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福才,黃建生
(崇左市左江治旱工程管理中心,廣西 崇左 532200)
水利工程從前期的調研、規劃,到中期的設計、施工,至最后的投產運營和維護,都會對周邊環境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尤其是工程建設階段,會對環境造成直接的影響[1]。大型水利工程具有工程項目周期長、資源消耗量大、土地占用廣、失事后果嚴重的特點,導致工程對區域生態與環境產生深遠的影響[2]。為保護生態環境和防止水土流失,水利工程建設全過程的環境管理尤為重要。
馱英水庫及灌區工程(以下簡稱馱英工程),設計征地總面積1 624.67 hm2,其中永久征收面積1 044.53 hm2,臨時征地面積580.14 hm2,征地面積之大,對于區域環境影響不言而喻。本文針對該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環境問題提出管理意見。
(1)廢水處理。在施工營地設置三級化糞池處理生活污水;在庫區及總干渠設置混凝土廢水處理系統,該系統含調節池、折流反應池、沉淀池、回用水池及干化池組成;對含油廢水,將油水分離后的高濃度含油廢水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外運處置。
(2)固廢處理。在施工營地設置防雨防滲的垃圾收集池,并就近運送至當地生活垃圾填埋場處置;設置棄土場堆存施工期間所產生的棄土。
(3)噪聲處理。在百琶、浦城的運輸道路和施工工區靠近居民點分別設置3.5、4 m高的隔聲屏障,首尾超出敏感點10 m,合計共900 m;灌渠施工區新崠橋、金坦等敏感點修建移動聲屏障。
(4)珍惜保護植物遷移。灌區17 株樟樹遷移至就近的管理所并樹立“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的警示標識;庫區48 株金毛狗遷移至設計洪水位以上;工程評價范圍內的其它保護植物,進行隔離與掛牌就地保護等措施。
(1)內業資料問題。環境管理不同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有法律法規的相關要求建立與其相匹配的安全管理體系,而對于水利工程項目而言,目前尚未有相關法律法規、行業規定環境管理的相關要求,基本以國家發布的環境保護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為大綱,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執行難度很大,對于內業資料的指導也相對較少,造成了各單位的內業資料花樣百出,難確定其所提供資料的對錯。
(2)現場管理問題。馱英工程建設存在“點多、線長、面廣”以及參建單位眾多的特點。馱英工程大部分施工點都位于山丘當中,受天氣影響比較大,施工條件比較惡劣,交通不順暢,施工點多且比較分散,施工廢水和生活污水比較難集中處理,雖然項目初期建設了一批三級沉淀池、隔油池等,但仍存在部分污廢水直排的現象。而污廢水的成分比較復雜,且含有各種金屬及有害物質,這些污廢水未經處理的情況下直接排放到環境中極容易污染水體,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還會對土壤養分構成造成影響,破壞土壤的酸堿平衡,從而間接影響植物的生長[3];此外,還存在裸土覆蓋不及時、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機油、含油廢棄物、生活垃圾等隨意堆存等現象。
(3)施工隊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環境保護意識淡薄,管理難度大。
3.2.1 健全管理體系
認真學習《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16),研究并落實環境管理體系,建立起完善的環境管理組織機構,明確各參建單位的環境保護職責,完善相應管理體系文件。內容涵蓋:環境管理組織機構應包括項目法人的環境保護領導小組及其職責、權限,明確領導者在環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確保建立環境保護的基本方針和目標,并確保其戰略方向與國家環境保護的最新要求相一致,促進環境管理的持續改進;可依據安全管理相關經驗,并按照相關環境法律法規,建立起一套符合本項目的環境管理體系,制定統一的環境內業資料要求;內業資料可包含但不局限于以下內容:組織機構及其職責;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環境檢查及其整改;項目需遵循的法律法規清單等。
3.2.2 加強教育培訓
項目法人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提高各參建單位特別是文化程度較低的人群的環境保護意識,并按照相關制度,明確各參建單位在環境保護中的職責,教育各參建單位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積極落實環境保護職責,嚴格落實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
監理單位應加強對施工現場的監督和檢查,及時發現并制止隨意破壞環境、污染環境的操作,積極宣傳環境保護相關政策。
施工單位領導應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并以身作則,積極落實環境保護獎懲制度,對違反相關規定的隊伍應采取經濟處罰或者停工的措施,對環境保護做得好的隊伍也應該給予一定的獎勵。
3.2.3 加強現場管理
項目法人應足額撥付環保經費,并檢查環保經費的使用情況,確保環保經費真正應用于環境保護措施之中,避免出現偷工減料的現象。此外,項目法人應不定期對施工現場進行環境檢查,對發現的環境污染問題開具整改通知限期整改,若到期未整改完成則將對責任單位進行相應的處罰。
監理單位應做好環境監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監理制度,將監理工作當做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做到現場污染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理,確保施工現場不發生環境污染事故。
施工單位應積極開展環境檢查工作,不要求配備專職的環境管理人員,但需要配備相應的兼職人員對現場的環境保護負責,積極落實環境保護措施和整改措施,確保環保“三同時”中的“同時施工”落到實處。
此外,各參建單位應加強溝通與合作,積極探討工程建設過程中所發現的環境問題及其處理方法,對于先進的環境管理模式應積極推廣,實現環境管理工作的持續提高。
馱英工程參建單位多,工程建設過程存在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環境管理難度較大。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愈發重視,對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易造成區域生態和環境污染的現象,我們需要進行相關管理方式的深入研究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