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梅雪
隨著新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公共管理治理理念逐漸無法滿足市場經濟的需要,新的市場體系需要新的政府審計體制,從而更好的滿足服務對象的要求。所以本文通過對傳統政府審計體制中各種弊端的分析,提出新的公共管理治理理念,從而從各個方面保證政府的審計工作能夠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保障。
在對新公共管理治理理念進行探討的過程中,需要首先對傳統政府審計治理理念進行總結和分析,找出其中的缺陷,從而用新的公共管理治理方式,對政府審計治理和公共管理治理方式進行合理適配,從而完成公共管理治理理念上的革新,為我國政府審計機制和公共管理治理提供必要的結合點,使我國公共管理理念的改革擁有完善的理論基礎。
一、傳統政府審計治理理念問題分析
傳統公共治理理念是傳統政府審計治理的依據,在以往起到了很好的理論效果。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公共治理理念已經不再適用于目前市場經濟、市場體系以及第三部門的發展,阻礙了政府審核工作的有效進行,已經不再適配政府的工作。
(一)審計目標的局限性
在我國傳統政府審計工作中,政府審計機關主要是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賬目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進行審計,即為簡單的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審計目標是單純的查處問題。傳統審計在宏觀經濟運行方面存在缺位的現象。隨著公共治理理念的不斷進化,政府對各項經濟決策和實施效果、項目運行成本及帶來的社會效益等宏觀方面提出了審計要求。特別是十八以來,政府以及社會對于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審計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十八屆四中全會更是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加強審計監督。審計不僅是查處問題,更要為政府提供決策參考。
(二)審計范圍的狹窄性
傳統政府審計范圍主要包括: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行。新公共治理理念提出服務型政府的概念,要求治理能力和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因此,對于政府審計的范圍提出了新的要求。公眾對于傳統政府審計的內容及范圍不滿意,認為沒有對公眾關注的焦點以及與公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進行深入審計。因此,新型政府審計應以需求為導向,在確定審計內容時充分了解并分析公眾需要,即能充分體現民生、公眾關注的審計信息。
(三)審計手段的單一性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興起,大數據時代已然來臨,各行各業的數據量不斷增加,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查詢、處理成為必然。伴著結構化數據、文字、圖像、音視頻等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大量涌現,數據規模、數據種類的極速增長。而傳統審計方法僅僅是以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或資金為審計對象,抽查部分紙質資料,審計人員通過翻閱賬簿、憑證等手段,人工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審查。隨著審計對象的經濟活動越來越復雜,對審計的要求越來越高,審計任務越來越重,以審查紙質賬表為基本手段的傳統審計方式,已經逐漸無法適應經濟活動信息化發展的要求。
(四)審計缺乏激勵機制
我國政府在審計過程中通過科室的分類安排使各個科室的審計工作都穩定在固定的線上,從而使招收的審計人員能夠有穩定的身份和固定的收入,雖然并不低,但是相應的激勵機制卻有所缺乏。很多領導和辦事員做的是一樣的工作,但是拿的工資比辦事員高,崗位競爭機制不明顯,沒有很好的上升空間,考評機制落后,導致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無法正常進行對審計工作產生熱情,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員工只能夠對上級領導的指示無條件遵從,從而使整個審計部門變得死氣沉沉,部門不能有更大的創新發展。
二、新公共管理治理觀念就政府審計的適應性
(一)改變傳統政府審計的價值理念
在傳統政府審計工作中,政府官僚氣息太嚴重,嚴重阻礙了審計工作進行的效率。新的公共管理理念能夠對政府在審計工作中所處的位置進行新的定義,從而使政府的一切工作目的都是為了服務人民,理清了政府管理人員和人民群眾之間服務者和被服務者之間的關系,從而滿足了社會的審計需求。新的公共管理理念能夠使國家更加主動地開展公共管理工作,從而使審計工作的理念得到革新,采用民主監督的方式,增強了政府審計的效率,使國家的執行力大大增強。
(二)公共行政內外部的轉變
在政府審計工作進行的過程中,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在以往的政府審計工作中,公共機構的委托人在最后并沒有獲得集中利益,核查人員在實際的審計工作中都受到政府的限制,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通過對公共機構的外部觀察,政府審計部門需要通過完善的市場競爭來實現對政府審計的約束,因此應該制定出相應的額激勵條例,把政府的部分權力釋放出來,交給地方政府和民間,從而滿足民間以及非政府審計工作的需要。這種方式能夠大大節約政府工作的成本,并且能夠形成高效的審計效率。通過對政府權力壟斷的打破,能夠將競爭體系公共化,使非政府部門也能夠充分發揮管理功能,增強了公共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三)管理主體的權力分割
在公共管理工作進行的過程中,管理職責的重點要實現政府對權力的把控,把大的權力交給政府管理,其他細節方面的工作交給非政府部門以及其他可用機構。通過對非政府部門的管理,使非政府部門能夠跟進政府工作,從而對政府審計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進行彌補,保證政府工作開展的有效性。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勝負的審計工作權力約束在合適的范圍內,保證政府工作的質量,提高審計工作開展的效率。
三、結語
隨著新時代經濟市場和經濟體系的變化,傳統的公共治理理念已經不再適用于政府審計工作的需要,從而需要根據時代變化的實際情況,制定新的政府審計政策。傳統的政府審計工作由于權力過大,導致了審計工作中的很多問題,在現代社會中無法滿足審計工作的需要。因此,通過新公共治理理念的提出,對政府審計工作進行了相應的改革,促進了我國政府審計工作的進行。(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