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二毛
[摘 要]通過對政府力量引導下消費扶貧的運作機理進行分析,并根據作者從上海市徐匯區政府合作交流辦公
室(以下簡稱“合交辦)所了解到的消費扶貧實踐情況,分析在政府力量引導下消費扶貧推進中遇到
的問題,并提出政府力量引導下的消費扶貧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消費扶貧;政府與市場;運作機理
為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指導意見》的文件精神,貫徹落實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上海市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上海市徐匯區按照“中央要求、紅河所需、徐匯所能”原則,積極響應本市創新消費扶貧實踐號召,大力推介開展消費扶貧活動,展示出政府力量引導下消費扶貧所產生的積極效能。
一、政府力量引導下消費扶貧的運作機理分析
消費扶貧是社會通過消費貧困地區的產品與服務,幫助貧困地區增收脫貧的一種扶貧方式,是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①。政府發揮自身宏觀調控的作用,出臺相關政策積極支持企業參與消費扶貧,以消費市場為導向對產品與服務進行資源配置。
首先,地區政府間建立聯系。在國務院辦公廳《關
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指導意見》的引導下,發達地區政府與貧困地區政府通過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聯系起來,從而發揮發達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資源優勢對貧困地區進行對口支援、扶貧協作,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
其次,地區政府與企業間建立聯系。發達地區政府和貧困地區政府通過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建立聯系之后,各自調研走訪當地企業,為發達地區企業和貧困企業建立相關聯系提供政治支持。結合發達地區城市產品和服務需求,開發出貧困地區可供給的產品和服務,引導發達地區企業與貧困地區企業開展深度合作,開發相關扶貧項目,為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市場化運作創造前提條件。
再次,地區企業間建立聯系。發達地區企業和貧困地區企業在扶貧項目資源對接的基礎上成立聯合貿易公司,共同開發扶貧產品和服務,充分發揮貧困地區企業的產品資源優勢和發達地區企業的消費市場優勢,打通貧困地區產品進入發達地區市場的銷售、流通環節。
最后,進行產品市場化運作。通過成立扶貧貿易公司,建立扶貧展銷平臺,把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銷往發達地區,拓寬銷售渠道,開拓消費市場,以消費扶貧方式帶動貧困地區脫貧。
二、政府力量引導下消費扶貧推進中遇到的問題
1.貧困地區生產能力不足,投資資本缺乏。貧困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滯后,資金供應不足,生產設備往往比較老舊,生產方式往往比較傳統,導致生產的產品供應量跟不上市場需求的變化。一些貧困地區的本地企業對于當地特色產品的開發能力不足,生產成本較高,再加上招商引資政策不具有太大吸引力,導致貧困地區投資資本缺乏。
2.貧困地區供應鏈不完善,流通渠道不通。貧困地區往往因地理阻隔,加之交通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縣鄉村三級產品供應鏈無法很好地對接,產品輸出受到極大限制。由于缺少必要的基礎設施,物流體系不健全,電商平臺發揮作用有限,導致產品流通渠道不暢,只能通過本區域集市或者門店銷售②。
3.貧困地區消費市場有限,產品銷路不暢。貧困地區大多人口分布不均 ,人口數量有限,產品流通區域有限,嚴重制約了當地產品和服務消費市場的開拓,消費市場有限。加之貧困地區居民收入水平比較低,產品購買能力有限,導致產品供給大于需求,產品銷路不暢,農產品滯銷,嚴重制約了貧困地區經濟的發展。
4.貧困地區農產品供給水平低,品質參差不齊。貧困地區農產品生產能力不足,大量農產品以粗加工或者以原料方式出售,農產品供給水平低。由于貧困地區的產品生產商大多是中小企業或者小加工作坊,產品生產標準和安全標準不統一,導致生產的產品品質參差不齊③。
5.貧困地區產品宣傳推廣力度不足,缺少特色品牌。貧困地區商家知識水平有限,營銷理念知識不足,缺少線上推廣技術支持,產品宣傳推廣力度不夠,品牌特色難以打造④。
三、政府力量引導下消費扶貧實現路徑
1.鼓勵社會各方力量參與消費扶貧,拓寬消費市場。消費市場是影響貧困地區消費扶貧的直接影響因素,需要社會各方力量的共同參與來加以拓寬,從而帶動貧困地區脫貧增收。發達地區政府要鼓勵本地區各級各類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興辦企業,為貧困地區注入投資資金。鼓勵各級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貧困地區產品,引導干部職工自發購買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拓寬消費市場。具備條件的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置辦辦公、會務用品和職工福利時,可明確一定額度或一定比例,定向采購貧困地區的相關產品和服務。采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采購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發揮行業協會、商會、慈善機構等社會組織作用,組織動員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等參與消費扶貧。
2.助力貧困地區打通供應鏈條,完善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是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進入市場流通的關鍵環節,是制約消費扶貧的關鍵因素。發達地區要助力貧困地區打通供應鏈,協助貧困地區扶持一批消費扶貧示范龍頭企業,改善商貿流通基礎設施。打造農產品收儲、分揀、包裝和冷鏈物流體系,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更好地把零散的生產個體連接起來,為實現貧困地區農產品“走出去”奠定堅實基礎。發達地區要引導本地區農產品批發市場、商貿流通企業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穩定供銷關系,設立貧困地區農產品展示體驗中心,建立一批農產品銷售專柜專窗。大力推廣訂單農業、體驗消費、直供直銷模式,組織貧困地區優質綠色農產品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超市。
3.助力貧困地區搭建銷售網絡,暢通銷售渠道。搭建銷售網絡和銷售渠道是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走出去”的重要出路,是消費扶貧的重要舉措。發達地區可以舉辦對口貧困地區農產品展銷活動,專設消費扶貧展區,為對口貧困地區推介特色農產品提供便利平臺。聯合舉辦對口貧困地區農特產品產銷對接活動,引導發達地區大型商貿企業批發中心和對口貧困地區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加強產銷關系。發揮商務扶貧聯盟,電商扶貧聯盟等平臺作用,持續推動消費扶貧向主流消費群體、新興消費群體趨勢精準對接。鼓勵電商企業設立貧困地區扶貧專賣店,推動電商企業與產地直采直供合作。
4.助力貧困地區建立標準化規模化農產品供給體系,打造特色品牌。完善農產品供給體系是貧困地區實現農產品持續供應的重要保障,也是打造特色品牌的基礎條件。以優質、安全、綠色為導向,幫助貧困地區農產品開展原產地保護和標準化生產示范種植。鼓勵農業科研機構、龍頭企業,在貧困地區培育研發優質農產品品種,因地制宜推廣先進種養技術,協助貧困地區加快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農產品認證,開展標準化生產⑤。推廣食用農產品安全控制規范和技術規范,推廣應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
5.助力貧困地區培育契合發達地區城市特點的消費扶貧新熱點。要深入挖掘貧困地區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和傳統農耕文化等資源。支持貧困地區傳統手工技藝發展,引導國內外優秀創意、設計、研發、營銷等專業機構與當地開展合作。進一步提高勞務協作組織化水平,鼓勵企業、中介組織積極參與,拓寬消費扶貧新渠道。針對都市年輕人個性化,時尚化,體驗式消費的需求,通過電子商務自媒體平臺推出一批符合年輕人消費心理、消費品味的小眾化產品和服務,改變公眾對貧困地區產品的傳統認知,引導都市年輕人在愉悅的消費體驗中更好地認識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文化產品和旅游產品,培育消費扶貧新熱點⑥。
注釋:
①《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新農村》2019年第2期。
②葛建華:《“一站式”消費扶貧電商平臺的構建及運營研究》,《廣東社會科學》2019年第3期。
③⑤王慧:《淺析精準扶貧背景下我國消費扶貧問題與對策》,《山西農經》2019年第17期。
④陳前恒:《消費扶貧:架起城鄉需求的橋梁》,《人民論壇》2019年第23期。
⑥《上海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政策瞭望》2019年第6期。
(作者單位: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
(責任編輯 周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