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成
隨著我國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會計信息化在財務管理中的定位越來越重要,本文試從企業財務管理的角度,探討會計信息化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并就實踐探討對策及建議。
一、引言
會計信息化是指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財務方面的工作。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化技術已經廣泛運用到各行各業,會計信息化在完成傳統的人工記賬、查賬等工作的同時,還能幫助管理人員了解企業經營情況和結算賬目,大幅提升會計工作效率,減輕會計人員工作負擔。因此,運用好會計信息化技術,才能更好的完成新時期企業財務管理工作。
二、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一)對傳統會計的影響。由于會計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一是借助信息化系統,財務工作全面改變了傳統的會計數據傳輸方式,確保了數據的準確性與實效性。二是借助信息化系統,財務人員能夠導出完整精準的電子賬簿,有效避免了由人工操作導致的誤差。三是借助信息化系統,財務人員能夠快速的分析出企業的經營狀況及財務狀況,更好的掌控用戶的需求,為企業管理者做出經營發展戰略提供數據支持。
(二)對內部控制的影響。隨著會計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增多,現代的財務管理要求企業內部控制更加注重信息有效性管理、數據準確性管理、資產安全性管理,傳統的會計核算方式已不能滿足企業對于財務管理工作的需要。長期以來,借貸平衡理論和復式記賬法是都是企業會計核算的主要方式,但隨著會計信息化應用的不斷深入,財務報表和財務數據能夠由計算機自動生成并處理分析。會計信息化幫助財務人員從繁瑣的日常工作中解脫,財務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財務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通過了解企業的發展狀況,預測企業的發展方向,不斷提升企業對會計財務信息的控制,從而使得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得到質的飛躍。
(三)對內部審計的影響。伴隨會計信息化技術的持續提升,審計工作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地位愈發重要。內部審計全面監控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督促和控制企業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傳統的內部審計方式是由企業專門的審計部門對財務工作進行全面審計,但在會計信息化不斷發展的當下,企業數據、指標的內部審計更多地采用信息化系統來完成,審計部門的主要任務轉變為依托信息化系統,審核數據信息,確保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全面性,透過財務數據發現企業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合理化建議。
三、會計信息化發展背景下提升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更新管理理念。在會計信息化不斷發展的今天,進一步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需要改變傳統的財務管理理念。一是要堅持以人為本,要重視企業財務人員自身的發展,以人為最終落腳點和目標,不斷促進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會計信息化的運用。二是要強化風控意識,要不斷提高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控制意識,確保財務管理人員能夠具備應對各種突發性風險的能力,并把風險和隱患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三是要加強教育培訓,要充分認識到會計信息化對企業的重要性,加強對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教育和培訓,不斷提升工作效率。
(二)優化財務目標。傳統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是不斷提升經濟效益,從而實現企業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隨著企業會計信息化的不斷運用,為企業的財務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學的目標。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企業資產當中無形資產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因此,對能夠創造無形資產的人才加以重用,真正實現人才的培養,也是財務管理的目標之一。只有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才能帶動企業持續的生產力和創造力,同時,還應將社會利益和公眾利益一同納入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確保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合理性。
(三)重視人才培養。在會計信息化的背景下,財務管理工作更應該重視財務人才的培養,目前大多數企業的財務人員雖然能夠完成計算機基本操作,但是還達不到會計信息化的實際需求,需要企業加強對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培育,招募一批既有會計專業知識,又具備計算機知識的高素質人才。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定期教育和培訓,不斷提高其在信息化領域的實戰能力,保證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具備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四)升級財務軟件。在會計信息化的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軟件的種類也在不斷的增多,除了核算類型的財務軟件外,各類管理分析類的財務軟件也不斷涌現,并在企業的實際管理中體現出其作用和價值。由此可見,在會計信息化發展背景下,企業不僅要求財務人員要熟練掌握各類會計軟件,還應該在技術層面加強對會計軟件的更新換代,以滿足企業財務管理各方面的需要。
四、結語
隨著會計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會計核算方法和管理方式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得到運用。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效率不斷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記賬處理系統也迭代更新,有效確保了財務工作的準確性、及時性和指向性。同時,會計信息化也逐漸成為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企業傳統會計功能、內部審計以及內部控制等,只有做好更新財務管理理念、優化財務目標、重視人才培養等相應措施,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不斷促進企業健康發展。(作者單位: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