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能是運動員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運動員運動能力的綜合體現。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是一項新的訓練模式,一經提出,受到廣泛的關注與認可。將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運用到運動員訓練中,能夠幫助運動員快速的恢復體能,滿足運動員日常訓練需要,進而促進運動員耐力、體能的提升。對此,文本著重分析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概述,論述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在運動員訓練中的價值,提出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在運動員訓練中的應用路徑。
關鍵詞: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運動員;訓練;作用
引言
在運動員訓練過程中,運動損傷是在所難免的,而長期的訓練過程,使運動員身體機能處于亞健康狀態。在運動員損傷康復治療中,如果采取醫療干擾方法,忽視運動力對運動員慣性運動形成的損傷問題,會使運動員在訓練中反反復復的受傷,對運動員正常訓練形成一定的阻礙。而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的提出,為運動員科學化、合理化訓練提供保障,使運動員快速恢復健康,防止訓練過程中傷病的復發,進而促進運動員運動水平的提升。因此,研究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在運動員訓練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不僅是運動員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體育事業持續發展的需要。
一、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概述
(一)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內涵
從體育視角分析,體能是運動員的運動體能,可分為專項體能、一般體能兩種,是運動員運動訓練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也是運動員競技運動能力的基礎。在運動員體能訓練中,其與戰術訓練、技術訓練、心理訓練相連接,構建一個完整的訓練體系。也可以說,運動員沒有體能,一切訓練運動都是空談。由此可見,體能在運動員訓練、競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效度。
運動員在長期的訓練過程中,使運動員身體機能處于亞健康狀態,這對運動員體能形成一定的沖擊,直接影響到運動員競技賽成績。針對運動員體能,提出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不同于傳統訓練方法,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借助運動訓練、運動營養、運動醫學、功能康復學等訓練方法與手段,結合專項訓練模式,根據運動員體能水平,找出運動損傷機制,在此過程中對運動員進行有效的調理,防止運動員受傷部位在此因訓練出現損傷,進而促進運動員身體體能的恢復。
(二)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種類
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種類分為:一是采取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對身體健康的運動員進行康復性訓練,提升運動員身體綜合素養,謹防運動員在訓練中出現損傷;二是針對處于亞健康狀態的運動員,采取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進行診斷,知曉運動員體能下降的因素,并且制定專項康復體能訓練方案,幫助運動員循序漸進的進行調理,使運動員快速恢復健康狀態;三是通過采取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幫助運動員在訓練中減少訓練傷痛,以此方法引領運動員自主恢復自身運動能力。
二、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在運動員訓練中的價值
(一)推進運動員向最佳身體狀態發展
運動員的日常即是運動,其在長期的運動過程中,肌肉力量不平衡,使關節部位出現移位或者是關節穩定性下降問題,容易使運動員出現關節損傷,嚴重影響到運動員體能,使運動員不能夠正常的進行訓練、比賽,對自身與團隊都形成一定的影響。針對此問題,不少相關學者、專家進行研究,致力于找到一種適用于運動員訓練的方法,使運動員在訓練損傷后,快速的恢復健康。而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的生成,為運動員訓練的合理性、科學性提供契機,滿足專家、學者的研究夙愿,促進運動員體能的快速提升??祻托泽w能鍛煉模式以體能訓練、康復醫療模式為導向,能夠在運動員訓練的同時,為運動員提供康復醫療項目活動,使運動員得到有效的治療,在心理、機能方面給予全面的干預,縮短運動員體能恢復時間,促進運動員以健康的身體狀態參與到訓練與比賽中。
(二)避免運動員形成二次損傷
相比較傳統訓練治療模式,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包含康復治療,其從營養、心理、醫學等層面著手,立足于運動員身體實際發展形式,對運動員身體機能進行有效的診斷,找尋影響運動員身體機能下降的因素,構建康復訓練方案,使運動員根據此方案進行日常訓練,促進運動員快速恢復身體機能。與此同時,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避開了運動員損傷部位,增強訓練的安全性、健康性、科學性,有效的避免損傷的再次發生。運動員根據康復性體能鍛煉方案,采取有效的運動,增強自身損傷預防能力,減緩運動訓練對自身機理的再次傷害。
(三)提升運動員損傷預防能力
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在運動員訓練中具有積極的影響效度,幫助運動員快速的恢復身體機能。與此同時,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也能幫助運動員預防訓練損傷,幫助運動員規避運動過程中發生的損傷。由此可見,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不僅能夠幫助運動員快速的恢復體能,更能夠幫助運動員防止自身發生運動損傷??祻托泽w能鍛煉模式在體育事業中的發展已經很長時間了,相關的專家、學者在對運動員進行康復訓練中,總結一套有效的康復性體能鍛煉方案,將這些知識內容傳遞給運動員,讓運動員知曉日常訓練中哪些訓練模式容易受傷,如何在訓練中規避受傷等,促進運動員進行健康、合理的訓練。因此,在將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運用到運動員訓練中,需要為運動員開展專項的理論教育課程,增強運動員對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全面理解,進而使運動員合理的運用康復性體能鍛煉機制。
三、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在運動員訓練中的應用路徑
(一)機能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
從運動員身體機能方面來看,其身體素質下滑大都與急性損傷、慢性勞損相關。從訓練過程來看,許多損傷發生大都在訓練結束時期,這與運動員注意力下降相關。與此同時,運動員在訓練中,一旦某一個環節的體能下降,對直接影響其動作、技能完成效度,甚至會出現身體損傷情況。例如:在排球訓練中,運動員的膝關節在攔網跳中,會使膝關節的沖力加重,形成膝關節損傷??偨Y運動員訓練過程,以及訓練過程中出現的損傷情況,采取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重視運動員機能的訓練方法,減少運動員身體負重情況,讓運動員甚至自身在運動過程中哪一個環節容易發生運動損傷,幫助運動員避免損傷,在訓練中不斷的提升自身機能。例如:在機能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中,伸膝能力下降,大都是股內側肌弱于股外側肌,為了防止損傷,可以要求運動員做下蹲聯想,避免力度的沖擊使身體再次受到損傷。
(二)防病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
防病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能夠避免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受傷的部位再次進行損傷。在訓練過程中,運動員發生損傷,等運動員康復之后,再一次訓練還是能夠觸碰到損傷部位,進而加重運動員損傷效度。因此,在運動員訓練中,教練以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為導向,減少損傷部位再次受力。在具體實例中,針對運動員髕骨痛,8%是由于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股內、外側肌力不平衡導致髕骨運動軌跡側移,而采取伸膝練習方法往往將加重這種異常髕骨運動而增加痛楚。因此,教練以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為導向,選擇足固定位的閉鏈練習方 式,使運動員踝關節處于微外翻位以緩解髕骨軌跡異常引起的疼痛,幫助運動員快速的恢復體能,避免運動員再次形成損傷。另外,運動員在訓練中,膝關節與腳趾應保持在 1 條垂直線上,以避免大多數運動員常出現的膝內扣現象。
(三)平衡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
平衡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能夠有效防止運動員關節損傷的手段之一,基于個體的關節穩定性主要取決于自身本體的感覺,關節錯位很容易形成韌帶拉傷,對運動員形成一定的體能損傷。基于此,在平衡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中,采取不穩定的平面幫助運動員進行訓練,促進運動員快速恢復身體體能。諸如采取平衡板、健身球等,設置訓練場地,使運動員關節在身體適宜的情況下進行訓練,防止運動員韌帶拉傷。與此同時,針對關節拉傷的運動員,采取心理、營養等方法,構建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方案,幫助運動員恢復體能,促進運動員快速歸隊。
(四)功能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
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中最重要的訓練模式是功能性訓練,是因為大部分運動項目訓練模式都是三維運動模式,需要運動員進行多關節運動,完成項目運動訓練模式。諸如:棒球是依賴于收腹、轉體動作完成,在訓練中如果對運動員進行腹肌的訓練,是力度不高強,如果進行收腹與關節運動,能夠達到良好的運動力。由此可見,功能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是訓練要點是在三維空間進行的,較為滿足運動員日常訓練需要。例如:運動員在進行托人訓練時,采用啞鈴的方法就能夠將人托起,并且保持平衡,啞鈴與關節動作進行力的沖擊,能夠更好的保護關節部位。
結語
綜上所述,體能在運動員訓練、競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效度??祻托泽w能鍛煉模式的提出,為運動員體能訓練有效性提供契機,能夠解決運動員訓練身體損傷問題,幫助運動員快速的恢復體能,促進運動員以最佳的狀態進行訓練、比賽。因此,在運動員訓練中,需要以康復性體能鍛煉模式為導向,通過采取個性化訓練方法,結合營養調理方法,幫助運動員快速的恢復身體機能,進而大大的降低運動員受傷幾率。
參考文獻
[1]張丹,薛金萍.呼吸功能與體能鍛煉對肺移植術后患者康復護理的影響分析[J].系統醫學,2019,4(07):187-189.
[2]李欣.康復性體能訓練在青少年男子足球運動員運動損傷中的應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07):77-78.
[3]胡青梅.觀察體能康復鍛煉對塵肺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27):3735-3736.
[4]周喆嘯,閆琪,徐建武,趙煥彬.優秀男子柔道運動員王XX喙鎖韌帶重建術后康復性體能訓練的實證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7,53(02):18-26.
作者簡介:吳征(1983.4-),女,廣東惠來人,大學本科,助理講師轉的科醫崗,研究方向是康復保健。
(作者單位:佛山市體育運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