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琦
關鍵詞:管理會計企業? 意義? 問題對策
管理會計一直在企業的發展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企業的正常運行會受到管理會計工作效率和質量的影響。管理會計工作中會用到大量的數據,工作人員必須收集到更加全面的數據,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獲得需要的數據,做出更加科學的決策,所以管理會計工作中尤為重要的部分應該是數據的收集。隨著大數據的發展,管理會計可以利用大數據收集到更多的數據,其處理數據的能力和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除此之外,大數據的應用也面臨很多的問題,給企業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企業應該充分利用好大數據技術,同時積極的尋找解決大數據帶來問題的措施,規避風險,促進企業的發展。
(一)有助于增強管理層決策的科學性、準確性、實時性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對管理會計加以有效應用,有助于實現人、財、物的優化配置,以設備的購買為例,采購部門要嚴格遵循既定程序,提前對市場進行調研、供應商資質核實、設備選型篩選等,加強同財務業務部門的交流與合作,結合之前的購買情況,包括但不限于資產設備壽命周期、資產設備效能多維對應信息、運維成本及發生時間頻率等等,統籌考慮設備購買的成本和預期的產出效益,然后在此基礎上制定并不斷完善可行性研究報告,這有助于增強企業管理層決策的科學性、準確性、實時性。
(二)有助于實現績效考核與評價的精準度
充分發揮管理會計的具體作用,不斷優化企業對自身經營管理考核的具體計劃和執行方案,并對各指標進行量化,有助于增強企業管理效率。此外,在管理會計工作的支持下,可以為企業的管理層提供準確可靠的業務財務信息和數據,有助于推動其對企業經營管理狀況的全面把控,也有助于財務部門對相關的財務數據和信息以及績效考核結果進行對比和分析,從而找出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有助于實現企業績效考核與評價的精準度,從而推動企業整體運營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有助于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與實現
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與實現,涉及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企業主要業務的梳理描述、流程設計、現狀評價及風險點的控制與評估等等,需要大量的內部管理過程信息支持,而管理會計基于財務會計基礎而超越財務會計的局限與不足,恰恰能滿足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與實現的必要性。管理會計轉型能主動適應企業發展新常態,不斷修正現狀、完善現狀、突破現狀,真正契合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與時俱進性,有助于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與實現。
(一)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與管理不到位
對企業而言,其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與管理水平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自身的管理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但是現實情況卻是我國不少企業缺乏對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管理應有的重視,導致信息化建設管理工作比較滯后。有的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重建設輕管理,業務財務及業務部間信息化建設各自為政很難融合,往往導致信息化系統“煙囪”林立,信息多源存在偏差甚至互相矛盾,給企業管理帶來一定的困擾。例如一些企業的HIS信息系統只是用在了比較簡單的工作上,只是具有簡單的核算功能,無法滿足事先預計、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分析工作的需要,同時由于各系統間信息差異性甚至矛盾性,徒增了收集、核對和分析相關財務數據和信息的工作量,耗費了較多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并且人為操作過程中難以避免會出現失誤,導致其所統計出來的信息和具體情況存在偏差,脫離了預期目標,致使企業財務管理的質量和水平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應用管理會計過程中欠缺控制成本、創造價值的理念
首先,企業在應用管理會計的過程中,欠缺控制成本、創造價值的意識。尤其是信息技術、數據分析技術高速發展,許多企業管理層認為只有進行大投入才能提升經濟效益,在觀念里只是重視市場推廣與生產技術,對財務管理當中的管理會計缺乏深入的理解認識,使得許多管理會計無法創造價值。沒有運用管理會計來將生產管理銷售各個環節進行協調與同步推進。再次,企業財務工作人員對于管理會計職能的認識不足,許多工作人員并沒有意識到在經濟新常態下數據分析的重要性,沒有積極的進行財務管理會計崗位的轉型。在思想上直接與管理會計沒有形成接軌,不利于管理會計職能的發揮以及企業的發展。
(三)管理會計缺乏完善健全的組織體系
多數企業片面的認為財務管理團隊對于前方生產銷售的服務無法創造出較大的價值,需要減少投入,根據最少的需求設置相應的財務崗位,只需要保證好生產、營銷及物流的通暢就能夠為企業發展奠定基礎。所以許多管理會計在企業當中有名無實,缺乏完善健全的管理會計體系,凡是牽涉到管理會計完成的業務項目,財務工作人員通常是簡單粗略的進行分析就完成管理會計核算。企業內沒有健全的管理會計作業標準以及流程,相關工作人員只是簡單的進行分析以及處理。在經濟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數據的共享性、深度挖掘價值企業沒有完全的發揮,完全只是憑借簡單粗暴的財務分析及經驗決策來決定企業的發展,沒有發揮出數據應用、團隊與集體的智慧力量。
(一)加強管理會計和業務融合體系建設
企業業務量日益繁雜,所涉及的環節和部門較多,因此企業要想切實提升管理會計工作的效率,就需要加強管理會計和業務融合體系建設,從而促進業務部門和管理會計的高效融合,在此基礎上實現各個環節的緊密銜接和資源的高效融合,這有助于不斷完善管理會計工作,有效解決其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離不開財會基礎業務工作的有效落實,并加大管理會計的執行力度,確保對財會工作實現高效管理;其次,需要對相關業務流程進行不斷分析、梳理和完善,確保財會信息源頭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最后,在各個流程和環節加強業務部門和管理會計的聯合與互動,增強彼此之間的協調性。
(二)積極制定并完善績效考核機制
首先,企業在績效考核與評價過程中,應當堅持公益導向、科學簡便、公正公開以及效率與公平相結合的原則,對考核指標予以具體說明,對平衡計分卡進行有效運用,對企業的重要業務予以高度重視,以此來實現服務水平、效率和工作量的協調;其次,對考核任務進行優化和精簡,并對指標權重進行合理分配,在具體考核過程中,避免對權重指標進行隨意更改和調整,結合實際情況選取合適有效的重要指標進行考核;最后,對考核結論的使用機制進行完善,企業要制定內部職工績效考核評價方法,以提升發展質量為核心,綜合考慮崗位工作量、風險強度、服務質量、行業規范、技術難度、顧客滿意度和促進行業協調發展等方面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要進一步體現工作者的工作價值,與其薪酬分配相掛鉤,充分發揮績效工資的激勵作用。
(三)優化管理會計制度,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與管理
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現階段的發展特點和運營管理的實際狀況,從管理會計具體的內容出發,借鑒和吸收其他先進企業財務管理機制的相關內容,積極制定并完善與自身需求相匹配的管理會計制度,選擇科學合理的預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方法,從而為企業管理會計工作質量和水平的提升提供制度化保障,提高管理會計的規范性。此外,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企業對現有的財務管理系統進行優化,運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加強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與管理,以此來實現業務信息和財務信息的有效融合,避免出現信息孤島,從而為管理會計工作的有效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企業的管理會計工作也應與時俱進,對會計從業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其完成會計核算、財務報表分析等傳統工作,還需要為管理層的科學決策以及控制分析等工作提供支持,這就需要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不斷豐富和完善其職能,推動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在此基礎上實現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郝凌峰.淺議大數據時代企業管理會計發展趨勢[J].中外企業家,2020(03):43.
[2]楊坤.財務共享服務時代的企業管理會計轉型研究[J].商訊,2020(01):67-68.
[3]周蕓.試論企業管理會計下的企業內控制度應用及完善策略[J].財會學習,2019(35):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