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微電影不同于普通婚紗攝影,婚紗攝影只能記錄某一個瞬間定格的一幕,并且平面照片沒有動作和語言,難以表達一對新人的幸福與甜蜜。之所以被稱為愛情微電影,正是因為它以愛情為主線,記錄一對新人從相遇到相識、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到相愛、從相愛到一起步入婚禮殿堂的幸福時刻。它以一種最為直觀的方式向人們展現一對新人幸福、甜蜜的戀愛歷程。愛情微電影可以在新人的婚禮典禮上放映,雙方父母與親朋好友會一同見證新人的戀愛歷程。同時,微電影可以投放在各種新媒體視頻軟件上,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具有良好、快速的傳播性,使一些當時沒能參加婚禮的親朋好友見證一對新人的戀愛歷程。
愛情微電影的攝制流程和其他類型微電影的攝制流程基本相同。分為三個不同的時期:前期策劃、中期拍攝、后期剪輯。
與新人溝通,編寫劇本。拍攝前三天的主要工作是與新人進行充分的溝通,了解新人拍攝需求,這對于愛情微電影的攝制起到決定性作用。在溝通過程中,攝制工作人員得以了解新人的基本信息以及新人戀愛過程中的一些重要細節。例如,《高佳楊愛情微電影》中的新郎是一名乒乓球運動員,新娘是一名舞蹈教師,這對新人6歲就見過彼此,而在13年后才真正認識彼此,從此相愛。因為新郎的工作原因,兩人分手8年之久,8年后新郎回國重新將新娘“追回”。在劇本的編寫中,筆者充分利用這對新人從分手到相戀8年時間里的內心活動來營造氛圍。
分鏡頭腳本設計。在分鏡頭腳本設計中,筆者將《高佳楊愛情微電影》分為現實和記憶兩部分,分別運用特寫鏡頭和中景鏡頭、遠景鏡頭和近景鏡頭來呈現。中景鏡頭具有較強的敘事能力。特寫鏡頭可以顯示人的面部表情,把他們的內心活動傳遞給觀眾,給觀眾帶來獨一無二的視覺體驗(如圖1所示)。遠景鏡頭通常用來顯示環境全景,顯示人們及其周圍廣闊的空間環境、自然風光和大眾活動,它有著開闊的視野,并將人物置于空間的主要位置,畫面給人一種整體感,以凸顯人物主體(如圖2所示)。近景鏡頭有利于表情、動作和場景的局部展示。

圖1 《高佳楊愛情微電影》特寫鏡頭

圖2 《高佳楊愛情微電影》遠景鏡頭
器材選擇。愛情微電影器材選擇與院線電影不同,微電影不要求使用專業的院線攝像機或器材,這對于低成本微電影拍攝來說是一大優勢。一、攝像機與鏡頭選擇。筆者選擇佳能EOS 5DMark III單反相機作為主要的拍攝設備。佳能EOS 5DMark III單反相機的視頻記錄模式是每秒24張JPG格式的照片后生成MOV格式視頻,顏色信息為8比特。由于該片拍攝較早,硬件技術不達標,比如機器沒有升格鏡頭設置,沒有Log模式,因此后期剪輯、調色存在困難。鏡頭選擇佳能變焦鏡頭EF24-70mm f2.8、佳能變焦鏡頭EF16-35mm f2.8和佳能定焦鏡頭EF50mmf1.0。
二、輔助器材選擇。在拍攝過程中,輔助器材合理、充分地運用能夠使影片拍攝更容易達到預期效果。輔助器材選擇:科漫kx3636三腳架,這款三腳架配備了液壓云臺,可以承重6 kg重量,足以搭載佳能EOS 5DMark III單反相機;科漫DX327AQ5獨腳架;KONOVA K380CM攝像滑軌和手持版斯坦尼康。
場景選擇。由于《高佳楊愛情微電影》時間跨度較長(8年)以及新人所在地區時差不同(新加坡、中國),為增強后期成片效果,場景選擇遍布長春市。例如,機場、男孩家、女孩家、乒乓球室、練舞房、室內游樂場、室外游樂場、咖啡廳、吉林大學南校區以及凈月潭鹿鳴谷等。
拍攝手法。由于資金原因,筆者在《高佳楊愛情微電影》拍攝過程中并沒有使用專業的軌道,大部分場景采用手持版斯坦尼康拍攝。雖然手持斯坦尼康鏡頭運動的畫面穩定性比不上軌道,但是其與手持拍攝相比還是比較出色的。滑軌的使用能夠使鏡頭移動更加順暢,鏡頭的背景變化呈現出移動感,增強藝術感染力。在鏡頭景別設計中,《高佳楊愛情微電影》采用了遠景、中景、近景、特寫四種景別,并沒有使用全景景別,原因在于雖然全景景別與遠景景別同樣用于表現人物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但是全景景別不能像遠景景別那樣呈現大環境。同時,該影片的劇情發展更加適合遠景、中景、近景、特寫這種小景別。室內拍攝受到場地距離的限制,筆者只能在櫥窗外進行拍攝。由于拍攝時正值雨季,拍攝場地的櫥窗上都是些雨后的泥點,為了使畫面整潔、干凈,筆者使用了佳能EF50mmf1.0定焦鏡頭。佳能EF50mmf1.0定焦鏡頭的視角與人眼的視角相近,有著優秀的成像和更大的光圈。適當調節光圈與焦點,可以營造一種類似失焦的、充滿意境的畫面(如圖3所示)。在圖4所示的場景中,兩人喝完咖啡走出咖啡店時,男孩牽著女孩的手說:“你能再一次做我的女朋友嗎?”女孩笑著點了點頭,兩人擁抱在一起。這時筆者使用中景和遠景鏡頭呈現畫面。近景鏡頭有助于顯示人物的面部或其他部位的微妙動作或現場的局部狀態。在圖4所示的場景中,筆者使用佳能變焦鏡頭EF24-70mm f2.8的70mm長焦端詮釋角色的動作與對話,使用遠景鏡頭介紹大環境,使用佳能變焦鏡頭EF24-70mm f2.8的24mm廣角端交代人與環境的關系,使得優美的環境與甜蜜的愛人完美融合。影片的最后一個場景需要在一片草坪進行拍攝。筆者在拍攝前期選景階段走了許多地點,比如南湖、凈月潭內的滑雪場,這兩個地點雖然都有草坪,但是游客太多,無法滿足拍攝需要,最終決定在鹿鳴谷進行拍攝。在這一場景的拍攝過程中,筆者使用了科漫kx3636三腳架與手持版斯坦尼康穩定器來穩定攝像機,并使用佳能變焦鏡頭EF24-70mmf2.8的24mm廣角端拍攝鏡頭。廣角鏡頭具有更開闊的視野,在拍攝攝像機跟隨拍攝主體奔跑或運動時可以更高效地將被攝主體放置在畫面中(如圖5所示)。至此,帶有人物的主要場景鏡頭拍攝完畢。該影片拍攝過程中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鏡頭,即空鏡頭。它通常用來介紹環境背景、解釋時間和空間、表達人物的情感、促進情節發展、表達作者的態度。它具有解釋、暗示、象征和隱喻的功能。它可以在電影中產生渲染意境、烘托氣氛、喚起聯想等藝術效果。

圖3 《高佳楊愛情微電影》中類似失焦的畫面

圖4 《高佳楊愛情微電影》走出咖啡店場景

圖5 《高佳楊愛情微電影》最后鏡頭
蘇聯著名導演、演員、理論家、蒙太奇理論的奠基人之一普多夫金(Pudovkin)曾說過:“電影藝術的基礎是剪輯。”剪輯是通過鏡頭組合的場景建構過程。
剪輯技巧。普多夫金確立了五個蒙太奇剪輯技巧。因為這對新人的感情經歷比較波折,從相戀到分手、從分手到和好,兩人因身處異地而不得已分手8年之久,兩人在不同的地點從事不同的工作,但是他們并沒有忘記彼此,女孩一直在等待男孩的歸來。所以,這部微電影的主要剪輯技巧為交叉剪輯與主題剪輯,同時運用分屏的剪輯手法交代兩人在各自領域的奮斗過程。
畫面與聲音結合。愛情微電影的聲音大概分為兩種:一是背景音樂,二是旁白。該電影背景音樂的選擇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兩人分開前后,主要選擇比較輕柔、抒情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二是兩人重新和好時,選擇一些節奏感比較強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旁白也是這部愛情微電影的主要組成部分,旁白可以用語言文字更加直接地表達情感。
畫面的顏色校正。在前期拍攝中,由于一些場景光線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畫面的顏色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在影片剪輯結束后,筆者對影片進行整體校色,使影片的畫面顏色保持一致。
該部愛情微電影的攝制使筆者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但不可否認,影片的質量還有待加強,比如在前期與新人的溝通中,筆者沒有充分了解到新人內心的情感;劇本創作存在問題;拍攝時間較為緊張,一些鏡頭并沒有拍攝到極致等等。在以后的拍攝中,筆者會克服這些問題,提升影片呈現效果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