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波
摘 要:共產黨人確定為什么斗爭、斗爭什么、如何斗爭的客觀依據是時代特征?,F在,人類已經發展到21世紀,這個時代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所處的時代相比,雖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進而向共產主義過渡這一總特征在根本上沒有發生變化,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角逐還將繼續,為了實現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人“斗爭精神”的本質就是堅決與資本主義和一切剝削制度進行斗爭從而“消滅私有制”。
關鍵詞:斗爭;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由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這一時代總特征,決定了我們斗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動搖。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會化大生產一定會促進生產資料由私有轉變為社會所有,而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就是生產資料的社會所有;在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下,無產階級建立組織—共產黨,為實現社會主義提供政治、組織、思想保障。
一、從歷史和現實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脈搏
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矛盾沖突與斗爭是社會形態的更替的動力,要加快社會形態的更替就必須進行斗爭。習近平強調: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都是經過無數艱辛的斗爭才誕生和發展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斷斗爭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以及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取得了今天舉世矚目的成就。因此,沒有斗爭就不會有進步,只有不斷斗爭才能進步和發展。要正確進行斗爭,就必須科學準確把握時代脈搏,時代性是歷史與現實的交融。
從歷史看,通過對人類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深入考察,馬克思主義在科學社會主義基本理論中,提出了一個關于社會形態變革的重要原理,即“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這一原理指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薄盁o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边@段話的意思是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適應于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所構成的社會經濟結構是一定上層建筑和社會意識形式的物質基礎。生產力不斷發展,生產關系不能適應生產力時社會革命必將發生;上層建筑也將隨著經濟基礎的改變而發生變革。簡而言之: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它指明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盡管我們現在的時代同馬克思的時代相比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發展歷史來看,我們依舊處在馬克思主義所強調的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歷史時代,這堅定了我們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必勝信念。
從現實看,我國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涉及面廣,范圍大,變化深刻的社會變革,正進行著與眾不同的實踐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呈現欣欣向榮,科學社會主義在此影響下煥發出強大生機和活力。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較量在中國快速發展的影響下也展現出有利于社會主義的可喜變化。在這種新局面下,習近平總書記把握時代脈搏,用“三個意味著”、“四個發展史”和“五個是”,深刻詮釋了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二、新時代斗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
堅持社會主義不動搖是中國共產黨人新時代斗爭的大方向。經過500年不斷斗爭,社會主義已經從空想社會主義發展到科學社會主義、從社會主義理論發展到社會主義實踐、從一國社會主義發展到多國社會主義。然而,社會主義在蘇東劇變后陷入了低潮,對此,為了詆毀社會主義,西方拋出諸多錯誤論斷,比如“歷史終結論”、“中國崩潰論”、“社會主義失敗論”等。關于社會主義發展的前景,社會主義國家一些人面對挫折也出現疑慮,比如“馬克思主義還靈不靈”“社會主義還行不行”等等。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堅信,人類社會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決定了社會主義必將取得最終的勝利。
通過總結歷史,鄧小平得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結論。從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我們發展的根本方向。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最大區別就是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個制度具有以下顯著優勢:巨大自我完善能力,聚合力量辦大事、同心協力解難事、提高效率辦好事。這些優勢使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蒸蒸日上,而資本主義的發展走下坡路。我們不斷成功的社會主義實踐、不斷增強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打破了西方對社會主義的詆毀,消散了社會主義內部的各種疑慮。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時代,這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努力的結果,黨的十九大報告,從中華民族復興、社會主義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三個方面用三個“意味著”進行了論述。科學社會主義在飛速發展的中國朝氣蓬勃,顯示了新時代的中國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重大意義。在新時代,又孕育出了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偉大思想成為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偉大旗幟,全世界也高度關注,包括一些敵對勢力也承認這面旗幟的巨大感召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照抄照搬其他國家的政治制度是行不通的,如果照抄照搬的話,就會出現水土不服,甚至會葬送掉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只有扎根在中國的土壤、汲取充沛的養分,才是最可靠最管用的。這就告訴我們,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要特別自信、清醒、堅定。目前,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新的斗爭中,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牢牢把握正確斗爭方向,繼續扛起科學社會主義這面旗幟,朝著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闊步前進。
三、新時代斗爭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動搖
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是中國共產黨人新時代斗爭的大原則。馬克思主義一直注重斗爭精神的發揚,恩格斯說,斗爭是馬克思的生命要素,他在斗爭中滿腔熱情、堅忍不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結果,很少有人像他那樣。馬克思主義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斗爭這一內在精神要義,中國共產黨將這一精神要義與中華民族的獨有氣質、中國的革命實踐相結合,帶領人民進行了偉大斗爭,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性飛躍??梢哉f,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斗爭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斗爭中形成了不斷進行斗爭的政治品格。只有發揚斗爭精神中國共產黨人才能安身立命、才能鞏固政權、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沒有斗爭精神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斗爭精神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唯一能帶領中國人民進行偉大斗爭的領導力量。新時代,如果不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地位發生動搖,一定會危及社會主義制度,整個國家和社會必將發生動亂,我們之前的所有努力將付之東流,再宏偉的藍圖也無法實現。
習總書記強調:“共產黨人的斗爭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大方向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我們必須堅決與一切動搖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思想和行為進行斗爭,新時代,主要風險挑戰是“五個凡是”,這“五個凡是”帶來的危害是相當大,與其必須進行堅決斗爭,而且只能成功不許失敗,失敗很可能亡國亡黨。
參考文獻:
[1]謝燕紅.敢于斗爭 敢于勝利——解讀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軍事斗爭的精神特征[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9(2)
[2]王子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時代性,光明日報,2019.09.27
[3]黃相懷.“三個意味著”到底意味著什么,遼寧日報,2017.10.23
[4]孫來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理論導報,2019.5.29
[5]劉丹丹.馬克思主義歷史規律論的當代發展,浙江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