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心然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享受,犬就成為了家庭寵物的首選。但是隨著養犬人和犬數量的增加,也伴隨著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各地政府相繼出臺了一些政策,但是惡犬傷人事件卻屢屢不減。在對眾多惡犬傷人事件發生根源的探究后和對犬患治理政策的發展歷程的了解后,利用政策分析手段進一步對犬患治理進行了評估分析,發現治理犬患的重點應放在法律與法規制度上、執法手段以及人們的思想意識上。
關鍵詞:養犬;生活水平;評估分析;制度建議;治理
據2017年不完全統計,中國的狗數量達1.5億只,平均每3個家庭有一只狗,預計2020年超越2億只狗。中國每年賣出的人用狂犬疫苗,都在1000-1500萬人份左右,產銷量都高居世界第一,是全球數據的80%。從這些數據上可以看出,我國犬的數量和規模,以及暴露出的犬患問題是一個極其嚴重的社會問題。
1.犬患問題的根源
1.1制度缺失,政策不完善。北京、上海、重慶、武漢、廣州、沈陽等省區市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強養犬管理辦法、條例,但有的養犬管理辦法或條例內容過于宏觀,缺乏問題導向,不聚焦、不具體,沒有具體實施細則,缺乏操作性、可行性,標準尺度不好掌握,造成執行難、難執行。
1.2管理缺位,職責不到位。養犬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由公安、獸醫、城管執法、工商行政、衛生等多部門參與的養犬管理工作協調機構,在實際工作中,各部門沒有“一盤棋”思想,政出多門,交叉融合,缺乏相互配合、相互補臺,存在著相互推諉、相互扯皮的“踢皮球”的情況發生。
1.3執法不嚴,處罰不落實。在發生惡犬傷人事件后,有關部門不能依照已經出臺的相關政策對惡犬的主人進行相應的教育、處罰。缺少處罰就會使一些人找到政策的漏洞,從而打“擦邊球”,使“限制令”、“規范令”淪為“一紙空文”。
1.4監管不力,督查不規范。開設犬只養殖場所、從事犬只診療活動的,從事犬只銷售經營活動的等,都需要動物防疫、工商、衛生等部門審批備案注冊。然而在實際中,一方面,養犬人逃避監管,不申報不注冊;另一方面,相關職能部門監管不到位,督促檢查流于形式,工作存在“盲區”“死角”。
1.5覺悟不高,社會不認同。一些養犬人自身覺悟不高,對狗沒有進行正常的管理與教導,對于犬只隨地大小便、破壞環境等不文明的行為,聽之任之,放任自流,視而不見,無視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建設,造成衛生環境“臟亂差”。
1.6培訓不足,宣教不系統。政府相關部門和養犬相關的行業協會、動物保護組織等社會團體開展宣傳教育不夠,培訓力度不大,受益面小;同時,宣傳手段有限,內容豐富、寓教于樂的宣傳活動少,不能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養犬真正成為一種自覺的文明行為。
追根溯源,“犬患”形成的原因究其根本,我覺得更應該將問題看向“人治”,還是“人治”的缺失。
2.對我國未來犬患治理的啟示
2.1注重頂層設計,制定法律法規。養犬法律法規條例要明確公安、畜牧獸醫、城市建設管理、衛生、工商等,以及居民、村民委員會、養犬行業協會等部門的工作職責,分工明確,職責清晰,齊抓共管,共同做好養犬的管理工作。養犬法律法規條例要突出問題導向,要有細則,要可量化、可落地、可操作、可實施,“照單抓藥”,防止法律法規條例變成“一紙空文”。
2.2加強工作管理,形成全方位工作格局。應理清執法管理部門、養犬人的責任邊界,明確養犬的法律責任,加強責任追究;要改進飼養登記管理,將飼養者管理義務要求和履行記錄納入審核范圍,強化許可約束;要利用居委會、物業公司和社區組織等力量構建多方參與的自律機制,彌補執法力量不足,提升寵物主人的文明飼養意識與行動能力,讓“紙上法規”真正落到實處。可以通過治理重心下移,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比如小區物業公司有權對區內違法養犬行為進行勸阻、舉報、投訴,有權根據實際狀況劃定區內禁止犬只進入的公共部位。街道、社區和物業部門可以聯手行動,加強對各自管轄區內犬只的日常管理。衛生部門和寵物醫院可以探索設立專門的寵物犬繁育基地,防止出現寵物犬泛濫,或被棄養的現象。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借助“互聯網+”對犬只進行身份認證和登記,實現狗證辦理的便利化,加強對犬只的管理,線上線下雙管齊下。設置醒目的禁止遛狗標識,物業服務企業應采取措施加強對文明養犬的宣傳、引導,及時制止違法違規養犬行為。可以適當增加社區周邊的配套寵物醫院,增設寵物收容所。
2.3強化執法執紀,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加強執法執紀隊伍建設,對法律法規條例明文規定的,比如不栓狗繩,不戴嘴套,讓寵物狗隨地大小便,不按規定辦理養犬登記備案等違法違規行為說“不”,發現一起處理一起,決不手軟,決不姑息,讓養犬人的過失付出慘痛代價。
2.4創新工作方法,探索建立多元化保障制度。實行養犬許可證、年檢、收取管理費制度。試行給犬佩戴芯片做法,防止犬走失。探索建立養犬違法行為、不文明行為記分制度。市民出現隨意遺棄犬只、不拴狗繩、外出不配戴嘴套、隨意大小便等行為,由主管部門進行記分。當分數累計到一定數量后,由公安機關對養犬者進行處罰,或者收回養犬登記證、狗牌等,取消當事人的養犬資格,所養犬只由主管部門依法沒收處理。探索開展犬只的保險業務,主要是醫療險;推出第三者保險,主要用來狗傷人后,進行賠付。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對相關部門失責問題進行從嚴問責,倒逼責任落實;建立舉報投訴平臺,對養犬違規行為進行投訴受理,對證據確鑿的違規行為進行處理,并給予舉報者獎勵。建立失信黑名單制度,對違反條例規定的,將接受沒收犬只、罰款等處罰;因違反條例養犬收到兩次以上行政處罰的,納入嚴重失信名單,影響個人誠信聲譽。
2.5加強培訓,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通過報紙、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媒體,大力開展養犬知識培訓和宣傳教育活動,宣傳養犬的責任與義務,宣傳養犬易出現的違法行為及處理規定,使養犬人收斂任性行為,讓文明養犬逐步成為行動自覺和社會共識。
3.結語
如何更好更有效地解決犬患問題成為城市治理的一個重要的問題。當前,我國養犬管理上還或多或少存在著制度缺失、管理缺位、執法不嚴、認識不高等方面問題。要通過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強化監管、加大執法力度,以及養犬人素質的提升,犬患治理問題一定能夠得到徹底解決。
參考文獻
[1]張天舒.人性化與規范化視角下的犬患治理對策探討[J].中國工作犬業,2014(2).
[2]黃賽.“狗患”治理背后的“人力” 中國工作犬業,2017,Issue 08,pp.59-62
(作者單位:大連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