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同安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和對福建、廈門發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市委工作部署,立足我區三農特色、村莊資源稟賦和鄉村發展實際,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全區“三農”工作總抓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農業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農民民生保障再上新水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新進展,農村基層黨建開創新局面。
一是強化政治思想引領。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按照市委關于“第二批開展的單位要不等不靠,該學的學起來,能改的馬上改”的要求,緊扣工作實際,先行在全區范圍內部署啟動“找差距、抓落實、解難題、化積案”檢視整改工作,提前做好主題教育的思想準備和行動準備。充分挖掘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蓮花鎮白交祠、軍營村調研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實踐成果,發揮高山黨校、市委機關舊址“使命館”等黨性教育基地政治功能,開設“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廈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四在一線工作法”“廈門六種精神”等精品課程,推出“初心之路”15個現場教學點,編印《習近平同志在同安下基層》特色輔學教材,廈門大學、省委黨校先后掛牌現場教學基地,舉辦培訓班近300期,吸引省內外學員600多批近15000余人次學習參觀,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把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感恩之心、擁戴之情上升為學思踐悟的高度自覺。
二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持續開展支部“達標創星”活動,依托“基層黨建巡查月”活動,進一步優化黨組織設置,完善黨組織信息153個,完成102個黨組織升格工作,撤銷“空殼”黨支部37個,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3個;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從嚴規范組織生活,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抓好“三會一課”制度落實的通知》等規范性文件,指導農村基層黨組織落實好“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制度。同時建立黨(工)委書記黨支部聯系點制度和區、鎮(街)領導班子成員掛鉤聯系制度,進一步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三是規范村級組織運行機制。制定出臺并全面推行《關于在全區農村基層組織推行“1246”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即突出農村黨組織領導核心,建強村干部和農村黨員兩支隊伍,實施“頭雁引領”“戰斗堡壘”“富民強村”“協同共治”四大工程,完善村務監督、村務公開、村務決策、財務管理、便民服務、激勵保障六項工作機制。全面梳理村級黨務、村務公開目錄,設立“同安村務通”移動信息平臺,并制定《“村務通”平臺管理員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規范組織運行機制。
四是積極探索“村居治理”有效機制。結合區情實際,全面開展“村居治理”主題實踐活動,堅持基層黨建統領,發揮自治的基礎作用、德治的引導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構建了“以村(居)黨組織為領導核心,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的“一核三治”主體思路架構,逐步培育了大同街道田洋村、五顯鎮垵爐村、汀溪鎮頂村等9個示范點。
五是注重村居干部管理。嚴格落實黨組織書記區委備案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一定三諾兩評”管理辦法,規范完善工作例會、村主干日常工作動態APP報告等7項日常管理制度。不斷健全村黨組織書記選拔培養機制,拓寬選任渠道,建立選派駐村第一書記長效機制,向31個經濟薄弱村、鄉村振興重點村黨組織派駐第一書記,逐步提高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比例,目前我區“一肩挑”比例達50%。同時,提前謀劃、重點培養村級黨組織書記人選,建立249名后備干部庫,確保在下一次集中換屆時全面實現中組部“一肩挑”要求。
六是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持續推進“富民強村”工程,創新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機制,繼續探索農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有效整合利用試點生產要素,提高農業的組織化、規模化、現代化程度。扎實開展掛鉤幫扶工作,出臺《關于調整區直單位掛鉤幫扶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相對薄弱村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推動121家市、區直單位掛鉤幫扶薄弱村,引導政策、資源向農村傾斜,持續推行“跨村聯帶、異地幫扶”模式,實現資源互補、抱團取暖,確保2019年全區所有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