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霞
伴隨社會的發展,養老保險成為煤炭企業的重點問題,而且備受社會各方面關注,只有構建與社會發展相符的養老保險體制,才能確保煤企健康發展??v觀煤企發展,養老保險管理體制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對此需要進行創新研究,推動煤企養老保險管理體制按照集散式管理模式健康持續發展。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煤企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各項制度也愈發完善,而養老保險管理體制雖然發展了很長時間,但鑒于煤企自身特點,仍有很多地方需要調整和改善,制定和煤企發展相符的養老保險管理體制迫在眉睫。在這方面,我國煤企可以學習和借鑒國外養老保險經驗,從根本上制定科學合理的養老保險機制,促進煤企養老保險管理體制改革創新。
一、煤企養老保險體制創新的意義
煤企養老保險體制是從制度上對員工養老進行的一種保障措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員工為煤炭企業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半生精力,煤企有義務和責任來為他們的老年生活提供保障,同時也改變煤企員工養老模式不統一的現象。
我國煤企養老保險管理體制主要從社會保險機構、煤企養老保險結構和權力要求、相關法律議程和依據三方面開展工作,該工作不僅對于養老保險事業意義重大,而且涉及職工及干部養老事業下一步如何運行,需要在具體工作中對此進行優化和改革創新,確保養老保險管理體制科學合理。從當前來看,煤企養老保險正面臨改革,需要對管理體制進行完善,這已經成為當下社會關注的熱點,既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同時也事關社會和諧。
二、國外社會養老保險管理體制對煤企養老保險體制的啟發
(一)集中管理模式
該模式主要是把養老保險和其它保險項目都統一管理,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險管理機構,以此達到有效管理、統一運營的目的。該模式能夠套用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險賬戶以及社會保險監督管理機構,這樣就能夠明顯提升社會保險管理水平,解決很多社會難題。
(二)分散管理模式
該模式把社會保險類型進行了劃分,即保險類型不同,則負責的政府管理部門也不同,每個部門都有各自的執行機制,保險機構之間相互獨立,不能互通,從這方面來說其具有分散化、多部門的特點。此模式在德國實行的比較好,并且已經形成了以養老保險、事業保險、工傷事故保險、醫療保險為核心的社會保險體系,這種分散式管理促進了各機構的有效工作,充分發揮了其功能。
(三)集散結合模式
該模式采取了上述兩種模式的各自優勢,針對每個社會保險的不同,把其集中化管理,然后對差異化進行分散管理,如果涉及到特殊化的保險項目,就單列出來,充分展示其特點,這種集散結合模式應用的國家比較多,我國煤企養老保險管理體制對此可以進行借鑒。
三、國外社會養老保險管理體制對煤企養老保險體制創新的啟發
第一,國外養老保險體制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政府對社會養老保險進行直接管理,很多國家都設立了一個專門的部門來管理社會保險,對其進行監督和管理,這也是社會保險事業工業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在工業化之前,西方發達國家也開展一系列的社會保險事務,但政府直接接入的很少,只是隨著工業化的不斷發展,政府才逐步重視并接入。該模式在某些方面還是可以適用我國煤企養老保險管理體制的,比如建立專門的機構對養老保險事業進行科學管理。
第二,國外養老保險管理雖然在過程中采取統一管理,但是對于保險類型不同,也會采取不一樣的管理體制結構,這種集散結合的模式對于社會保險事業的發展大有裨益,同時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分析國外養老保險制度得出,很多國家即使是采取統一管理,但針對不同保險類型的特點還是選擇分散管理,也有一些國家是政府和機構聯合管理。考慮到我國煤企員工人多,保險覆蓋面廣的特點,具體管理時可以采取集散結合的模式。
四、我國煤企養老保險管理體制創新分析
我國煤企養老保險體制在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應運而生,就截止到現在,養老保險管理業務還是以部門管理為主,但問題在于,煤企養老保險模式不統一,合同制員工和機關退休員工在養老方式方面有很大差異,因此,這得從管理體制方面解決該問題。
我國煤企養老保險管理體制創新需要制定一個目標,然后再通過建立穩定的制度框架來保證養老保險管理體制趨于市場化和正規化。我國煤企從業人員基數很大,養老保險管理體制達不到滿足所有人的目的,因此還是要借鑒國外的管理經驗,然后結合實際情況來制定相對合理的養老保險管理體制。首先,建立統一的養老保險部門,其次,社會保險管理機構和辦理機構要區別開,保證社會保險能夠得到必要的監督。再次,站在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和使用的角度來對養老保進行保護,優化監督機制,確保養老保險基金安全運行。最后,構建和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從法律上提供保障。
五、結語
綜上所述,煤企在我國社會中所占據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而且能源問題也是全球面臨的問題,只有構建科學高效的養老保險體制,才能促進煤企持續發展。因此,完善我國煤企養老保險保險管理制度任重而道遠,尤其是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煤企對此需要進行改革和創新,確保煤企養老保險管理制度滿足廣大員工需求,從根本上把養老保險體制和國際相對接,使煤企在轉型期仍舊能夠發揮其作用,為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國夢而做出應有貢獻。(作者單位: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漳村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