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軍志
摘? ?要:中小學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既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又有利于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促進學校體育品牌建設。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把握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習需求,積極探索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整合學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高價值的校本課程。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中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必要性;可行性
校本課程開發主要基于課程管理體制改革的時代背景,采用不同層次的課程管理來滿足不同地區學生的知識文化需求,而中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也成為教育界人士探討的熱點問題。本文就新課程標準下中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探討。
1 中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現狀
1.1教師素質較低
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和體育教學效率質量是成正比的,因此只有不斷加強和培訓體育教師,達到標準的要求才能使得學生的成績和身體素質得到保障。然而現如今體育教師的整體能力和素養還不夠,尤其是沒有做好將學生個體的差異進行針對性的教育,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使得有些同學對體育課程教學產生消極抗拒的行為,嚴重影響了體育校本課程開發。
1.2 課程開發形式化
對中小學體育而言,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同時也是一個系統而復雜的工作,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進行問題診斷,確定目標,確定課程開發方案,并進行相關設計。做好上述工作并非易事,不僅需要學校的支持,更需要相關專業隊伍的配合。但在調查中發現,許多中小學在開發體育校本課程時,既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又缺乏科學、系統的理論指導,這樣的校本課程只是一種表面文章,沒有真正地開展。
2 新課程標準下中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性
2.1 促進學校體育課程發展
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改變了學校在學科內容上的弱勢地位,為學生和教師參與課程設計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有利于學校實現個性化辦學要求。學校體育課程作為開設體育課程的主要場所,其課程設計必須基于學校的具體教學資源。校本課程開發有利于深入挖掘學校體育課程的獨特性,促進學校特色辦學傳統的形成。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學生和教師,體育課程開發不僅要求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更要求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的選課空間,以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差異化的體育課程設計奠定基礎[1]。
2.2 提高學生體育興趣
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師教學方式傳統,一般是在學生做完熱身運動后,教師宣布停止自由活動,學生無法從體育課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對體育課熱情不高,這不但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造成了學生身體素質。為了克服這一問題,教師應該積極進行教學創新,設置校課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程學習,從而激發學生興趣,提高體育教學價值。
2.3 滿足新課改教學要求
新課改背景下,教育教學要求提高,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因此,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進行體育校本課程設置,創設良好體育教學環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活動,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傳統的體育教育是以學生的運動為主,在身體負荷范圍內進行的,而新課改背景下進行體育校本課程建設,更加注重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學生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在比賽中更好地調節自己的身體功能和心理平衡,從而降低教師教學的難度。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有效構建體育校本課程,滿足新課改教學要求,能夠體現學生主體性,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過程,提高體育教學價值。
3 新課程標準下中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可行性
3.1 實現學校與教育部門有效協作
體育教學想要發展,除了學校自身要做好,還需要教育部門的幫助。中小學校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應該與當地教育局制定出適合學校體育的措施,如果是單一地依靠學校能力是難于改變學校的現況,所以,教育局需要利用正確的措施或對學校增加適當的資金,讓學校有更好的機會去完善體育設備,為體育教學奠定基礎。
3.2 體育技術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文化、技術水平快速發展。在中小學體育課程中,體育思想、體育運動技術隨著社會發展而呈現多元化發展。社會人才培養要求提出,以培養全面素質型、創新型人才為主。體育課程適應人才培養要求,在教學中更加重視學生個性化的培養。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采取創新教學方式注重激發學生體育興趣,鼓勵學生進行體育特長培養,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交流協作能力、創新創造能力等[2]。體育課程中教學項目日漸豐富,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征、興趣,對教學項目、教學技術進行創新,有效實現體育課程鑒賞。具體變現如下:一是根據生活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運動文化進行重組,進行體育項目創新。二是對體育教學中的運動項目進行游戲化改造,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根據人們生活的自然環境進行體育項目創新,例如,攀巖、滑翔等。
3.3 體育教學環境得到優化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教學體制也進入到了改革的趨勢當中,其中所涉及到的體育教學模式,也需要進行不斷校本課程開發,就要求體育教育的環境也需要進行改善,一個良好的運動環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體育教育的興趣,而且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一個合格的鍛煉環境,不僅需要對常規的體育運動器械進行適當的增加,需要對體育設施的構建進一步進行完善和優化[3]。因此可見科學先進的現代化體育館,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讓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最大化的發揮。除此之外,對于教師團隊的建立也有一個很好的發展空間,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和老師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針對新課程教學體制改革的要求,中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應立足于學校教學的具體情況和學生個性化需求的特點,能全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校本課程開發對于彌補教學不足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總之,結合實際開發中小學體育校本課程,可以實現個性化體育教學方式,提高體育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陳財. 分析新課程標準下中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課程教育研究, 2019(47).
[2]董翠香.新課程標準下中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可行性與必要性[C].中國教育學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二屆中國學校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集.2003:252-254.
[3]唐亞. 新課程標準下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讀書文摘(中), 2019(2):0154-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