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
摘要:本文通過對人員密集場所(以下稱“人密”)各類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并提出了此類火災在備戰及實戰處置行動中的一系列對策,從指揮員的角度對人密場所的火災撲救作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人員密集場所;火災撲救;搶險救援
進入改革發展機遇期以后,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群眾的活動更加頻繁和多樣化,各種商業活動和服務行業劇增,形成了大量的人員集中的場所和建筑,如大型綜合體、酒吧、電影院(劇院)、體育館、醫院等。這些場所平時人流量都很大,人員之間無組織性,管理力量相對而言比較薄弱。因此此類場所發生火災因素多,火災危險性比較大,一旦發生火災后,滅火、救人難度大,任務重。
一 ?人密場所的特點分析
(一)火災發生特點
1.人員復雜,起火因素多。由于人密場所一般為人流量較大的地方,人員相對不固定,對人員管理難度增大,人為導致的火災可能性也就增多,如吸煙致火、縱火等[1]。
2.用電設備多。人密場所一般多設有大量照明燈具、電器設備、變配電設備等,且線路復雜、耗電量大,電氣火災初期發生比較隱蔽。
3.功能多樣,火災危險性大。人密場所使用功能一般比較復雜,有時采用商店與辦公用房合建;有的是下店上廠;有的與住宅合建;賓館內有商業、餐飲、文化娛樂、健身等。建筑的綜合使用很大可能導致一處失火,殃及多處,造成火勢蔓延迅速。
(二)火災發展特點
1.人密建筑物內部存在大量可燃的器具和設備,一旦發生火災會在最短時間內迅速蔓延。
2.空間大,火勢易蔓延,特別是具有“中庭”的建筑火災?!爸型ァ钡娜嗣軋鏊黄屏藟Φ慕缇€,便于多角度、多方位、上下、內外各方向交融共享,具有巨大、壯觀的空間感。但這些場所可燃物多,蔓延速度快,在火災中增大了煙氣擴散危險,高溫毒煙,火舌頃刻間會充滿整個中庭和相鄰空間,進而席卷整棟建筑,最后形成熊熊大火。
3.建筑跨度大,發生火災易倒塌[2]。人密場所多為網架結構、懸索結構、鋼結構屋架,如影劇院、體育館等大屋頂,而火災會在短時間內形成大量的高溫,導致鋼筋強度下降,出現變形塌落的問題。
4.由于人密場所功能復雜,有的場所放有少量化學危險品,增大火災危險性。例如,疫情期間各場所都會備用一定量的醫用酒精、消毒水,在醫院藥房等區域存放大量乙醚、高錳酸鉀、雙氧水等易燃易爆危險品,一旦因為存放不當就會引發火災。在商場內部,有油漆、化妝品、打火機等化學物質,在發生火災時會加速火勢蔓延趨勢,還會產生大量毒氣,如CO、SO2等,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三)人員逃生疏散特點
1.人密場所人員高度集中,密度大,疏散速度慢。一棟建筑內集聚人員少則幾十,多則幾百上千,甚至還有的容納萬余人。在商場內部,人群高度集中、疏散通道比較有限,疏散時間非常緊迫。一旦發生火災,就會導致人員在毒氣煙氣的影響之下視野大大收縮,無法快速及時逃生。人們會產生恐慌情緒,出現中毒、窒息、燒傷、踩踏等事故,給疏散安全造成阻礙。
2.現在各人密場所的消防配套設施已比較齊全,但管理方(物業)普遍存在著防火與防盜之間的矛盾,如安全通道、疏散門平時被封堵的問題經常發生,給火災中疏散及救援帶來很多困難。
(四)火災撲救特點
人密場所一旦發生火災,初期小火很容易發展到猛烈燃燒階段,短時間內形成熊熊大火,火勢與煙霧向建筑物上部及四周蔓延,頃刻間成立體燃燒,形成災難性大火。能否在短時間內控制燃燒并殲滅火災,對消防救援人員素質和滅火裝備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 ?火災撲救備戰對策
(一)摸清規律、掌握火災發展的變化情況和人員疏散情況
人密場所發生火災之后,煙火蔓延途徑眾多,非常容易出現立體火災。豎向管井、共享空間、玻璃幕墻等區域都會出現煙囪效應,導致火焰快速蔓延。順著吊頂、走道等方向持續擴散,在火災救援時,破窗后外部風力作用導致火勢加劇,也會致使鄰近建筑物出現火災隱情。
(二)經常性調查,掌握現場情況變化
消防救援隊伍要對轄區內的人密場所進行經常性調查,掌握場所內、外部情況,以及人員的流動情況。對于內部,我們必須了解場所的平面布局、建筑特點、建筑面積和高度以及耐火等級,其中重點是掌握場所的內部水源,固定、半固定消防設施和人員的疏散路線;對于外部,我們要了解場所毗鄰建筑的情況,責任區消防站與人密場所的距離和行車路線,參戰車輛、停車位置、陣地設置、進攻和退防路線的選定。
(三)制定人員疏散方案,并適時進行演練
疏散方案內容應包括建筑總平面圖、外觀特點,周邊其他建筑物,車輛出入口通道口,疏散指揮小組,實施疏散各部門負責人、聯絡員,各出入口,電梯、自動扶梯處具體責任人,組織網絡圖,人員疏散程序等。疏散路線要選擇簡明直接,耐火等級高,中途不變位的樓梯。樓梯出入口、通道應有防煙、排煙及通風設施。疏散通道、樓梯及出入口,樓頂平臺不得堆放雜物,做到既通又暢,直通室外或樓頂平臺,以保證人員能快速安全地撤離危險區。
三 ?滅火戰斗行動對策
(一)嚴格貫徹救人第一的原則
火災的發生時間具有不確定性、隱蔽性,在被發現時就已經呈現出快速蔓延趨勢,導致報警時間受到影響。消防隊在接到報警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無法在第一時間立即趕到現場,導致火勢快速蔓延,使得濃煙充斥整個樓道。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聽到火災警報后會引發恐懼心理行動受限,造成人員疏散比較困難。營救人員及時趕到火場是降低火災險情的重要途徑。在滅火戰斗時,要快速定位被困人員的數量和位置,按照火場知情人、總臺服務員、保衛人員和前期疏散人員提供的信息,快速、準確定位被困人數和火災引擎位置,掌握火勢的發生階段,采取及時有效的滅火措施。要積極利用好廣播通信設備,向被困人員喊話,穩定他們的情緒,減少踩踏事件的情況,及時向他們傳授自救的方式方法,讓他們在樓頂或陽臺處等待救援。迅速開辟救生通道,利用商場內部的樓梯消防專用電梯、外樓梯等多種登高設施,消防人員要及時配備呼吸器,著防火隔熱服,利用水槍快速深入內部,采取營救行動。進入火場前,消防救援人員各類防護裝備、破拆工具,救生工具要帶齊,如呼吸器、消防斧、切割機、安全繩、電筒等,盡最大可能開辟消防通道,創造救人途徑。
(二)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統一指揮
救援行動開展之前,要迅速成立火場指揮救援中心有效調配作戰力量,對作戰區域合理劃分,包括地上地面兩個部分,地上區域要保證救人和滅火,地面區域則負責保障火場供水,彼此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在火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之下,迅速開展滅火救人工作。
(三)堵截火勢、避免蔓延
在人密場所,火災蔓延趨勢是自下而上的,所以火災指揮員一定要快速組織力量,利用多種方式阻斷火災上升蔓延趨勢,避免煙火向上層擴散。一旦發生火災,會產生強烈的煙囪效應,導致火勢蔓延非常迅速,這也造成火災的撲救難度非常大。但是在火災堵截的過程中,必須根據火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控制方案,不能貿然行動,在堵截時主要采用外部控制、內部堵截、著火層內部通道部署力量等多種措施。通過堵截方式的有機結合也能夠保證火災險情得到有效抑制。通過水槍水炮的合理設置,利用強大的射流對窗口外翻卷的火苗進行撲滅,一支水槍能夠同時控制4個窗口,有效阻斷火災順窗蔓延的趨勢。內部堵截必須對火災發展趨勢進行準確判斷,在著火層上部快速部署力量,采取多種防御性措施,強行深入內部,在樓道、管道井、電梯口等關鍵通道位置設置水槍,封堵火勢。最后在著火層下層內部通道部署力量,避免火勢向上蔓延,全面快速集中殲滅火災隱情。
(四)內攻近戰、逐層消滅
如果僅僅依靠外部射水的方式會存在消防死角,為此必須深入內部。在起火層快速占據有利地形,利用噴霧水槍作掩護強行靠近著火點。如果遇到化工、油類等火災隱情時,要盡可能地采取防范措施,減少人員傷亡。內功近戰是消滅客房火點的最佳方式,在火災撲救時應該采取一隊包一層、一班包一間的分工協作方法,層層設置水槍。采用立體滅火戰術,集中消滅火災。
(五)注重排煙、加強供水
人密場所會產生大量的煙霧,向上蔓延的速度非常快,火勢蔓延的平均速度能夠達到0.8m/s,垂直速度可以達到3~5m/s。應該利用排煙機快速排除煙霧。在選擇排煙方法時,要盡可能結合火場的具體情況分析利弊,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案,減少火勢蔓延的可能。加強對火場的供水效果,采用合理的供水方法,保證火場不間斷供水。
總之,火場上情況千變萬化,火災撲救中要注意觀察,冷靜思考、以變應變,這樣才能掌握火場上的主動權,打有把握之仗。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在人員密集場所進行火災撲救時要注意細致觀察、保證疏散及時且迅速、安排好戰術,保證消防用水不間斷,要找到火災現場中的重點地區進行緊急處理和集中救援,務求速戰速決,保證人民財產安全受到的損失降到最低。加強日常的消防宣傳和消防檢查,防患于未然。同時消防指戰員也要提高自身的防護意識,只有做好了自身防護才能和火災戰斗到底,才能更好地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錢旭.地鐵站火災預防及疏散對策研究[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7(09):306-307.
[2]金靜,馬莉,賈楠.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的火災特點及應急救援預案研究[J].建筑安全,2017,32(03):26-28.
[3]孔選,陳歡.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監督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1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