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茵
(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南寧,530007)
建筑電氣工程技術是一門集合建筑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及控制技術為一體的學科,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現代化辦公、智能化住宅小區、自動化大樓設備管理等。專業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建筑電氣工程設計和施工檢驗方法。在學生在畢業后,可以從事施工安裝、監理、調試、運行、維護等技術或管理類工作。但是當下建筑電氣工程技術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教學內容和崗位需求不匹配。因此,創新改革建筑電氣工程技術教學十分必要。
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的課程包括電工電子、建設電氣施工技術、建筑CAD、建筑供配電技術、樓宇安防技術等,實踐環節包括電工技術實訓、中級電工技術實訓、建筑供電實訓、建筑電氣控制技術實訓等,其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為培養能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需要的,有較強崗位能力的,能適應現代化建筑小區電氣系統安裝、維修、管理的高等技術專業人才。
建筑電氣指的是建筑物內,包括當代先進科學理論和涵蓋電力、信息和樓宇智能化等技術在內的電氣技術,旨在創造人性化的生活環境電氣系統。[1]建筑電氣是建筑業和制造業的融合。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推進,城市居民對生活質量,如安全性、便捷性及舒適性等方面的要求愈發提高。居民的需求推動建筑的智能化、節能化發展,也使社會對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的人才需求量顯著提升。
就“職友集”網站統計來看,2019年,在所有1107個土建類專業中,建筑電氣專業需求量排名第21。其中,需求量最多的是北京,大約占17%,而需求最多的行業為建筑工程領域,占42%,職位需求量相比2018年呈上升趨勢。由此可見,通過改革教學方式培養復合型高水平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人才,是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
職業院校培養的是企業所需人才。當下,建筑電氣產業結構升級加快,各種新技術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建筑電氣行業企業對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的要求也變得更高。企業要求學生不僅要具有牢固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還需要具有熟練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較高職業道德素質,且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缺一不可。理論知識是實踐教學的基礎,實踐教學是對理論知識的深化,兩者相輔相成。因此,高職院校應結合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立足理論知識和實操能力,明確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建筑電氣工程技術教學需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精神,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樹立社會主義法制觀念和公民意識,確保學生未來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同時,教學內容還應確保學生樹立團結協作的精神和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觀。
1.知識規格
首先,教師需引導學生了解創新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創新的手段與工具;掌握本專業所需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信息科學基本知識。其次,教師需引導學生了解當代科學技術發展和技術應用前景,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及突發狀況處理應變力。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建筑工程相關的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及本專業的發展動態等。
2.專業能力
第一,教師應培養學生高水平的施工圖識讀能力及繪制能力,并擁有“強電”系統與“弱電”系統設備性能、型號的選擇及設備性能檢測與設計施工能力。第二,教師需鍛煉學生關于單位工程施工技術方案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圖預算、決算、投標報價、合同管理、施工索賠等方面的能力。第三,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組織安裝工程項目施工全過程技術管理能力。第四,教師的講解應明確,使學生擁有切實解決施工實際問題和分析工程質量事故并預防的能力。第五,教師應培養學生建筑安裝工程項目管理、監理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從事技術開發工作。
3.其他能力
教師要幫助學生打好良好文化和心理素質基礎,使其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能和他人進行友好的社交溝通。教師還需教學生熟練使用計算機,使其具有繼續學習能力和適應職業崗位變化能力。此外,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及創業能力的培養也必不可少。
雖然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本身有著強大的實踐性質,但理論知識的掌握也十分必要。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實踐是理論的深化,兩者息息相關。但是在現實建筑電氣工程技術教學中存在兩種教學情況:一種是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忽視實踐教學,導致學生雖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卻缺乏實踐經驗;另一種是過于重視實踐成果,忽視理論知識教學,學生在未深入掌握建筑電氣工程技術相關理論知識的情況下就懵懂地開展實踐,這只會增加學生的實踐壓力,并限制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這兩種情況都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兼顧理論知識講解和實踐活動開展,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授課,從而提升建筑電氣工程技術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另外,為提升教學質量,教師還需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風氣與氛圍,并根據教學實際狀況制訂切實有效的措施,積極主動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方法。[2]
在建筑電氣工程技術教學中,實踐教學是不可忽視的一環,其影響著學生畢業后的能力是否能滿足企業所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才要求的提升,要想學生學會并掌握該專業相關知識和技術,就必須完善實驗室建設,加大實訓環節的投入,引進技術及先進的設備,并和企業充分合作配置具有建筑電氣工程行業特點的實驗裝置,為學生創造好的實踐環境,提高實踐效果。不過,當前一些學校因為缺乏資金等問題,無法及時更新實驗室設備,也無法給學生講解一些新技術及新設備操作方法,容易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脫節,難以取得進步和發展。
當前,雖然許多學校都專門為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安排了實驗室,但因為各種原因,教師在實踐管理方面較為懈怠,缺乏有針對性的指導。究其根源,是因為學校缺乏專業的實訓教師。大部分實訓教師雖然理論知識豐富,但卻缺乏實際崗位工作經驗,無法和現實企業崗位需求相契合。而學校對外聘請的企業兼職實訓人員雖然崗位經驗豐富,但缺乏理論知識基礎。在此情況下開展的實訓,往往無法讓學生學有所獲,還會影響實踐效果,阻礙學生的能力發展。
制訂實踐教學目標,不光要有行業、企業用人單位、教育部門的參與,也要有學校管理人員以及任課教師的配合。前者主要設置與專業有關的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職業素質結構和職業技能要求,后者主要是明確目標和實施目標。學校實踐教學目標是立足于現實崗位職業技能來制訂的,要以產業需求為參考,以學生就業為目的,強化培養學生職業素養與能力。
在開展“工程能力進階”課程實踐教學時,主要對象為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因此,教師要對相關行業、企業開展調研,然后分析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的職業領域、崗位生產活動,提煉崗位職業活動能力要求,歸納分析能力構成,并兼顧職業能力進階、技術能力及職業素質的培養,構建該專業的核心技能體系。[3]
通過對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技能體系要求進行分析,當前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技能按培養進程可劃分為基礎能力、工程能力、調試驗證能力及職業頂崗能力。其中,基礎能力為電工工具、儀表基本操作能力、計算機基本操作及應用能力、建筑識圖制圖能力、建筑電氣工程識讀和繪制能力;調試能力主要有建筑設備電氣控制系統調試、建筑弱電系統調試及電氣消防系統調試能力;工程能力涵蓋智能建筑供配電和照明工程設計能力、電氣消防工程設計和施工能力、建筑弱電工程設計與施工能力等;職業頂崗能力主要有綜合職業能力及創業能力。
實踐教學是建筑電氣工程技術這一專業高水平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實踐體系的建設需要立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管理評價和保障體系。其中,教學目標為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出發點和落腳點;教學內容為實踐教學目標和實踐訓練任務,融實驗、實訓、實習、畢業設計等環節一體化,旨在循序漸進地推進實踐教學,達成教學目標;管理評價涉及校內外實訓基地、教師隊伍、管理制度和評價體系等內容,是強化教學質量的必要保障;保障體系主要包括校內外實訓基地、實踐教學隊伍,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先決條件。
學校可依照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的專業課程體系、實踐教學條件及人才培養目標,構建“一主線、二結合、三平臺”的實踐教學體系?!耙恢骶€”指的是將學生能力培養作為主線,兼顧知識和技能,著手推進學生可持續能力發展?!岸Y合”是指校內實訓和校外企業崗位實習相結合、仿真模擬和實踐操作相結合。在實施過程中,學生可先依靠短期的企業見習來鞏固、深化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增進對職業崗位的理解和認識。然后,學生再借助校內的虛擬仿真操作活動環節掌握建筑電氣工程施工流程及管線敷設、設備安裝、系統調試、故障排除等方法技術。接著,學生依托實訓室進行實操訓練,利用仿真虛擬和實踐操作交替開展練習,增強技能訓練效果。“三平臺”為專業基礎訓練、單項技能訓練及綜合技能訓練平臺,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提升實踐能力。
教學應立足當下教育發展和企業崗位需要,圍繞基礎教學、技能強化、崗位管理及綜合技能培養四個方面組織教學。在此期間,教師應根據課程的不同特點,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手段,融合傳統教學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升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
第一,案例教學模式。對建筑電氣工程技術相關教材中較為抽象、理論化的內容,教師應認真研究分析,選擇合適的章節,列舉現實的工程案例,然后引導學生思考,使其自主得出答案。案例教學法的實效性強,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較常用的教學模式之一。[4]
第二,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應針對一些課程編寫電子課件和教案根據校內教學打造一體化教室,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發揮其形式多樣、信息量豐富、直觀形象的優勢。這樣的教學不但可以節約板書的時間,還能以更直觀、生動、有趣的方式展現課程內容,提升教學效率。學生的興趣高,教學效果好。另外,教師在每個學期都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并以此為依據完善和優化電子教案和多媒體課件,對其進行不斷更新和升級,保證其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三,引導式教學方法。引導式教學法是教師通過設疑,引導善于質疑且好學的學生提出疑問,再指導學生思考分析,最后得出答案。這一方法適用于理論知識教學和實訓教學。
第四,網絡空間教學手段。該教學手段主要依托互聯網,學生可以在網上自學。學校在校園網上成立課程學習項目,組織教師將教學大綱、教案、習題等上傳到網上,由學生自由下載,讓學生自主安排時間學習和自測。
針對專業實訓教師缺乏的問題,為切實提高教師能力,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高職院校要著重培養“雙師型”教師?!半p師型”教師指的是要求專業教師要有“雙師”的素質,具有高技能人才培養知識結構,專業理論教學和實習實訓指導能力,豐富的職業技能經驗等,并對企業崗位工作內容熟悉,了解企業運作流程,知曉企業組織管理方法。[5]構建“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應結合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特點。
第一,校企合作。針對以往理論和現實脫節、教學實習實訓設備和條件不完善等問題,學??梢院徒ㄖ姎夤こ碳夹g相關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協議約定在各時期、各階段中,依照不同教學要求,學校派遣教師前去企業頂崗實習,參與企業工作過程。在企業工作中,教師不僅能了解崗位環節操作,豐富工作經驗,提高職業素質,還能把握教學規律,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使學生學有所獲。
第二,聘請工程技術人員。為建設“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學校應積極從社會各界和企、事業單位引進聘用有教師資格條件的工程技術人員來擔任兼職教師。這些教師往往有著很強的實踐經驗能力,可更好地指導學生操練崗位技能。另外,這些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去施工場地參觀施工過程,組織學生親自動手,并在此基礎上積累經驗、總結技巧,提高教學效果。
從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實訓效果來看,實訓項目的開發主要分為三種途徑:一是學校依靠自己配置的設備來開發、實施實訓項目;二是以校企合作的方式,由企業采購設備并提供實訓指導人員,學校提供教師和場地開發、完成實訓項目;三是根據企業、行業需要,讓學生進入企業、行業,企業技術人員指導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完成實訓項目的開發、實施。具體來說,第一種途徑往往會受限于學校資金,實訓效果不到位。如果要切實提高實訓質量,學校就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來購置設備。而以校企合作的形式開發實訓項目則可以有效規避這一問題:學校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只需要提供教師和場地,由企業購置符合企業崗位所需的先進設備,以此達到培養高水平技能人才的要求。第三種途徑雖然理論上可以到達較好的效果,但想要找到合適的合作企業、行業難度較高。對此,學校應從招生環節入手,對學生采取訂單式培養,和企業簽訂協議,在解決學生實訓問題的同時,提升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率。當然,實訓項目的開發并非固定不變的,還需要時刻參考市場需求進行調整。因此,學校教師要經常深入企業開展市場調研,并和企業、行業專家交流,讓教學時刻緊跟市場需求的腳步。
總之,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是一門發展前景光明的專業。對以往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教學存在缺乏高效教學模式方法、實踐教學技術設備不完善、缺乏專業的實訓教師等問題,高職院校需要切實解決,并積極設置“工程能力進階”實踐教學目標,構建知識與技能并重的高效實踐教學體系,創新專業教學模式,組建“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開發實訓項目,以此培養出滿足社會企業崗位需要的高水平技能型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