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冰 吳琪
由中國微型小說學會、中共江蘇省鎮江市委宣傳部、鎮江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金山雜志社承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微型小說年度獎(2018)評選,經評審,最終產生三個獎項共9篇獲獎作品,其中一等獎1篇、二等獎3篇、三等獎5篇。
九篇優秀的作品從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不僅彰顯筆者藝術功底,其作品折射的思想性也值得充分肯定。
曾穎的《項鏈》妙處有三:第一,依附玩鳥人生活,靈動可讀;有一只傳奇的鳥,造成一個巨大懸念;第二,作品并沒有對這只鳥做神秘處理,而是讓馴鳥人迅速解開謎底;第三,作品的結尾,以小搏大,看似不經意間觸及社會轉型關鍵問題: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生命狀態?微型小說《鎖鏈》在一千多字的篇幅中,深深地觸及了當下這樣一個問題。作者惜墨如金,并沒有對這一重大問題多有饒舌,而是在敘述奇特鳥事之后,直接解密,將重點放在結尾:玩鳥人的隊伍中,有兩個人再也不見了身影。奇特鳥事,居然讓二人豁然開朗,幡然醒悟,開始了新的人生,不動聲色地道出人生啟迪。如此巧妙轉折,讓人與鳥互為表里交相輝映,故事表層與心理深層交流互動,瞬間提升作品境界。頭獎《項鏈》讓我們再次對于微型小說的思想藝術容量充滿信心。
安勇的《再見了,虎頭!》語言樸實、幽默,具有生活情趣,展現了兩個人樸素且真摯甜蜜的生活場景,再現了那個年代簡單純粹的愛情。雖然篇幅短小,但敘事內容時間跨度長,從兩個人第一次見面到年事已高,子孫滿堂。信息量大,可卻絲毫不覺得冗繁,敘述行云流水,娓娓道來,讀者被主人公具有生活氣息的、俏皮的語言風格所吸引,結尾的設計非常巧妙,以笑寫傷,讓傷痛更顯悲涼。虎頭因病逝去,在“衣柜”寫的這封信,也是全文的最后一句話,“再見了,虎頭!就知道你屏不住,現在我回不來了,你自己一個人在世上受罪吧!”既點題,又呼應主旨,即便生命逝去,兩人依然堅守這份純真親昵的表達風格,讓平凡普通的感情彰顯出無限美好的光輝。該微型小說故事的設計對當今社會的現實意義也很大,在現在功利化的擇偶氛圍下,這份美好真摯的感情值得回味,并留給讀者思索。
紅墨的《梯子愛情》結構安排非常巧妙,設計三個對象,展現三個不同且又有關聯的故事,注重細節刻畫,生動形象地詮釋了祖孫三代人淳樸的愛情。故事敘述辭藻樸實,情感含蓄,語氣溫婉,文風清新淡雅,三個故事串聯在一起,既形成一個時間軸,又形成一個故事軸,在展現鄉村人們生活的場景的同時闡釋了那個年代的愛情觀。
李立泰的《菩薩》將父親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人物形象寫活了,豐富的細節描寫將故事沖突不斷推進,通過與領導吃飯,出差住旅館、吃小吃的細節,生動形象地詮釋出父親認真負責、任勞任怨地積極奉獻的高大形象,而看病、逃病的細節在展現父親偉岸精神的同時,也展現了醫生認真負責、心系病人的精神。篇幅雖然短小,但是立意深刻,傳遞了正能量,弘揚了社會好風氣,將善心仁人的理念滲入到每一個讀者心中。
麥浪聞鶯的《清廉》故事情節清晰明了,敘述直截了當,人物形象鮮明深刻,語言考究,符合當時時代和身份,展現了兩代人的清廉,結尾余音裊裊。
劉建超的《老街擔家》,主人公老干做看似最臟的活卻得到了最干凈的名號,這篇微型小說細節描寫豐富、生動,刻畫細膩,人物形象活靈活現,將老干樂于助人、不求回報、極具情懷大愛的形象渲染紙上。結尾的設計,老干為了救小孩犧牲生命,也錯過了自己的相親,只因為大愛和善心,更是將老干的人格魅力彰顯到極致,讀后引人思索。
崔信的《吳虱婆》結構上可以分兩部分,前部分各種細節鋪墊,展現吳虱婆對工分看得有多重,與后文形成強烈反差;后部分突出強調吳虱婆不要工分,與前文作對比。巧妙的結構設計恰到好處,生動詮釋出吳虱婆的人物形象,因為生計渴望多些工分,可是因得知楊駝子家庭條件極其艱苦而渴望幫助他,卻舍去工分。凸顯小人物生存艱辛的境況,也表現了小人物身上的大愛情懷。
曹隆鑫的《一只雞》情節設計有戲劇性,細節描寫精細形象,動作、語言、神情、心理描寫頗為生動,以小見大,將中國傳統孝道在現實生活遺失的情況彰顯出來,作品有一定思想性和現實意義。
侯發山的《火眼金睛》故事涉及的主題是文化傳承,微型小說敘述的時代對文化技藝的學習為的是生計,老樹送兒子阿三來學習絕活,可是這么多年大高都沒有教他,老樹氣不過,偷換了燃料,結果沒想到把自己兒子眼睛燒毀,而大高為了保護老樹,對此不追究,還答應一輩子照顧阿三,人性雖然在特殊情境下被扭曲,但大愛終究融化了冰冷。結尾的設計略顯遺憾。
匆匆檢閱后,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一一
一、敘事背景具有鮮明的地域性
這九部作品均以小人物為主要敘事對象,以小人物生存的本體生活為敘事原形,作品充斥著濃郁的本土文化氣息。通過本土人物敘述本土事件,將本土語言融入,彰顯地域文化的個性,呈現出極具本土文化和時代風貌的社會全景圖,為作品思想意蘊的表現奠定了基調,使作品深沉而厚重。
在欣賞作品的同時,也在跟隨作者的筆觸進入到所寫時代,感受那一時代的風土人情、社會風貌,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作品中塑造的鮮活人物離不開他們生長的環境,通過人物書寫地域,通過地域展現人物,在微型小說的作品中,人物和地域之間的互動在筆者的巧妙設計下張弛有度,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
二、細節描寫促進敘事效果的呈現
微型小說雖然篇幅短小,但絲毫不影響敘事效果。每個作品都有完整且有觸動的情節,有清晰的故事發展脈絡,有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有深刻的思想主題,篇幅的短小沒有影響到微型小說作品的藝術表現效果,而這要歸功于微型小說的細節描寫。包括語言、動作、神情、心理等多方面的刻畫,共同勾勒出一幅幅具有鄉土氣息及生活場景的動態圖,將波瀾不驚的日常生活生動形象地進行呈現,使讀者在閱讀中有畫面感,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作品善于捕捉生活細節、人物細節,通過細節刻畫烘托人物形象,為情節發展做好鋪墊,豐盈的細節體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思考和對人生的領悟。細節描寫為作品塑造了鮮活的人物形象,使得人物性格深刻靈動。細節描寫也增加了作品的內涵與容量,突破了微型小說篇幅帶來的局限,這幾部作品敘事的時間跨度都很長,可是在閱讀中因為敘事的節奏緊湊,敘事的細節深刻,敘事線索清晰,敘事主旨突出,所以一點也沒有感覺到冗繁啰嗦,體現了作者扎實的敘事基本功,增強了作品的敘事效果。
三、情懷是微型小說在思想意蘊的點睛之處
這九部作品無一例外地令讀者看到了作品的共同閃光之處——將人性的光輝展現出來,將人性最美好的情懷表現出來。作品觸及社會當下問題,體現了作者對社會的關注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作者用極具人文情懷的筆觸直面現實問題,通過細膩的刻畫將情思賦予文本中,主題深刻,有延展。結尾的巧妙設計,讓作品的思想性得以升華,喚起人們對真善美的歌頌和向往,這和社會主流核心價值觀相一致,展現出當代人心靈的訴求,彰顯出作品的美學價值。
總而言之,此次獲獎作品,讓我們再次看到:微型小說不僅注重表層敘事,在語言描寫、細節刻畫、情節安排上精雕細琢,在深層敘事中也頗為用心,將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復雜問題展現在文本中,給人以無限思考。篇幅雖小,但是表現的寓意深刻,關注現實、關注人性、關注本土,將深刻的人生哲理用最樸實的生活場景展現,反映當下,揭示現實。六祖慧能名言:不是風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他強調的是世界存在于人類的主觀之中。由此想到微型小說,所謂現實反映,也存在多種方式。愿我們一起努力去尋找并實踐。
開放時代:講述中國故事。微型小說一直在路上。
(江冰,中國小說學會副秘書長,入選中國作家協會新銳批評家,廣東財經大學教授;吳琪,文學博士、華南農業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