的勞動力對流現象,原因是各個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結構不同,各有優勢和劣勢,相互交流比較密切。在這種背景下,國際勞動力流動將不再局限于簡單的勞務輸入和勞務輸出,而將呈現出多元化共同發展的趨勢。在這種趨勢下,各個國家對外國務工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技術型勞務和管理人才的缺口逐漸增大。一些國家設置了保護本地勞動力政策,針對非技術型人才進行限制入境。據世界銀行統計,美國引進的外籍勞務中,60%以上是技術工人和專業技術人員, 德國這一比例達到70%。另據經合組織(OECD)報告,OECD國家引入的外籍勞動力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外籍工人比例都超過了60%,而受過初級教育的外籍工人比例僅為10%左右。
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帶來了人民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結構逐漸轉型,第三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其中服務業、社區公共服務業等出現了較大的勞動力缺口。例如,英國的家政服務類人員和廚師等需求逐年增加;日本的餐飲業、保潔公司、賓館情節等缺員嚴重。因此,從目前來看,出國勞務在服務業中的就業機會將會增加。
2中國現代化進程推進出現大量剩余勞動力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得到迅速發展,教育體制的改革也在不斷深化。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國培養的技術人員和人才數量大量增長。在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中,比如農業、林業、紡織業、服裝、皮革、家具等制造業等,由于機械化生產的廣泛推廣,逐漸呈現出了可替代性、廣泛性的特點,出現了大量的人力資源過剩,這種人力資源過剩導致了在國內就業困難,失業率增加,因此催生了出國勞務合作產業。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經濟的增長,出國勞務行業逐漸成為我國對外經濟合作和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在一些國際勞務市場需求旺盛的領域,比如水產、畜牧、園林、建筑業和制造業等,為我國越來越多的低學歷和農村技術人員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這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和諧社會主義起著重要作用。
二、中國出國勞務現狀
1.我國出國勞務的增長趨勢和市場分布
我國對外勞務輸出在20世紀中逐漸形成規模,在向亞洲和非洲的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援助的基礎上,派遣了大量的醫務人員和技術工人。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我國出國勞務人員流動愈加頻繁,人數也數以倍增。商務部統計至2007年止,我國累計出國勞務人員有408.7萬人,從2001年起增長了約11%,完成營業額475億美元,簽訂合同501.4億元。2007年至2010年,我國出國勞務人員增加了134.3人次,完成營業額增加了261億美元,新簽合同258.6億美元。從增長的速度和比例上來分析,雖然我國出國勞務的總體增長水平很高,超過了同年的經濟總量增長率,但是考慮到我國的人口基數和經濟水平,在數量上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就目前為止,已經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出國勞務合作,其中勞務輸出最多的國家為日本,其次為新加坡、韓國、阿爾及利亞、俄羅斯等。中國還與塞班、俄羅斯、巴林、馬蘭西亞、毛里求斯、英國、約旦簽署了雙邊勞務合作協定,使得市場得到擴展。 中國與各個國家的出國勞務合作,是建立在鞏固自身經濟市場的基礎之上的。與周圍發展中國家的出國勞務合作,能夠促進兩國雙方經濟的發展和文化上的交流。
2.中國出國勞務的行業類型與特點分析
日本對于我國眾多出國勞務的國家中,有相對公平、文化飲食相近等特點。筆者將以我國出國勞務輸出的重點國家日本為例分析中國出國勞務的特點與行業類型。
首先,日本沒有戶籍制度,對于任何國家的外國人和沒有歧視和“仰視”,可以在日本街頭的拉面館見到很多外國人在打工,其中不乏來自全世界各個種族的人。其次,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可以享受跟日本人相同的國民待遇,包括養老金制度,醫療保險制度等。如果有機會長期在日本工作,退休后也可以享受和日本人同等的年金(退休金)制度。因此日本深受我國外出勞務人員的青睞,我國對日勞務輸出的人員數逐年增長,日本對此也修訂了專門的法律——研修法。在日益完善的法律下,日本和我們勞務人員雙方的利益都得到了保障,很多出國勞務人員也正因為去過了日本打工,而喜歡上去國外打工,這也是很多出國勞務人員都有在日本打工的經歷的原因。
以下是大多數赴日勞務人員的行業與待遇:
(1)建筑類崗位:工程機械操作工、鋼筋工、瓦工、水電安裝工、架子工、混凝土工、水電安裝工、涂料工、施工員等,月薪13萬日元-15萬日元。
(2)農牧類崗位:工種蔬菜種植、花卉種植、水果采摘包裝、家畜養殖等,月薪11萬日元-13萬日元。
(3)制造類崗位:工種縫紉工、電子裝配工、鉗工、車工、銑工、電鍍工、包裝工、數控設備操作工、油漆工、印刷工等,月薪12萬日元-15萬日元。
由此可見,中國赴日勞務合作的行業領域主要分布在制造業、建筑業、農林牧漁業、交通運輸業和飲食服務業。并且我國的出國務工輸出大多數以一般務工人員為主,技術類人員和管理人員較少,總量和規模較一些勞務輸出大國相比略顯落后,和我國的人口總數以及經濟地位極不相稱。
三、中國出國勞務存在的問題
1.出國勞務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中國的出國勞務業務缺乏統一管制,各類中介魚目混雜,其中不乏有很多黑中介,利用出國勞務詐騙的案件屢見不鮮。不法中介機構往往沒有辦理出國勞務的資質,通常以鋪天蓋地的廣告、外表光鮮的寫字樓為掩飾,來騙取人們的信任。這也是因為正規的勞務輸出渠道較為繁雜,很多出國務工人員文化水平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并不高,因此并不能較好的區分。
2.勞動力素質和競爭力
目前我國對外勞務人員的整體水平仍處于較低的程度,人員大多來自于鄉鎮,學歷和文化程度相比其他國家的務工人員缺乏競爭力,因此只能從事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工作。其中語言問題是限制我國外出務工的最大問題,對外輸入國家的工作大多數都對語言有一定要求,我國出國務工人員的語言很多都達不到要求,因此不能成為主要勞務輸出國。
3.我國出國務工人員的不公平待遇
我國勞務人員近年來在海外遭受不公平待遇和歧視的事件層出不窮。比如很多東道主國家不承認我國的職業資格認證和教育學歷,導致了我國對外從業人員往往高職低就,工資待遇也受到了普遍歧視,比其他國家的外出從業人員低很多。很多赴日就業的人員要以研修生的名義工作,這種名義下的工資報酬只有當地平均工資的30%。
四、推進中國出國勞務發展的對策建議
1.完善出國勞務的管制和渠道
我們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向有意向出國務工的人員講解相關法律知識和辦理渠道及流程。具體實施中,應首先利用媒體進行廣泛傳播,揭露一些不法中介的詐騙手段,講明辦理出國務工所注意的事項。之后會同工商管理部門加大對中介機構的行政管理檢查力度,對一些無資質、無合法經營權和為落實備用金制度、沒有相應的就業許可手續的業戶堅決予以取締。最后在中介機構辦理出國勞務事宜到出入境等部門辦理有關填表手續時增設核實“上家公司委托”程序,以減少發案幾率。
2.提升出國務工人員的素質和技能
國際勞務市場的需求愈漸多元化、高層次化,要適應這一轉變,需要提升我國出國務工人員的基本素質和基礎技能。我國的職業教育已經開展多年,具有一定規模的質和量,稍加培養完全可以適應目前的國際勞務市場。這就需要各個職業教育學校和高校對有意向出國勞務的畢業生進行正確引導,為這些畢業生簽到正規的國際合同,這不僅能迅速使我國出國勞務人員的結構得到優化,也能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此外,還需要對現有的出國勞務人員進行培訓,這種培訓可以針對一些國際缺口較大的領域開展,比如廚師、醫護人員、海員等。除了專業技能外,還要對外出勞務人員進行法律法規、職業素養、國際禮儀、外語等培訓,提高外出勞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自我防范意識,使其更具競爭力。
3.為出國務工人員提供法律支持和幫助
由于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背景、經濟背景、政策的不同,經常會出現很多出國務工的糾紛和壁壘。這就需要政府加強與各個輸入國之間的溝通和協調,出臺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我國出國務工人員的義務,保障我國出國務工人員的權益,使這些人員能夠遵紀守法、有法可依。
五、出國勞務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意義
1.增加正規出國勞務渠道,減少非法移民
全球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數量不均衡,有很多發達國家人口的生長率較低,而一些東南亞、非洲等發展中國家人口生長率較高。在這種環境下,非法移民逐漸成為一個值得重視的社會問題,并且愈演愈烈。據《華盛頓觀察家報》稱,有報告顯示,2019年期間,美國邊境巡邏隊共拘捕了大約85000名非法越境者。而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期間,美國與墨西哥南部邊境發現了至少300具移民的尸體。他們死亡的原因也大多是為了躲避邊境巡邏隊,從而踏上更加危險的路,命喪途中。非法移民不僅會造成這種慘劇的發生,更對地方經濟和國際安全起到了消極的作用。因此,大力推廣出國勞務合作,提供正規的、有保障的出國勞務合作渠道可以有效的減少非法移民的案件發生。
2.緩解我國的就業壓力
我國大學生就業率在逐年下滑,而失業率也隨著產業改革逐漸上升。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我國經濟起步較晚,科學教育開展的時間較短,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間存在著學歷、知識技能上的斷層。隨著產業結構升級,環保問題的重視,上一代人在生產力上已經沒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由于我國國有企業的機制,這些人不會面臨淘汰,這對注入新一代的新鮮血液產生了一定阻礙。推廣出國勞務可以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也能夠使這些人得到再學習的機會。
參考文獻
[1] 崔健.日本引進外國直接投資與提高經濟活力分析[J].現代日本經濟, 2008,( 3): 29.
[2]王啟云.“加快對外經貿發展緩解我國就業壓力”,《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期,第22頁.
[3]中國貿易外經統計年鑒編委會.中國貿易外經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7.
[4]吳國存, Guocun W . 我國勞務輸出的現狀及對策[J]. 科技導報, 1990, 8(9004):16-19.
[5]范東虹, 吳迪. 我國對外勞務輸出現狀及對策研究[J]. 商情, 2014(17期):50-50.
[6]楊晨. 對外勞務輸出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影響及今后的發展展望[D]. 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