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嶺 李心桐
摘要:
教育作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理直氣壯開好思想政治教育課,不僅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豐富內涵,而且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和具體要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課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必須切實增強開好思想政治教育課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質量和水平。這就為新時代如何理直氣壯開好思想政治教育課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明確指向。
關鍵詞:理直氣壯;思想政治教育課;立德樹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主持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座談會上,明確強調:“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想政治教育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教育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1]
一、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需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想政治教育課”
中國共產黨始終密切地保持與群眾的血肉聯系,堅定地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自成立以來就時刻關心著人民群眾的需要。提高我們黨長期執政的能力,需要培養出有信念、有理想、熱愛黨、忠于黨、為黨的事業不懈奮斗的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理直氣壯開好思想政治教育課事關國家發展穩定和青年成長成才。思想政治教育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關涉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道德觀、法治觀等多項內容,尤其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養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所謂教育強則國強,理直氣壯開好思想政治教育課,發揮思想政治教育課對全社會思想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不僅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正處在人生起步階段的青年個體來說,是契合青年發展特點、符合青年成長規律的內在要求和必然之舉。就像幼苗需要精心培育,處于“拔節孕穗期”的青年要想順利成長成才,在意識形態斗爭異常激烈的今天,就必須堅持關心厚愛與嚴格要求相統一、尊重規律與積極引領相統一的原則,教育引導他們正確認識世界、全面了解國情、把握時代大勢,形成符合一定社會發展水平和發展要求的思想道德水平與思想政治素質。理直氣壯開好思想政治教育課,無論是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非常重要,而且對于青年個人發展與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及對于社會穩定和國家發展都具有不可或缺的現實意義。
二、意識形態領域的復雜化需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想政治教育課”
高等院校是思想文化交匯的聚集地帶,也是思想觀念碰撞最活躍的地方,同樣也是意識形態斗爭激烈的場所。這一現實狀況迫切需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想政治教育課”,以達到廓清思想迷霧、闡釋思潮本質、還原話語真相的目的,從而為立德樹人掃清思想障礙和輿論障礙。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階段的“拔節孕穗期”,其知識體系還沒有健全、價值觀還沒有穩定,容易受到各種思潮的影響,需要得到精心引導和盡心栽培。“理直氣壯開好思想政治教育課”,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重大戰略舉措,對于發揮高等院校思想文化陣地作用將會起到巨大的促進。理直氣壯開好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內涵豐富且目標明確。理直氣壯開好思想政治教育課,既具有豐富內涵,又體現具體要求,主要表現在一是要有“理直氣壯”的底氣,二是要有“開好”的本事。因為開好思想政治教育課不是一句隨機提出的簡單口號,也不是依靠某一層面或者某一力量就能夠單獨完成的事務。“理直氣壯”意味著馬克思主義教育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經過歷史和實踐檢驗、占據著真理的一方的科學,因此教育者要具有堅定的道路自信、教育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開好”意味著要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所以,要強調通過國家“統籌好”、社會“參與好”、黨委“領導好”、學校“落實好”、教師“講授好”等多措并舉,形成育人合力,最終促使學生“學好用好”。其中,國家“統籌好”側重于頂層設計,社會“參與好”側重于環境營造,黨委“領導好”側重于加強領導與統籌協調,學校“落實好”側重于有效管理,教師“講授好”則是關鍵所在,學生“學好用好”是最終目的。《意見》立足基本國情、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改革創新,從各個層面對新時代開好思想政治教育課做出的總體部署和具體安排,它從黨的領導、重要意義、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到課程教材體系;從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隊伍,到如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思想性、教育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提出了全面的部署和要求。此外,理直氣壯開好思想政治教育課還內含著明確的育人目標,就是要求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思想政治教育課建設與黨的創新教育武裝同步推進,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想政治教育課”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2]之所以把教育的地位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聯系起來,是因為教育事實上是一種優秀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再生產形式,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持續傳承知識和文明的重要手段。我國自古就有重視教育作用的優良傳統。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高度重視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各級各類學校都開設了思想政治教育課,并取得了立德樹人的很好成效。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更加接近,綜合國力競爭中起著更關鍵作用的是“軟實力”,這種“軟實力”必須依靠高水平思想教育來支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3]理直氣壯開好思想政治教育課,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改革創新,不能淺嘗輒止、浮于表面、千篇一律,而要針對問題、突出重點、精準施策。為此,一是要堅持黨對思想政治教育課建設的領導,一方面落實主體責任、拓寬工作格局、建立有效機制,另一方面堅定政治立場,強化政治意識,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二要堅持正確的目標導向。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切實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不能恍惚、更不能有偏差。三要樹立大局意識和大歷史觀。正如《意見》指出,開好思想政治教育課,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來看待,要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對待。四要具有問題意識。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要敢于直視問題、自我糾偏,直面短板、守正創新,探索課堂多樣化的同時注重教育深刻性和知情意信行的統一。五是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隊伍建設。在“配齊”的同時注重“建強”,即補充教師數量的同時注重提高教師綜合素質,避免顧此失彼、流于崗位、效果不佳。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只有具備高尚德行和人格魅力,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思想政治教育課才能最終感召學生、贏得學生。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3-19(01).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作者單位:山東建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1)