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昌孝
關鍵詞:事業單位? 績效管理? 現狀? 對策
事業單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提供公益服務的主要載體,如何激發事業單位人員活力,增強事業單位公益服務主旨,開展事業單位制度改革探索,改善事業單位績效管理是解決事業單位現狀問題的有效對策。科學的人事制度能提高事業單位工作效率,對提升事業單位服務水平,建設服務型政府具有深遠意義。績效管理是組織實現戰略目標的有效手段,事業單位明確績效管理的應用非常薄弱,存在評價大鍋飯的現象,研究事業單位績效管理方法,有利于促進事業單位建立新型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績效管理是管理者與員工開放溝通,促進員工做出有利于組織行為,取得卓績效的管理實踐。績效管理不同于績效考核,績效考核是對某一階段工作成果的總結,績效管理是廣義的概念,包括績效計劃,及具體考核辦法實施等。績效管理能通過事先溝通承諾,衡量,獎勵員工的績效水平,有利于提高組織生產力水平。績效管理主要工具有360度績效考核法,關鍵績效指標法等。
績效管理最早源于西方,19世紀,人事管理之父羅伯特歐文引入績效評價的概念,80年代以來,績效管理的研究日益豐富,工商管理中的績效管理可追溯到20世紀初,績效管理運用到公共部門中始于50年代美國績效預算制度。70年代西方國家普遍開展政府改革使績效管理得到廣泛應用。隨著我國人事制度的改革深入,包括傳統型與非傳統型形式,人力資源管理方式轉變為聘任制,績效考核工作為制度實施起到重要的作用。
事業單位績效管理是利用財務指標對經營過程分析評價,判斷單位運營狀況,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改進控制,保證實現單位經營目標。事業單位財務績效管理具有目標多元化,指標具有模糊性的特點。加強事業單位績效管理對事業單位發展具有實踐意義。有利于促使單位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財務績效管理強調考核結果的反饋作用,促使單位強化資金使用安全意識,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提升單位內控水平,財務績效管理需要根據經濟活動流程關鍵點評價指標設置,有利于發現風險點進行管控,對財務人員專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其主動完善業務素質。
近年來,不少事業單位對績效管理工作不斷探索,績效管理逐漸走向規范化,但由于各種原因存在不少問題,制約了績效管理功能的發揮,影響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目前事業單位績效管理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績效管理政策法規對事業單位績效方案制定起到宏觀指導作用,績效管理法規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缺乏專門的法規政策,內容范圍有待完善。現有績效管理政策大多是宏觀上通用的政策,針對各事業單位特性,制定專門的政策標準相關法規較少。現有績效管理政策法規構建了基本工資標準規定,績效評價等框架,但相關政策內容中側重于對績效考核優秀者的獎勵,不能起到很好的懲戒作用。
第二,反饋是績效管理中的最終環節,是對前期工作總結溝通的過程,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反饋主要集中于反饋結果公布層面,績效管理反饋中的問題主要是對考核結果未進行應用,大多數單位績效考核后多采取物質激勵,結果主要用于年底評獎,缺乏對考核不合格者的懲戒措施。績效管理監督是對績效考核過程全方位監督,目前事業單位績效管理監督主要側重于考核前監督,對績效管理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但同時存在監督體系有待完善,監督主體范圍有待提升等問題。多數事業單位設置監督評議制度,但存在監督內容不具體,監督執行力度較弱等問題。
第三,績效管理是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隨意設置指標會帶來系列問題,事業單位績效管理中指標設定分析不夠科學,忽略指標內在本質探究。由于環境因素影響導致無法控制績效結果,績效指標尋找中不能單看表象,要探究其反映內在信息,具有一定挑戰性的績效指標能產生激勵作用。
事業單位績效管理中的問題主要是績效管理意識不足,績效評價體系不夠完善,對事業單位績效管理優化,必須做到程序科學、持續改進。績效管理政策法規是實施績效管理的依據,要積極優化績效管理政策法規,制定專門性的政策法規,針對不同單位特性制定有針對性的績效管理考核標準措施,完善績效管理政策法規內容,考核框架體系,豐富績效管理內容,運用正激勵后同時完善負激勵內容。
績效管理監督是對計劃反饋全過程監督,事業單位應提升監督能力,完善監督體系,制定合理清晰的監督標準,加強對績效反饋環節的監督。提升監督主體專業技能,要成立專門的監督小組,對監督小組成員進行技能培訓。積極拓展群眾參與渠道,使群眾參與監督。規范性的反饋機制建立體現在績效管理目標的設計實施等各環節,要拓寬考評結果應用范圍,考評結果應用遵循正負激勵結合的模式,應用于輪崗交流等各方面。加強反饋環節的溝通,通過溝通發現解決問題,拓寬溝通渠道,使反饋環節更加高效。
多數事業單位績效考核處于起步階段,績效管理大多停留于概念,需要強調績效管理是循環,從績效計劃,反饋到考核結果應用形成閉環,促進被考核者達成目標,考核是績效管理的最后環節,績效工資是考核結果的應用方式,將目光聚焦在如何實現績效改善層面。公共服務價值難以衡量,不同區域針對目標群服務難以建立完全公平的標準,事業單位績效考核結果存在非量化的因素,必須對事業績效考核持續改進。
參考文獻
[1]王霞.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問題分析[J].財會學習,2019(24):6-8.
[2]陳惠花.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現狀及對策探析[J].商業會計,2015(07):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