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連續假期將至,島內11日大力提倡“線上祭拜”。
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日上午召開記者會,有媒體問到清明祭祖措施。臺“內政部次長”陳彥宗稱,清明節防疫有兩大原則,首先取消納骨塔(存放死者骨灰的建筑)法會,鼓勵分流,清明節當天禁止入塔,希望民眾可以從現在開始祭拜;其次是鼓勵在線祭拜。針對有人質疑長輩可能不了解網絡操作,“內政部長”徐國勇稱,“別把老人家看扁了”,他媽媽90歲了,也會用社交軟件,目前并未收到任何反彈聲浪。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掃墓民眾可自行考慮,“孝心有到就好”。
與此同時,各縣市針對性地推出一些措施。臺北市政府11日宣布今年掃墓公交車不取消,班次和往年一樣,每4個小時消毒一次;即日起臺北市三大塔樓采取人流管制,其中富德靈骨樓、陽明山臻愛樓各限制600人,陽明山靈骨塔限制300人。新北市各公立納骨塔及軍人“忠靈祠”,清明法會將延后至秋祭期間或疫情結束后舉辦,清明節當天由區長主祭,代民眾向先人表達敬意與追思。嘉義市3月14日起至4月5日在納骨塔前設置“戶外祭拜區”供民眾追思祭祖,納骨塔內一律禁止放置祭品及持香進入;一些地方推出“代拜服務”,即由寶塔員工寫上亡者的名字,請師父誦經替亡者祈福,事后做成視頻給民眾觀看。臺南市則祭出封塔政策,全市33座公家靈骨塔將管制進出,民眾只能在塔外祭拜。
每年清明節臺灣人都會祭拜先人,還有大批海外臺商返鄉祭祖。島內過去有“清明不回厝無祖”的說法,可見對這個節日的重視程度。以往每年清明節,島內都會出現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和返鄉高潮。▲ (崔明軒)
環球時報20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