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丹妮,屠樂微,馬煜欣,謝金貝
(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 杭州 310000)
人文關懷的內涵為一種主動關懷人的意愿、意識或責任,并在具體行動中體現出來的價值觀和態度[1-2]。隨著國內“二孩政策”的開放,人文關懷理念在臨床上的實踐與應用不斷深入。當代各大高校培養出來的助產專業學生是未來的助產人員,助產教育的發展是建設高水平助產士隊伍的基礎。作為培養新時代高級助產士的搖籃,高校如何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富于人文關懷精神的助產士是助產教育者關注的重點[3]。因此,加強對助產本科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已成為助產專業教育的一大任務。本文旨在通過調查學生人文關懷能力現狀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為日后人文關懷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提供針對性的參考依據。
2019年3月—4月期間,采用目的抽樣的方法,選擇浙江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2017級、2018級助產本科生163名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護理學院2017級和2018級統招助產本科生;自愿參加本課題的研究。排除標準:因病、事假等暫時不在學校者;非全日制統招助產本科生(成人、自考本科生)。系統自動剔除無效問卷,最終收集有效問卷158份。
1.2.1 調查工具(1)一般情況調查表:為自制的助產本科生一般情況調查表。(2)人文關懷能力評價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由 NgoziO.Nkongho 設計,本研究采用 CAI中文版[4],量表分3個維度:勇氣、認知和耐心,共37個條目,其中勇氣有13個條目、認知有14個條目、耐心有1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7級評分制,“非常同意”至“完全反對”分別為7~1 分。以下 13 個條目需反向評分:4、8、11、12、13、14、15、16、23、25、28、29、32。CAI總分為 37~259 分,各維度分值:認知14~98分,勇氣為13~91分,耐心為10~70分。該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 0.71~0.84。
1.2.2 調查方法 采用橫斷面調查研究,利用問卷星制作電子問卷,采用目的抽樣方法,征得同意之后通過微信和QQ等網絡平臺向研究對象發送問卷的網絡鏈接,問卷采用統一的指導語向研究對象解釋調查的目的、意義及問卷填寫方法,獲得知情同意后繼續匿名填寫問卷。共發放問卷163份,回收有效問卷158份,有效回收率96.93%。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錄入與分析,運用描述性統計(計數資料采用構成比進行描述,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和標準差進行描述)、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LSD兩兩比較、Pearso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的158名學生中,男5名,女153名;城市48名,占30.4%,農村110名,占69.6%;自愿報考123名,占77.8%,家人意愿22名,占13.9%,調劑13名,占8.2%;獨生子女49名,占31.0%,非獨生子女109名,占69.0%;有宗教信仰10名,占6.3%,無宗教信仰148名,占93.7%;對助產/護理工作有興趣的119名,占75.3%,對助產/護理工作無興趣的39名,占24.7%;經常閱讀人文書籍27名,占17.1%,一般閱讀人文書籍86名,占54.4%,很少閱讀人文書籍45名,占28.5%;父母支持您當一名助產士107名,占67.7%,父母無所謂您當一名助產士38名,占24.1%,父母不支持您當一名助產士13名,占8.2%。
助產本科生人文關懷能力總分為(109.96±13.958)分,條目均分為(2.97±1.839)分,其人文關懷能力處于低水平,3個維度均分由高至低分別為勇氣、認知、耐心,詳見表1。
表1 助產本科生人文關懷能力及各維度得分情況(±s,分)

表1 助產本科生人文關懷能力及各維度得分情況(±s,分)
項目 耐心 認知 勇氣 人文關懷能力總分條目數10141337得分18.63±4.99135.04±9.20156.30±10.465109.96±13.958均分1.86±1.1822.50±1.3664.33±1.8742.97±1.839分值范圍10~70分14~98分13~91分37~259分得分指標(得分/總分)26.6%35.8%61.9%42.5%排序321-
2.3.1 生源地 不同生源地助產本科生的勇氣維度得分具有顯著性差別(P<0.05),人文關懷能力總分、認知維度得分、耐心維度得分無顯著性差別(P>0.05),詳見表2。
表2 不同生源地助產本科生人文關懷能力得分比較(±s,分)

表2 不同生源地助產本科生人文關懷能力得分比較(±s,分)
生源地 例數 總分 認知 勇氣 耐心城市48111.52±14.01133.29±9.26059.56±9.15818.67±5.785農村110109.28±13.94535.80±9.11354.87±10.7118.61±4.632 t 0.927-1.5832.6390.066 P 0.3550.1150.0090.947
2.3.2 對助產/護理工作的興趣 對助產/護理工作有興趣的助產本科生與無興趣的助產本科生,在認知及勇氣維度上的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對助產/護理工作不同興趣的助產本科生人文關懷能力得分比較(±s,分)

表3 對助產/護理工作不同興趣的助產本科生人文關懷能力得分比較(±s,分)
興趣 例數 總分 認知 勇氣 耐心有119110.36±14.84638.21±9.03652.72±9.55619.44±5.340無39109.83±13.71834.00±9.05357.47±10.52118.36±4.866 t 0.2042.519-2.5021.168 P 0.8390.0130.0130.245
2.3.3 閱讀人文書籍情況 閱讀人文書籍情況不同的助產本科生在認知維度上的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閱讀人文書籍不同情況的助產本科生人文關懷能力得分比較(±s,分)

表4 閱讀人文書籍不同情況的助產本科生人文關懷能力得分比較(±s,分)
閱讀人文書籍 例數 總分 認知 勇氣 耐心經常27110.76±12.66436.80±8.13754.69±8.64419.27±4.418一般86111.26±13.75435.55±9.29056.80±11.21318.91±4.908很少45104.52±15.78830.48±9.44857.37±10.83116.67±5.805 F 2.5444.4550.7712.642 P 0.0820.0130.4640.074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人文關懷能力的3個維度得分率由高到低依次為勇氣、認知和耐心,得分越高,人文關懷能力越強,大于220.3分表示人文關懷能力強,203.1~220.3分表示人文關懷能力中等,小于203.1分表示人文關懷能力弱,本次研究中助產本科生人文關懷能力處于較低水平。考慮與以下因素有關:(1)目前,中國助產士的職稱主要歸在護理體系,造成專業模糊、資源浪費,也導致助產士職業發展緩慢。在助產本科生的整個培養過程中,由于職業態度的不穩定,導致學生對助產士工作缺乏興趣,從而忽視了人文關懷的重要性。(2)在臨床技能的培養方面,學校過多地重視操作技術熟練程度,而忽視了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3)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人文關懷課程的考核依然靠死記硬背來完成,在某種意義上,人文課程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人文關懷教育基本與專業知識、臨床實踐相脫節[5]。
(1)本研究顯示,城市助產本科生的勇氣維度得分顯著高于農村助產本科生(P<0.05),分析原因可能與社會環境有關。陳光毅等[6]的研究證實,現居住地對于人文關懷能力存在一定的影響。我們身處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相比農村的學生來說,城市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性,擁有更開闊的視野、更強的交際能力,使之面對事情時更加從容淡定,對新生事物的接受力強。相比之下,農村學生沒有太多的經驗和嘗試的勇氣,在如今高速發展的社會中容易迷失。所以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各種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尤其是對農村學生,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鍛煉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勇氣。
(2)本調查顯示,對助產/護理工作有無興趣在認知、勇氣維度的得分上有顯著性差異(P<0.05)。助產士工作是護理工作中的特殊組成部分,容易造成專業模糊、資源浪費,故職業態度不穩定;助產士的責任大、壓力大,但社會上對助產士的工作缺乏相應的認識和評價,故職業的認同感不高。學生對職業現狀不夠全面或錯誤的認知都會導致其產生錯誤的職業價值觀,從而降低工作興趣。我們應該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助產本科生的學習興趣,多去醫院實踐,從而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職業認同感。觀察真實臨床助產/護理工作,在觀察中進行學習,反思并感悟何謂人文關懷,每次見習后都要書寫反思日記并交給導師,導師針對日記中學生所感悟到的問題與其溝通[7],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病人的想法、感受,從病人角度出發,形成了人道利他價值觀,也更清楚助產/護理工作的方向,所以更會發自內心地協助、幫助病人,滿足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幫助病人解決問題[8]。聘請護理專家進校舉辦專題講座,分享身邊的關懷事例,組織為貧困山區募捐的活動,激發助產本科生的人文關懷意愿。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來影響和熏陶助產本科生,樹立助產本科生正確的人文精神導向[9],使學生盡早明確自身的優勢和職業前景。教師也應引導學生正確、理性地認識助產/護理專業,以免助產本科生在實習時和工作后產生現實與理想的巨大落差,從而更加排斥助產/護理工作[10]。
(3)本研究結果顯示,閱讀人文書籍情況不同的助產本科生在認知維度得分上有顯著性差異(P<0.05)。可見,經常閱讀人文書籍對提高助產本科生人文關懷能力有所幫助,從而可以看出助產本科生對人文關懷類書籍并沒有重視。人文社會學科課程是培養助產本科生人文素質的基礎,是其人文理論知識的主要來源,學校應重視助產本科生的人文教育,適當提高人文課程所占學時的比例,整合教學資源,增加有實用性的人文課程,逐漸形成完善的人文課程體系[9]。學校可以通過官方微信平臺,以微信推送的形式進行人文關懷相關專題的推送,比如:對于優秀人文關懷書籍的推薦或讀后感、邀請助產專業畢業生或職業公眾人物分享人文關懷故事等,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榜樣精神,使人文關懷能力潛移默化地滲透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
隨著國內“二孩政策”的開放,人文關懷理念在臨床的應用不斷深入,助產本科生的人文關懷能力越來越受到社會及醫療領域的廣泛關注。在教學中,學校應開展針對性的課程培養,采用多種模式的教學方法,注重隱性課程,穩定專業態度,通過如授帽儀式、護理文藝匯演等隱性教育來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助產本科生具備良好的專業態度以及較高的人文關懷能力。課程設置不僅要在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中凸顯人文精神,而且教學內容中必須有一定比例的德育、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并設有相當比例的人文護理實踐課,使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11]。按照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教師率先垂范,將心中有病人的護理與目中有學生的教學緊密結合,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學會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幫助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