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樹豐 吳光錫 趙 煜 黃詩雨
新形勢下院系團學宣傳工作的實踐探索——以A高校基層院系為例
龔樹豐 吳光錫 趙 煜 黃詩雨
[廈門大學]
高校院系團學組織特指院系團委(團總支)和學生會,團學宣傳工作是大學生教育管理的一項內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新形勢下,認真分析團學宣傳工作存在的問題,研究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完善隊伍建設,改進工作方法和創新工作特色,是加強和改進團學宣傳工作的需要,關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和人才培養質量。
高校院系; 團學宣傳工作; 突出問題; 對策研究
高校院系團學組織(簡稱“團學組織”)特指院系團委(團總支)和學生會,是院系思政教育和學生管理的工作隊伍。高校院系團學宣傳工作(簡稱“團學宣傳工作”)處于意識形態工作前沿,擔負著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育、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責任。然而部分高校團學宣傳工作并未能緊隨形勢發展要求,在工作內容、工作方式上存在薄弱環節,造成基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沖擊和脫節的情況。因此,高校和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團學宣傳工作意義,正視問題與挑戰,積極探索新途徑和新辦法,以不斷提升團學宣傳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團學宣傳工作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學校的中心任務,使學生了解學校工作發展,自覺融入學校事業發展,為學校的改革發展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持。應深入基層收集學生信息反饋,并通過整合及時反饋給學校管理部門,推進學校民主化管理進程。團學宣傳工作起到的是上傳下達的作用,在學生與學校之間架起了一座傳遞信息和交流意見的橋梁。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避免了在教學和管理過程中因溝通不暢而產生的各種誤解和矛盾,有利于學生更加理解和支持學校各項工作,為高校的改革發展提供輿論支持。[1]
團學宣傳工作可以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支持大學生全面發展,將他們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通過課堂教育灌輸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渠道,但實踐說明,如果僅采取自上而下的硬性灌輸方式,容易使受教者產生抵觸心理,喪失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會適得其反。針對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多元化需求,積極利用課堂外形式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將枯燥抽象的理論教育寓于生動的校園活動中,通過創造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精神文化產品,豐富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是對課堂教育主渠道的良好補充。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關乎社會主義事業的繁榮發展,而高等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強大學生判斷、分析問題的辯證思維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是團學宣傳工作的主要內容。離開了經常性的、強有力的基層宣傳工作,就會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A高校NY學院學生宣傳中心,在學院黨委領導下,履行思想教育、輿論引領、文化氛圍營造的職責,覆蓋全院學生黨支部和團支部。其下設新聞采編部、新媒體運營部,各黨支部和團支部宣傳委員與之實現上下聯動,工作大有成效。但隨著學院發展,學生校園文化活動增多,宣傳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漸漸顯露出來,并具有一定代表性。
NY學院宣傳工作制度不夠完善,缺乏長效機制。一是缺乏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對宣傳工作主體認識存在偏差,沒有廣大師生廣泛參與,宣傳效能受到限制。二是沒有考核與激勵制度,工作中出現拖延敷衍現象,挫傷了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影響了宣傳效率。三是輿情監控與預防機制不健全,面對多元的信息傳播渠道,缺乏科學有效的輿情監控與應對機制,危機管理觀念落后,危機公關能力不強。
宣傳隊伍主要由輔導員、學生干部組成,宣傳中心缺乏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策劃意識,宣傳視角不新,影響力差,總體質量不高。
“90后”“00后”大學生具有時尚、前衛、求知、求新、思維活躍等鮮明特點[2],而現實太多的宣傳內容則是關于事務、會議活動的報道,內容單調,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缺乏應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失去了與學生群體聯絡互動的基礎。
一是建立協同共建機制,堅持黨管宣傳的原則,形成院系黨委統一領導、緊密聯系院系黨政工團、團學宣傳組織落實的工作機制,擴大宣傳覆蓋面,強化宣傳滲透力。二是健全目標責任和考核制度,將近期目標、工作任務進行分解,任務到人,責任到崗,強化宣傳人員的工作責任感。應把宣傳工作列入考評體系,對在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個人和集體給予相應的獎勵,這有助于提高廣大師生參與宣傳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力。三是完善應急管理機制,建立院系輔導員、學生干部和宣傳骨干組成的輿情收集、反饋體系,對學生關注度高的事情及時跟進,發現有傾向性的問題及時引導化解,提高宣傳工作的預見性。同時,一旦出現突發事件,要勇于面對,不回避,不退縮,第一時間公布事實真相,解答學生疑惑,防止流言蔓延,維護學校和院系良好形象。
加強團學宣傳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堅強有力、務實有為的工作隊伍,為宣傳工作提供組織保障。一是按照德才兼備、品學兼優的標準選聘人員,為其塑造公信力和說服力,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二是加強宣傳隊伍的培訓,強化宣傳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增強宣傳人員的政治素質和專業素養。三是鼓勵宣傳人員不斷創新。宣傳工作者不僅需要較強的專業技能,也要有突破傳統的勇氣,在紛繁復雜的網絡環境中唱響主旋律,引領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鞏固道德基礎,聽黨話,跟黨走。
要以學生為中心,堅持“三貼近”原則,在深入人心、力求實效上下工夫。一要貼近實際。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學院和學科特點,加強專業特色和優勢宣傳,引導師生自覺把行動統一到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諧的教育體系與和諧的校園文化建設之中。二要貼近生活。要把宣傳工作落實在基層,始終把工作視點對準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聚焦平凡樸素的生活細節,挖掘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生動事例和典型事跡,汲取新鮮營養,用真實生動的宣傳作品去凝聚人心,激勵斗志,傳承精神[3],使宣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入心。三要貼近學生。宣傳工作要重心下沉,做到立足學生,鏡頭對準學生,版面留給學生,悉心聽取學生的看法和需求,尋求與學生的共鳴點,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到,講好團學新故事,傳播院系好聲音,弘揚時代主旋律,傳播校園正能量。
總之,要準確把握新時代共青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形勢和任務,立足青年學生主觀世界改造、理想信念塑造和思想政治引領,加強輿論風險應對,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隊伍[1],為高校團學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支撐。
[1]楊顯著等.做好新時代新聞宣傳工作的幾點思考[N].西藏日報(漢), 2020-2-7 (02).
[2]樊新武等. 高校基層院系學生宣傳工作模式的探究[J].中國林業教育,2013,35(07): 28.
[3]陳虎.新建地方高校加強宣傳思想工作的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17(12):16.
(責任編輯:楊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