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工會工委主任
2020年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時深情地說道:“揚州是個好地方”。這時的三灣公園“不是春光,勝似春光”,運河碧波蕩漾,兩岸植被蔥蘢,建筑古風撲面,文化耀入眼簾,處處透射出揚州風景名勝的核心競爭力。
江蘇省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工會深刻意識到,瘦西湖公園、個園、何園、茱萸灣、三灣等單位都屬于揚州的“文化載體、生態命脈、文明窗口、旅游勝地”,其核心競爭力既包括景觀本身的魅力,也離不開全體職工的綜合素質,或者說前者為硬實力,后者為軟實力。基于這樣的理解,近年來景區工會采取多種有效措施,不遺余力地提升各旅游區的軟實力,促其成為中國大運河沿線一顆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在信息社會中,職工獲取知識渠道越來越廣,領域越來越寬,選擇的空間也越來越大。針對這一特點,景區工會指導各單位全面構建了“三位一體”職工教育培訓基地,其中培訓講堂以專業培訓為主,網絡學堂以興趣閱讀為主,家庭課堂以學習提升為主。以培訓講堂為例,僅瘦西湖公園2017年以來,先后開設了工程管理、藝術表演、消防安全、導游知識等八大類專業課程,計開課約286課時,受訓3000多人次。再如網絡學堂,工會組織廣大職工結合遠程教育深化閱讀學習,從理論的高度進一步了解真善美的文化淵源,也更好地懂得了如何讓“開放的揚州更文明、文明的揚州更開放”。關于家庭課堂,2018-2020年的3年間共有28名職工實現了學歷提升。
職工培訓離不開教師隊伍,而其內容又屬于日常管理不可或缺的專業技能。如果外請,很難找到適合的對象。根據這一特點,景區工會推出了別具一格的“內訓師”制度。所謂“內訓師”,是指從景區內部產生的培訓人才,他們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又有精湛的理論基礎,能干,能說,能寫,又能編,同時非常熟悉景區情況,可以保證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這一做法契合了職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原則。
茱萸灣公園的李文斌在飼養動物上很有經驗,曾經創造了東北虎繁殖九胎的記錄,景區工會特聘他為動物飼養專業內訓師。他不負眾望,編寫了一套非常接地氣的培訓材料,讓所有負責動物飼養的職工受益匪淺。何園導游班長趙霞認真學習《何氏家訓》,親身體驗何家生活的舉止規范,被游客贊譽為“何家千金”。景區工會聘她為導游專業內訓師,由此成功打造了導游服務的“何家千金”品牌。個園的竹文化博大精深,培育竹子最有經驗的當屬步瑞平,修竹栽培內訓師非他莫屬。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

圖為揚州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處“全國工會最美職工書屋”
2015年,瘦西湖公園率先建成了環境典雅且藏書豐富的職工書屋;2016年,被全總命名為“全國職工書屋示范點”;2019年又被全總評為“全國最美書屋”。現有藏書一萬多冊,并配備了電子圖書閱覽機。目前,該公園職工人均讀書16本,居揚州前列。
個園、何園、茱萸灣、三灣也都因地制宜建立了職工讀書角,彰顯出“書香園林”的鮮明特點。值得一提的是,讀書角的藏書與其景觀魅力和管理內容聯系十分緊密。如茱萸灣公園作為揚州唯一的動物園,關于動物飼養的書籍就有200多種、1000多本,而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涉及運河的書籍特別多,讀書角內的電子顯示屏上滾動播放電視專題片《中國古代杰出的水利工程——揚州運河三灣》。
各單位的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琳瑯滿目。其中,瘦西湖公園的揚派盆景制作技藝屬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該處的國際盆景大師趙慶泉為市勞模。景區工會趁勢建立了趙慶泉勞模創新工作室,由他帶領5位徒弟從事揚派盆景技藝的傳承與創新。揚派盆景的最大特點是“一寸三彎”,需要非常獨特的技術。過去盆景植物以黃楊等為主,因為容易造型,趙慶泉下決心在松樹上創新“一寸三彎”的奇跡。經過細心琢磨、反復試驗,他終于培育出一盆瓊枝環繞、郁郁蔥蔥、四季常青、造型奇特的《松巒疊翠》,把揚派盆景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茱萸灣公園的李文斌勞模創新工作室,潛心鉆研熊貓飼養技術,讓揚州首次引進的四川大熊貓生活得悠哉樂哉,成為無數小朋友前來游園的首要目標。
總之,景區工會在提升各景區景點的軟實力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效,但是與各級領導的期望相比,與全體游客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下一步工會決心組織全體職工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揚州指示精神,進一步提升專業技能,優化服務質態,解讀運河文化,提升管理水平,不負習總書記的殷切希望,讓“是個好地方”的揚州更好、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