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接載滯留湖北臺胞的第二批臨時航班10日終于成行。兩岸本來計劃 分別派出華航、東航,送400名左右臺胞返臺。但截至記者發稿時,由于臺灣方面的原因,東航MU9005航班仍然無法起飛前往臺灣。
過程一波三折
據聯合新聞網10日報道,華航臨時航班中午起飛,攜帶相關物資及4名醫師、9名護理師,包括檢疫醫師、小兒科醫師、婦產科醫師,以應對老弱婦孺的可能需求。抵達武漢、確認艙內部署后,進行兩個航班的登機前檢疫。中時電子報稱,所有上機旅客登機前必須穿好隔離衣、配戴口罩及面罩,依照指定座位入座,旅客之間隔出一定的防疫安全距離,航程中不得離開座位。
按照安排,華航航班應該是10日下午5時左右先從武漢起飛,接著東航晚上8時許起飛。不過據聯合新聞網報道,華航名單中有11人沒有到機場,18人不愿配合檢疫作業;后來飛機上一名臺胞突然出現體溫過高、身體不適的狀況,為求慎重,飛機又滑回停機坪處理。經過幾番波折后,終于在10日晚9時44分從武漢天河機場起飛,搭載169名臺胞,加上隨機檢疫官、醫護人員和機組人員,總計191人返臺。深夜11時38分,飛機降落桃園機場。
10日下午1時,一些臺胞就已經到達機場,全部都戴著口罩。一名臺胞透露,他們前幾天就已經做好核酸檢測,9日傍晚接到臺辦電話要求中午前抵達指定集合點,并出示由醫院開具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然后再經過量體溫、基本數據填寫等流程,才可以上大巴前往機場。他說,車上大家彼此都不認識,也不敢交談,目測都是老弱婦孺居多。有知情臺商稱,為了防止第一批臺胞返臺后出現一名確診者的情況再度發生,第二批臺胞要做出書面承諾14天內沒有與新冠肺炎確診病人或疑似病人接觸史,并同意返臺后接受當地防疫措施,此外還在離家前、抵達機場后和登機前接受3次體溫測量,全程都有醫生陪同,務求做到滴水不漏。
蘇貞昌為拖延找借口
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透露將比照第一次的模式,即臺商下機后,先在臺灣飛機維修公司機棚進行防疫檢查,沒有癥狀者將被送往集中場所進行隔離檢疫14天;有癥狀者,則送到醫院的負壓隔離病房。聯合新聞網10日稱,返臺的部分臺商可能被送到桃園大崗檢疫所進行隔離。該檢疫所是由空營房改裝的,十分偏僻,戒備森嚴。10日,臺灣公布新增兩個確診病例,累計達47個,其中第46宗病例為第34宗病例的家人,第47宗病例為荷蘭境外移入個案。
《中國時報》10日稱,首架武漢臺胞返臺臨時航班共有247名滯留當地的臺商搭乘,于2月3日深夜返臺。原本大陸安排2月5日和6日再有4架航班執飛,但臺當局借口首批航班出現一名確診者等問題延宕至今。雙方始終無法達成共識,湖北臺辦2月底曾表示,大陸建議由東航和華航共同執飛武漢返臺航班,盡快完成運送工作,但臺灣不同意。
10日,臺“行政院長”蘇貞昌聲稱拖延這么久,是“因為溝通困難”。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立法院”答詢時稱,針對其余滯留湖北的臺灣人將進行穩扎穩打的安排,“如果這波順利成行,當然研議下一波”。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10日通過辦公室發表聲明,表示對臨時航班終于成行感到欣慰,但持項目長期居留證或長期探親證的臺灣人、大陸配偶的大陸子女仍被拒之門外,呼吁陸委會準許他們入境。
蔡當局放任歧視言論挨批
大陸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以三句話表達心情,即“樂觀其成、非常開心、等待已久”。他呼吁當局多點同理心、少點政治想法,應以滯留臺胞的需求為首要考慮。
《中國時報》10日分析稱,按目前兩岸各派華航和東航執飛的情況看,形同兼顧雙方各自考慮,依舊可嗅出背后的政治味。對臺灣來說,此次返臺的臺胞包括臺方提出的121人優先名單,且由華航執飛并有臺方醫護人員隨行;對大陸來說,還是派出一架東航航班送回臺胞,“相關做法也等于高調宣示,這次湖北臺胞返臺并不等同撤僑,純屬兩岸內部事務,外界無須過度做文章”。
聯合新聞網10日稱,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一件值得肯定的好事;但在肯定之余,過去一個多月來部分臺灣民眾針對武漢臺胞撤回議題而發出的各種歧視、不理性言論,也值得我們反省。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島內就出現不少不理性言論,親綠的醫護界人士甚至聯署勿讓武漢臺胞返臺,聲稱會消耗臺灣防疫資源,甚至說他們是“生化炸彈”。如今民進黨當局一舉接回400多人,連同先前接回的200多人,人數已經超過最初估計的500多人,“這些當初認為會壓垮臺灣防疫資源的如今要如何自我辯解?”文章說,本來早就應該做的事卻遲了整整一個多月,其間放任甚至主導各種歧視、不理性的政策和言論,綠營的政治人物實在應該好好自我檢討了。▲
環球時報20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