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宋錦作為非常小眾的纖維藝術門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江蘇蘇州地區社會民眾對美的認知以及形式思想,其表現形式也反映了當時的民俗風情和文化訴求。隨著研究人員對宋錦價值的深度挖掘,設計出符合大眾審美品位的宋錦產品成為重中之重。以宋錦紋樣為元素的商務產品需要具備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在商務產品被賦予特點意義的同時,宋錦元素也在現代產品開發與設計中體現出自身的價值。本文強調重視中國傳統社會的審美思想,以及宋錦在新時代設計發展道路上具有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商務產品;宋錦元素;產品設計
0 引言
商務禮儀產品市場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消費者審美水平低下,市場定位不準確以及消費者的情感體驗被嚴重忽略等。無論是消費者從思想物質方面到精神方面的轉向,還是對文化設計的研究點,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一定要注重以人為本,努力推出具有更人性化、情感化意義的商務禮儀產品。
1 宋錦紋樣與圖案特點
宋錦分為重錦與細錦兩種類型。細錦在宋錦中是最普遍、最常見且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類別。宋錦中最寶貴的種類則是重錦,其質地較為厚重,紋路精密、造型多變、顏色艷麗,所以常用于宮廷、殿堂、室內的各類擺設品之中。從生產角度來說,重錦比細錦更容易生產[1],因為其厚薄適中,廣泛用于服飾裝飾、高檔書畫及貴重禮品的裝幀。
宋錦紋樣特點包括題材廣泛、造型流暢,其質地的柔軟程度、色彩的光澤度、花型的典雅感都具有相當濃厚的民族特征,以幾何式花紋圖案為主[2],造型結構較為嚴謹。
2 色彩搭配原則與獨特性
宋錦除了紋樣與圖案特點以外,色彩搭配也是一大特色。宋錦多采用偏冷色,以暗紫、淺紫、淺黃、淺綠、藍為主,使用紅色、綠色、黃色等鮮亮色彩的情況較少,并以多層次的退暈方法來處理,文靜典雅,調和沉著,和唐錦的富麗鮮明形成強烈對照,這也是兩者之間的一個對比關系[3]。參照圖1的宋錦織物色彩搭配,均為較冷的配色結合,沒有強烈的色彩對比。宋錦織物具有活潑、嬌艷、瑰麗的藝術視覺效果,這體現出了宋錦的色彩搭配原則和獨特性。宋錦紋樣的配色也深受不同時代、不同審美思維的影響[4],寫實化的紋樣方式相協調,總體色調傾向于淡柔文雅、典雅深刻。
3 宋錦和普通絲綢的區別
宋錦和普通絲綢存在較大的區別,宋錦的色彩、材質以及使用價值與手段和其他普通綢緞是不同的[5]。宋錦的色彩特點是不使用強對比色,通常使用偏灰色系,例如黃灰、藍灰、赤灰、泥金等,畫面整體感覺不突兀,持久耐看,經得起推敲。而普通絲綢對色彩的使用是拉大對比程度,有極的分化,使用暗底來突出艷麗的主體,達到互相襯托的效果,這在圖2的普通絲綢色彩紋樣中得以體現。在材質使用方面,傳統的宋錦只采用純桑蠶絲或桑蠶絲經線制作,其他絲綢的材質較為雜亂,有蠶絲或者人造絲、天然纖維與人造纖維等,這也是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6],就兩者的使用價值而言,宋錦作為中國古典傳統手工藝文化產品,具有深厚的藝術文化底蘊,能給人們帶來與其他普通絲綢不同的心理感受。正因為如此,宋錦的使用價值以及收藏價值要比普通絲綢高得多[7]。宋錦的紋樣組織構圖更為嚴謹,且細微變化豐富。它與其他絲綢最大的區別在于,宋錦具備較高的收藏價值,而且有其他絲綢類手工藝品不具備的實用性、耐用性。宋錦質地堅固,可以反復洗滌。
4 商務產品的特性
商務產品需要具備以下特性。
4.1 高端性
商務產品為什么需要具備高端性,又該如何體現?首先,商務產品主要面對的人群是一些出席高端會議等重要場合的商務人士,這些人群往往需要使用與自己身份相當的產品,使自己的身份疊加,凸顯尊貴,以此凸顯公司對外部聯絡、社會口碑的重視程度,這就是商務型產品需要具備高端性的重要原因。產品的高端性主要根據產品做工的精致程度、外部形象的美觀程度等因素來區分[8],因為商務產品本身的意義和特定的價值標準是能夠通過這些體現出來的。
4.2 時尚性
隨著時代的飛速進步,產品開發思維也需要與時俱進。商務產品的研究與開發,離不開時尚理念的融入。為什么商務產品需要時尚性?融入時尚性元素的意思就是要將商務產品與一些現代流行元素結合,從而促進商務產品作用的發揮,這同時也能促進宋錦傳統手工藝文化的發展,達到雙贏的效果。宋錦作為中國古老的傳統手工藝瑰寶,若要傳承下去,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而將其與現代流行元素設計手法相結合,推出聯合產品,可以一改往日大眾對傳統商務產品審美疲勞的現象,這是商務產品需要具備時尚性的原因。以圖3的宋錦領帶設計為例,領帶是商務人員出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宋錦領帶以太陽花作為裝飾紋樣,整體給人一種大氣穩重、不浮夸的感覺。既能夠提升自身裝飾的檔次,又能完美地將現代化產品與傳統元素相結合,體現出一種典雅之美。總體而言,宋錦領帶質地柔和、顏色艷麗、手感滑爽、華貴舒適,并且還有較高的熱曬牢度,具備透氣透濕性,更有許多其他面料不具備的特征。
4.3 便攜性
商務產品需要具備一定的便攜性,最直接的原因是,商務產品之所以“商務”,是因為其具有的特性能夠將其與其他類別的產品明顯區分開。商務產品具有便攜性的特征,因為在出席會議活動、外出辦公出差時,隨身要帶的提包、挎包,最重要的就是具備攜帶方便、節省活動空間等特點。如果隨身攜帶的包袋面積很大,會在出行中給商務人士帶來一定的不便,從而影響工作的開展。如今,人們在商務合作中講究快捷方便,工作效率愈發重要[9],所以便攜性也是商務產品的特征之一。
4.4 形象性
商務產品除了需要具備高端性、便攜性、時尚性之外,還需要具備一個重要的特質,那就是形象性。商務產品往往會在一些相對高端的會議場合或交流互動活動中,在該層次人群的潛意識當中留下自身的形象特點,這與高端性有相似之處,人與物的結合一定要匹配,不能強行匹配,否則與身份不同,違背美學搭配邏輯。這對產品本身品牌的推廣、價值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商務產品具備形象性,能在提升自身品牌價值的同時,為商務人群這一群體的工作氛圍作合適的詮釋。
5 商務禮儀產品市場短板及解決方法
如今,消費者審美水平低下,市場定位的不充分以及消費者的情感體驗被嚴重忽略成為重要的問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而言,這也是致命的一點。在商務產品設計中,一些場合與人群導致商務產品的設計老化嚴重、沒有新意,并沒有注重與傳統工藝相結合的理念,導致消費者審美疲勞,一直在舊審美的死循環里轉圈。如果沒有一個有效長遠的解決方案,對宋錦工藝的文化傳承與商務產品的發展創新都是沒有幫助的,嚴重來講甚至有可能倒退。從宋錦這一方面來說,宋錦作為古老的傳統文化工藝產品,隨著時代發展逐漸被年輕人淡忘,如果不具備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很容易被社會淘汰,所以宋錦文化的傳承需要與商務產品的市場發展結合起來[10]。將宋錦紋樣融入商務產品,能夠使人們眼前一亮,打破傳統商務產品設計的局限,另一方面,也能增強人們心中的文化自信。
6 價值與意義
宋錦融入現代設計,對宋錦的推廣有著重要且積極的意義。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網絡經濟時代的迅速發展,現在許多年輕人的思想重心沒有放在弘揚傳統文化上,而是盲目崇洋媚外,不關注古老的傳統工藝文化發展,導致宋錦工藝在人們的思想中慢慢淡去,這也是宋錦文化沒能被大眾熟知的重要原因。注重傳統工藝文化的發展,離不開與時俱進的新思想、新模式、新理念。在常見的商務產品中融入宋錦元素,將宋錦與現代的設計方案、模式相融合,與現代商務產品相結合,能夠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使大眾對其的思想接受程度得到顯著提高。而商務產品的使用,對宋錦這一傳統工藝產品的發展與推廣也有極大的幫助,對宋錦的后續發展有強有力的推動性,能提高人們對宋錦的接納程度,增強人們對宋錦文化的興趣。
7 結語
傳統宋錦技藝與現代設計思維相結合能夠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要從微觀和宏觀兩個角度看待其發展。從微觀來看,宋錦元素加入某一具體的商務產品當中,能夠使人們眼前一亮,打破守舊的設計理念,使接納程度提高。從宏觀角度來看,商務產品的受眾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人們對商務產品的創作規格、設計理念、個人感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習新的設計理念,提升對美的感知力,例如將一些古典的傳統文化工藝與現代流行的設計方式相結合,達到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目的。一方面要學習與時俱進的設計技巧,另一方面要傳承古典文化,這才是推動商務產品行業發展的良好方案。
在宋錦的圖案紋樣方面,現代設計在融入時尚元素的同時,要將古典藝術與現代藝術相融合,使現代紡織品的圖案設計既不失現代時尚韻味,又具歷史文化底蘊。宋錦紋樣元素與商務產品的融合,作為現代商務產品開發的新思路,對以后相關領域的研究具有參考的價值,同時也驗證了宋錦在新時代設計發展道路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金正昆.商務禮儀簡論[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17-22.
[2] 錢小萍.傳統絲織品工藝的復制[J].中國文化遺產,2004(3):52-53.
[3] 沈惠,朱艷.蘇州宋錦的演變及其價值[J].四川絲綢,2006(4):49-51.
[4] 吳雙雙,李永昌,孫云鴻.宋代文人畫審美與現代平面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20(2):60-61.
[5] 王維依,蔣暉.論中國古代工匠精神的歷史源流[J].美術教育研究,2020(18):54-55.
[6] 楊杰,蘇長志.江蘇老字號品牌升級設計方法研究[J].設計,2020(19):34-36.
[7] 汪靜,楊杰.旅游目的地產品包裝創新設計的“點” “線”“面”[J].美術教育研究,2019(11):74-76.
[8] 陳銀波,邢若晨.淺談蘇扇裝飾形式的歷史演變[J].美術教育研究,2020(4):47-48.
[9] 沈童,孫琦.重塑極簡主義——以包裝設計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6):55-56.
[10] 陳芊慧,孫云鴻.淺析江南地區傳統民居裝飾紋樣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0(12):77-78.
作者簡介:王正崎(1998—),男,山東菏澤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公共藝術。
指導老師:湛磊(1978—),男,江蘇南京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公共藝術、環境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