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則炯,張斌,黃鵬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510300)
2018年7月,廣東省教育廳公示了24 個職業教育集團為省示范職業教育集團立項建設對象[1],明確集團化辦學職業院校教育資源的“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機制將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肩負著打通三地長期發展,以發展地方區域經濟培養所需人才為重任,發揮資源柔性的關鍵作用。從宏觀層面上看,從系統論進入深層次研究將是資源整合的重要契機,重新并加工系統內部各要素,使之能夠相互滲透、相互依存及合理融合,發揮其效益最大化[2-3]。
本文通過在粵港澳大灣區中進行教育資源整合,跨過集團化辦學職業院校行政邊界,以共用共享的戰略聯盟進行教育資源整合,對各職業院校教育資源進行重新加工與融合,對其價值進行增值的動態研究。
國內集團化辦學主要依靠職業教育集團的推進,功能的有效發揮不是簡單的區域地理位置上的聚集,而是經過內部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來實現規模發展[4-5]。所謂“資源共享”就是在一定的區域內,各主體對所擁有的資源打破現有界限,實行共同享用[6]。
本文以廣東輕工職業教育集團為例,對集團化辦學硬件教學資源和軟件教學資源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硬件教學資源共享主要是包括職教集團內部成員圖書館、實訓基地、運動場、教室等物質資源的共同使用;軟件教育資源共享主要包括職教集團內部成員師資、校園網絡、課程等具有使用價值的資源共同使用。

圖1 輕工職教集團硬件教育資源共享情況示意圖
從圖1 所示數據分析來看,輕工職教集團的硬件資源的共享水平不高。圖書館和實踐實操場地共享率分別為25%與22.60%,而教室與運動場地資源共享率分別為40%和25%。

圖2 輕工職教集團硬件資源未共享原因示意圖
如圖2 所示,輕工職教集團硬件教育資源共享處于較低水平,共享意識薄弱。

圖3 輕工職教集團硬件資源用途示意圖
在共享他校實訓基地資源的學生中,以他校排外心理、實訓設備少為主要理由的約占80.25%;未曾享用他校圖書館資源的學生中,以禁止非本校學生使用,“一卡通”不能通用為主要理由的約占82%;認為距離太遠而不去他校課室學習的學生約占84%。而運動場共享方面,超過65%的學生認為距離太遠,本校運動場地充足是其未使用他校資源的主要原因。
教育硬件共享效率普遍偏低,如圖3 所示,在共享他校實訓基地意識上,認為是為了考職業資格證書而享用他校資源的學生約占90.28%;而共享他校教室意識上,認為是為了上自習而享用他校資源的學生約占84.7%。

圖4 輕工職教集團軟件教育資源共享情況示意圖
軟件教育資源共享分為師資、課程共享和校園網絡資源共享。如圖4 所示數據來看,未曾用過他校網絡資源的學生約占76.92%;未曾選修他校課程資源的學生約占84.62%;學生認為本校課程任教中無校外教師任教的約占39.40%。從數據分析可以看到,職教集團內師資、課程以及校園網絡的共享率較低,需要提高共享水平。
探尋輕工職教集團軟件教育資源未充分共享的原因,有60%的學生認為選課系統不能通用,39%學生認為選修其他學校的課程,距離太遠;有60%的學生認為網速太慢影響其登錄外校網絡原因(圖5),可見職教集團教育資源信息化程度不高。

圖5 輕工職教集團軟件教育資源未共享原因示意圖
綜上,探索與實踐粵港澳大灣區集團化辦學職業院校內、外教育資源共享機制,對構建更加適合大灣區戰略聯盟下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的動態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集團化辦學推進過程中,職教集團內部成員在做是否參與戰略聯盟的決策時,通常會將自身在職教集團內部的地位作為首要考慮因素,包括對比其他內部成員的優劣。當內部各成員在收益一定的前提下共享教育資源時,如果收益水平分配不一致,內部成員會重新博弈,使內部各成員滿意所分配的收益。
1.博弈對局人
職教集團戰略聯盟內部成員在教育資源共享博弈研究中,作為博弈對局人是指職教集團內部成員,具有博弈的獨立決策及責任主體[7]。職教集團內部成員在戰略聯盟中對教育資源進行共享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通過外力管理調控,減少“機會主義”的想法[8-9]。
2.博弈策略
博弈策略是指職教集團內部成員選擇共享的行為,即戰略聯盟中參與共享教育資源主體的程度。x 設是職教集團內部成員參與共享的傾向,當取1 時,表示采用較好的共享,當取0 時,表示采用較差的共享。根據決策博弈論,博弈前提是以對局人中的職教集團內部成員采取的相應行為為后果,而職教集團內部成員預期得益依靠于共享程度,也影響對局人得益的高低程度。同時,如果系統均衡,就必須讓對局人參與共享以達最優,呈現出博弈策略的互補性,對局人中的一方努力共享將促進他方策略的調整,以加強共享[10]。
3.得益
文獻提出職教集團內部教育資源戰略聯盟博弈得益將從資本、收益、技術及風險幾個方面考慮[11-12]。則資本、收益、技術、風險與得益的關系式如下。

其中:
s=sa(a1,a2):表示內部成員投入的資本;
p=pn(a1,a2):表示內部成員收益;
A=An(a1,a2):表示內部成員投入的技術;
B=Bn(a1,a2):表示內部成員風險損失;
O=On:表示內部成員得益;
a1,a2:表示內部成員間策略;
本文投入的資本是指戰略聯盟的職教集團內部成員的有形及無形資產,包括技術、科研及經費等作為投入。
而成員間自身投入教育資源的收益Pn為:

其中:
hn,hm:表示內部成員能力;
ban:表示內部成員共享系數;
pn:表示內部成員收益;
a1,a2:表示內部成員間策略;
職教集團戰略聯盟內部成員投入的技術主要看各成員的教育資源水平及所采用的策略,也包括成員之間的相關程度。當教育資源質量或數量有所下降、技術手段、科研實力相對薄弱時,則職教集團戰略聯盟內部成員大多會采用較低的共享策略。當大于時,投入的技術為:

其中:
An:表示內部成員投入的技術;
λ:職教集團戰略聯盟內部成員博弈的投入技術差異影響程度,λ 可取為:

而職教集團戰略聯盟內部成員博弈風險的評價可通過logistic 曲線表示。即如公式5-5 所示:

其中:
Bt:博弈風險值;
M:博弈風險最大值;
g,k:曲線相關參數;
從公式5-5 得知,在接近正無窮時,則將接近于。假設職教集團戰略聯盟內部成員雙方博弈策略,0≤aa≤1,-1≤t≤1 在m、g、k 分別取1 時,

職教集團戰略聯盟內部博弈成員間的技術差異會對風險帶來影響。職教集團戰略聯盟內部成員能力與風險負相關,與共享雙方能力正相關。即在眾多因素共同作用下,職教集團戰略聯盟內部成員風險公式為:

則得益公式整理為:

通過最大收益進行博弈,其目的是使內部成員間得益總和最大。

此時博弈均衡點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職教集團戰略聯盟內部成員追求各自最大化利益時,所選共享往往從各自利好為出發點,但暫未處于博弈均衡。主要是內部教育資源共享時,占有教育資源優勢的成員,通過自身優勢改變博弈策略,實現得益最大化,促進理想的共享模式。
1.組織機構與制度
職教集團戰略聯盟內部教育資源實現共享的任務是制定目標,發揮、協調、促進教育資源的共享效益,做法如下:
(1)成立職教集團戰略聯盟教育資源建設委員會,由職教集團負責人擔任主任,職教集團內部職業院校負責人任副主任,各職業院校相關人員分別擔任委員,對大灣區職教集團戰略聯盟內部教育資源管理實行統一領導。
(2)職教集團作為大灣區集團化辦學教育資源主管單位,專門設置了教育資源管理崗,負責教育資源整合的宏觀管理。
(3)職業院校設立教育資源主管院長和秘書處,負責各職業院校教育資源管理。
(4)職教集團戰略聯盟教育資源共用共享在于制度的制定,如制定《大灣區集團化辦學教育資源管理辦法》《共享基金管理辦法》等教育資源管理辦法,為教育資源共用共享提供保障。
2.整合資源對策
(1)職教集團戰略聯盟教育資源共享迫切需要的是優質稀缺資源,因此,整合最需要的共享資源至關重要。通過專家評議,整合所需要的教育資源進行資助建設,提高教育資源共享的技術,促進其共享開放的能力。
(2)建設項目與研究機制相結合,建設項目和研究機制是需要逐步改進和深入的過程,在建設研究過程中進行改革及應用。一邊研究機制以促進建設項目,反之對建設項目磨合來推進機制完善,這是職教集團戰略聯盟教育資源共享系統建設項目和研究機制的一個特點。在教育資源共享過程中,要引入競爭機制,重視個性、特色發展,發揮共享模式,形成多層次的共享局面。
職教集團戰略聯盟教育資源整合的過程中,通過教學資源共享現狀與預期進行比較,糾正相應的偏差以提高教育資源共享的目的。
1.機制預防
(1)職教集團戰略聯盟教育資源要將收益、投入及經費機制相結合,對使用效益高的內部成員按照動態原則給予優先撥款,滾動投資。
(2)職教集團戰略聯盟教育資源要結合收益與共享資源的相關性,考察教育資源占有率及使用率,落實相關維護費、配備相關人員、預測相關收益及分析相關風險等,對共享資源進行先進性、適用性及必要性論證。
2.控制機制
(1)使用效率要與維護和開放基金相結合。
(2)使用效率要結合共享現狀。通過不定期走訪職教集團戰略聯盟內部成員,著重對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及開發情況進行巡視檢查,重點解決戰略聯盟內部的實際問題。
3.事后機制
(1)使用效率要結合績效考核及獎懲同行。每年給效益好的成員頒發使用效益獎,并在職教集團戰略聯盟內部積極宣傳。
(2)使用效率要結合其他機制。如結合內部成員擁有共享資源的評先,優化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
(3)使用效率要結合區域教育。共享教育資源是大灣區集團化戰略聯盟辦學的一個重要組成,是以培養職業人才為總目標。
通過對粵港澳大灣區集團化辦學職業教育資源進行共享博弈并整合,厘清教育資源整合的機制,以動態整合為出發點,加強職教集團戰略聯盟內部教育資源共享機制的適應性和前瞻性,有效地解決職教集團戰略聯盟內部教育資源共享難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